APP下载

探求闽台经济产业融合的着力点

2018-03-20洪建设蔡勇志

银行家 2018年3期
关键词:闽台台资福建

洪建设 蔡勇志

改革开放40年来,闽台产业合作成果显著,特别是自2009年以来,海西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赋予福建省自贸区、海丝核心区、福州新区、全国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一系列重大利好政策。在这些“多区叠加”政策的推动下,福建省充分发挥对台独特优势,推进闽台经济社会融合进一步发展, 形成各具特色的台商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对接最大的产业,合作重点从制造转向服务领域,平潭成为两岸产业对接的重要平台。应当说,虽然闽台产业合作成果喜人,但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

福建吸引台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福建在20世纪80年代对台引资取得骄人成绩,创造了很多第一,但进入90年代以后特别是21世纪以来,对台的吸引力有所下滑,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甚至落后于环渤海经济圈。福建吸引台资落后,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因素。我们要看到背后产业转移的客观规律,也要分析我们工作中存在的主观问题。

长三角的要素成本和市场优势比福建优越。近十几年来台资企业向长三角转移是客观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遵循的是产业梯度转移的理论。仔细分析投资长三角的产业特点就可以发现,在苏州主要是笔记本电脑、芯片等高端的高科技企业以及配套的企业,这类企业在价值链中占据比较高的位置,属于科技型的企业,它对劳动力、土地等价格比较不敏感。而现代服务业,比如金融保险企业,在上海中央商务区(CBD)的一栋写字楼就可以集聚数十家金融企业,虽然占地比制造业企业小很多,但贡献的税收远远高于制造企业。与福建环山面海是典型的区域性市场相比,长三角的市场规模大,尤其是上海, 知名度更高,人流、信息流、资金流更大,更受现代服务业这类企业的喜欢,这也是为什么一些晋江的大企业想把总部搬到上海去的重要原因。因为企业在福建面临“长不大”的困境,一搬到上海,它接触的市场、人才、信息、物流等与福建不在同一个档次,明显“气场”强多了,企业可以做得更大、更快。

面临周边省份的激烈竞争。2 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福建吸引台资一直领先全国,但如今,已经退到全国第三位甚至第四位。江苏省得益于靠近上海的地理优势,坐拥全国市场,加上投资软环境的持续改善,到2016年已经连续14年成为大陆吸引台资最多的省份。与此同时, 原先吸引台资较为落后的内陆省份比如河南和江西等省,近几年吸引台资有时与福建差不了多少。江西省这几年吸引台资的金额也迅速增长,大有超越福建的趋势, 先后有18家台湾百大集团在该省投资设立了50家企业。台玻集团、东元集团、润泰集团等大型台资企业都追加了在江西的投资金额。福建前几年对台引资排位下滑, 既有内部的因素,又有外部的因素,要看到别的省份也在积极努力地对台引资,特别是一些内陆省份凭借劳动力优势吸引台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部分福建的台资制造企业也已经或正在考虑搬迁到内陆省份。一旦福建丧失对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吸引力,而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吸引力又不如长三角,那么就会面临严重的“两难选择”,无论发展哪个产业,福建的优势都不如其他省份。

福建引台思路有错位。长期以来, 福建省各级政府部门在招商引资时,仍把传统要素作为引资的优势,强调劳动力工资低、土地便宜外加税收优惠这“三把斧子”,仍停留在以吸引制造业尤其是大项目为主上,不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引资,闽台服务业合作规模很小,只有零星的几个项目。福建在吸收台资服务外包企业是有语言和地缘优势的,包括跨境电商,但是很可惜,这些方面的合作进展不尽如人意。透过台商对投资区域的选择表象,可以分析得出产业迁移的动因是不同产业对要素的需求不同,进而对目标区域的选择不同。劳动力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对传统要素要求更多一点,而技术密集型和现代服务业则更关注高级要素。传统要素的特点是“逐利而居”,哪里劳动力和土地便宜,就迁往哪里。而高级要素则不然,它较难移动,由于它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因此对劳动力和土地价格相对不那么关注。所以,高科技企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对传统要素的关注度比较低,而对于市场规模、人才、资讯、物流、知识等高级要素更加关注。事实上,近几年来, 福建各地也普遍缺工,沿海的工业用地價格也一路上涨,再吸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已经不具有太大优势。而且,依靠传统的税收优惠政策已经难以有效吸收台资,好的大项目都需要政府资金配套。可以说, 外省在引进大项目时提供了更多的优惠条件。反观福建,我们能提供的配套资金很少或没有。

深化闽台产业合作的政策建议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以互利共赢方式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推进两岸产业合作协调发展、金融业合作及贸易投资等双向开放合作。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打造平潭等对台合作平台。”这是指导我们今后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要深刻领会,特别是全会提出“协调发展”“双向开放”“海峡西岸”等关键词,值得福建关注。福建省委九届十五次全会提出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指出,“促进经济深度合作。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对接升级。”要把握两岸产业转移的趋势和特点,注重全面协调,注重深化合作, 注重双向对接。特别是,闽台产业对接不应局限于制造业的对接,而应该包括精致农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的全面对接。为此,要着重从以下几点着力:

农业上侧重精致农业的引进。闽台纬度相同,气候最为接近,台湾的很多农产品最适合在福建种植,比如高山茶、热带水果、花卉等,这些产品如果种植到中国大陆的北方省份,则成活不了。因此, 农业合作是福建的竞争优势,其他省份不可替代。近年来,福建在两岸农业交流合作中继续处于领跑地位,2016年,全省新批农业台资项目48个,合同利用台资1.1 亿美元,累计批办台资农业项目2594个, 合同利用台资37.1亿美元,实际到资20.9 亿美元,农业利用台资的数量和规模继续保持全国第一。今后,福建省要继续扩大闽台农业的合作规模和范围,建立更多的台湾农民创业园,引导台湾农民到福建各地发展农业。值得一提的是,闽台农业合作,一定要借鉴台湾创意农业的特色。台湾农民更具创意和活力,他们的理念富有创新,无论是牛奶苹果、豆浆茶叶,还是听着佛音的水果,都体现了台湾人把创意和农业的结合。目前漳州的图灵台湾青年创业基地有不少企业从事创意农业的研发和设计,比如柠檬香草园配套种植绿茶。因此,要加快发展创意农业、体验农业和农业生物科技,进一步吸引台湾青年来闽发展创意农业。

制造业上侧重产业链深度对接。产业对接需研究对接的必要性、内容、方法和双方优势,因此需要仔细分析产业链各个环节,找出每条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的龙头企业,研究这些龙头企业在中国大陆的投资情况,包括投资区域、投资规模、投资动因及影响因素等。然后根据福建的产业链情况,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引进福建需要的产业链龙头企业。以福建省正在大力发展的集成电路为例。当前集成电路成为我国第一大进口产品,从这个产业在福建的企业分布情况来看,在产业链的上游(设计业)企业比较多,在中游的IC制造/晶圆代工的企业相对比较少,在下游的封装、测试业的企业也不多。因此,福建在上游的IC设计方面比较有优势,而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中游、下游环节企业比较少,需要引进台湾的这类企业。当然,这两个环节目前已有台资成份的福顺微电子(台资友顺占70%股份)、厦门集顺集成电路(台湾友顺控股子公司)、友顺微电子等。从福建省集成电路的产业竞争力来看,仍不尽如人意,缺乏大型龙头企业,技术水平也与国际水平有差距。特别是中、下游环节由于投资量大、风险高,一般企业没有实力进军这个领域。福建有必要引进境外企业来完善产业链条。台湾在集成电路领域是名列前茅的,也是全球晶圆代工基地,拥有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代工厂台积电、全球最大的封测企业日月光以及设计企业联发科等全球知名企业。从福建省来看,我们可以研究台湾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分析这些龙头企业是否愿意来福建投资,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引进工作,等等。此外,考虑到台湾的制造业环节基本已经转移到福建了, 今后要向价值链的高端合作,引進台湾的研发团队、研发中心,把一些更高价值的环节嫁接到福建,比如液晶面板的上游环节和关键零部件,这些原来在台湾生产的环节可以考虑引进到福建当地生产。

加大生产性服务业的引进。加强现代服务业对接,大力推动金融、物流、电子商务、医疗养老等第三产业合作。台湾随着制造业的外迁,现在岛内制造业空心化,已经没有什么制造业可以和大陆进行对接了,相反,在服务业领域,台湾的潜力很大,而且有优势。闽台服务业对接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合作成为当前和今后的合作重点。一是着力打造对台金融合作平台。推动台资金融机构来闽集聚,吸引台湾证券、保险、融资租赁等入驻,推动已经在闽落户的台湾合作金库商业银行、彰化银行、华南商业银行、第一银行等台资银行到省内各地设立支行;加快建设两岸保险业合作平台,支持按同等优先的原则审批台资保险机构进入厦门市场,探索在厦门试验保险分公司子公司化,开展两岸再保、共保、产品研发、防灾防损、客户服务等合作,争取厦台人民币跨境再保险试验、推动巨灾保险制度建设等试点项目;推动两岸资本市场合作,积极争取证监会的政策支持,推动设立闽港、两岸合资证券公司,商洽台湾柜买中心,研究引进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金融中介机构,在厦门建设两岸企业场外融资辅导中心。二是深化闽台物流业合作。要积极推动闽台主要港区对接,支持两岸保税港区、保税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加强沟通联系,共同加快建设两岸物流合作基地和物流配送中心。开发两岸检验检疫电子证书信息联网核查系统,推进两岸检验检疫证书信息的自动双向交换、联网核查。创新“台厦蓉欧” 通关便利化模式,实行“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全程互认”,延伸做大“厦蓉欧班列”,鼓励台湾地区通过厦金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将厦门建成台湾货物输往东盟和欧洲市场的区域性国际枢纽。积极吸引台湾冷链物流企业,尤其是台湾冷链物流技术与服务联盟、摩斯汉堡、新竹物流等,大力发展国际第四方物流、保税物流园区,形成国际物流重要集散地。三是深化电子商务合作。发挥福建自贸区的优势,加强与台湾经济自由贸易示范区的对接,深化两岸产业分工,携手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推动在闽的台资传统制造企业“触网”,同时积极引进台北101、关贸网路等台湾电商企业来整合资源,力争在云端服务、供应链建设有新突破。巩固福建自贸试验区在全国率先试点的两岸海运快件双向常态化运作优势。

加大双向对接力度,扩大闽企赴台投资。随着中国大陆经济实力的增长,两岸的投资已经由单向投资转为双向投资,且大陆对台投资的增速更快。事实上,中国大陆2016年对外投资的金额超过引进外资的金额,“走出去”成为大陆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必由之路。自台湾开放大陆资本投资以来,福建成为大陆对台投资金额最多的省份。经历了前几年的快速增长,最近两三年福建赴台投资的金额在下降,投资更趋理性。当然,在对台投资的产业或功能选择上,主要有几个:一是设立营销窗口,利用台湾的国际行销经验,开拓国际市场;二是建立研发设计平台,利用台湾丰富的人才资源和前沿技术;三是经营具有正宗福建特色的商贸业与餐饮业。一般制造业上岛投资一定要谨慎,做加工组装不一定有竞争优势。毕竟台湾的传统要素成本比福建来得高,因此,在对台投资的项目选择上一定的谨慎,要做到优势互补。另外,以往是台湾企业招聘福建的人才,如今随着福建企业实力的增长,一些知名企业也需要招聘台湾的研发和设计团队,毕竟台湾人才在国际化经营和销售方面比较擅长,在电子产品的核心部件的研发能力以及服装等传统产品的设计创意能力,都是福建民营企业所急需的,因此, 我们要把握两岸投资实力逆转的趋势,善用台湾的各种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为我所用,提升福建制造的竞争力。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福建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猜你喜欢

闽台台资福建
闽台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现状研究
那个梦
携手三十载,昆台融合共发展
福建艺术战“疫”
不同知识呈现方式下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对2015年福建高考三角函数题的反思与别解
闽台旅游业合作制约因素及其化解
关于“福建当代艺术展”的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