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团+工作室”:大学生影视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模式

2018-03-17李艳婷

价值工程 2018年8期
关键词:工作室模式社团

李艳婷

摘要: 当今影视创意产业迫切需求有思想、有能力的影视人才,但大部分高校在影视人才培养上的渠道单一,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满足市场和社会的需求的情况。为解决供与求的矛盾,改变现阶段高校大多依靠传统授课模式,而在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技能训练上相对薄弱的情形,笔者团队提出了“社团+工作室”的新的影视人才培养模式。

新模式中社团着力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工作室着力于就业创业的实战训练。在“校内初培”与“校外深造”的双结合下,切实传授给学生影视制作技能,提升学生的影视创新能力。从而为高校搭建一条由校园到社会的影视人才输出渠道,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提供新的就业创业新出路。

Abstract: Nowadays the creative industry of film and television is in urgent need of film and television talents with ideas and abilities, but mos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a single channel in the cultivation of film and television talents.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and the society. In order to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and change the situation that mos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ly o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at present, we provide a new film and television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community+ studio" in providing students with practical opportunities and skills training.

In the new model, the community focuses on students' subjective initiative, and the studio focuses on actual combat training for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Under the combination of "Initial Training in School" and "Further Education Outside School", students should be imparted with practical skills in film and television production so as to enhance students' creativity in film and television, to build a university for the film and television talent output channels from the campus to the community, and to some extent, to provide new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a new way for college students.

關键词: “社团+工作室”模式;影视创新能力;大学生

Key words: "community+studio" mode;film and television innovation ability;college students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08-0224-02

0 引言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软实力成为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各国通过影视的形式将本国价值观、意识形态、文化习俗进行输出。例如美国,利用好莱坞向世界传输美国式的生活方式、价值观、消费观;[1]日本也是通过影视传输出“武士”精神、“匠人”精神;韩国通过影视宣传他们的饮食文化、服饰等等。这些举动对他们想要进一步增强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增强了他们在世界上的文化软实力和文化话语权。[2]

面对这种文化观念上的影响,抵制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渗透,我国正不断的加强自己的优秀文化建设。而高校开展的影视课程与相关活动,一方面为校园文化生活增色,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大学生的影视能力,为影视文化培养人才后备军。

针对国家政策和社会市场形势,我们在研究分析国内传统教学授课形式下的影视人才培养方式的优缺点后,针对传统模式上的一些薄弱之处,提出“社团+工作室”的影视人才培养模式。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更多地培养社会需要的影视方面的人才。

1 目前中国高校影视创新教育已有途径

开展影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活动中,大部分高校是通过创办主题电影沙龙、举办视频大赛等方式来加强文化的创生与影响力。因国家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对影视创新活动的参与度,许多机构和协会开始提供一些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发挥自我想法,展示影视创新风貌的优秀平台。例如2016年12月7日在北京启动的“中国互联网电影周”以及“青年微电影大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各大高校相应也开启了一系列的带有各校园特色的影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活动。例如在青岛农业大学自2012年起启动实施了“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工程建设,构建了一套3—3—6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来培养影视理念深厚、数字技术精湛、行业眼光敏锐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系统。[3]以及各学校内开展的微电影节,校园随手拍等活动。

可是根据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在影视创新活动和培养人才方面,对校园社团的利用还不够充分,并且传统影视课程活动中学生缺少实践机会,理论知识无法转变为实践能力,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教学模式改革和实践教学改革来解决。

2 “社团+工作室”模式的优点

2.1 创作主体优势分析

高校影视创新活动的主体是当代大学生,他们在影视创新活动中突出的优点表现在:首先,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正确的是非明断观念。这有利于他们在利用影视传播思想文化时能自觉抵制低俗、媚俗、庸俗的观念。其次,大学生的眼界和思想较为开阔,他们充满活力和创造性,有新想法和新观念。这有利于为文化建设增添新的色彩和活力。再次,他们有教强的学习能力,大学生在影视创作过程中可以通过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理论性地了解影视活动方面的相关知识,在影视创作过程中学习到一定的影视制作技能。例如剧本写作、简单的摄影能力、初级的后期剪辑制作能力。这些优势都为影视创新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2.2 新模式的创新点

目前国内高校的影视课程存在以下几个共同的问题:大学生缺乏专业成熟的影视理念和技能;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上渠道单一;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受到技术设备上的制约;在具体实践上缺乏机会和场所等问题。而“社团+工作室”模式很好的弥补上面所提出的不足。我们开展了对大学生影视创新情况的问卷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选择如何提高能力方式”,结果显示如表1。

通过分析此数据,我们看出学生群体是非常欢迎社团和工作室的实践模式的。社团与工作室的合作培养,签订人才实习协议,打通人才输出渠道,能很好的实现从校内到校外的对接。

在校内影视社团中采用“老带新”的方法,让一些已经具备相对成熟的影视创作技能的学生对有浓厚兴趣但技术匮乏的学生传授知识。通过这种“老带新”的方式实现影视人才的培养由少到多、由松散到整合、由缺到精的目标。充分做到在校内完成初步培养后,再与社会进行良好对接。在校内社团和校外影视工作室的双重力量地帮助下,学生可以拥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实践场所、设备支持和技术帮助。这种双重培养方式既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又实现了人才的多方培养,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就业创业出路。

此外因现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眼高手低”、“知识无用论”的错误观念,又因惰性在学习上不尽用心。可在走向社会时,又自视为文化素养相对较高,不愿从事吃苦耐劳的工作,实际上本身没用过硬的技术能力。所以大部分都面临毕业即失业的严峻问题。“社团+工作室”的新型培养模式其意义在于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使学生提前感受影视行业的职场文化。

2.3 校园特色充分展现

新模式的开展可以使校园特色充分展现,其一表现在充分利用校园社团力量。大多高校内的社团是为了让学生打发闲暇时光,培养兴趣爱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人际交往而建立,但它们在人才培养上的作用相对薄弱。所以我们致力于充分利用社团力量将学生的兴趣爱好转变为竞争技能。新模式提出需对学生进行双重培训,而培训的第一环节是在校内影视社团中的初步学习。这一环节体现充分利用校内社团,让其在人才培养上发挥最大可能性。

校园资源充分利用的另一方面表现在创作出的影视作品展现校园风貌。学生一般为了省力在情节的设置以及场景的取材上会优先考虑校园生活的氛围。因此制作出的作品,我们常可以看到校园中的特色风貌或地标性建筑。因此作品在传播的过程中也会从侧面一定程度的反映一个校园的文化面貌。人们在接受作品带来的审美和娱乐的同时也潜移默化的接受了一个校园的独特文化。校园特色充分有利于提高学校对内在学生间的好奇感和自豪感,对外在周边地区的知名度。

3 新模式发展的可行性实践

在新模式提出后,我们利用社团和工作室共同完成了三部完整作品。其中的公益片《二十四小时》斩获了山东省第十届青年微电影大赛公益片“一等奖”。而这部作品正是由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校内社团与东营市路子工作室合作完成。微电影制作的每一个环节,如剧本编写、演员选拔、前期摄像、后期剪辑、特效制作等,都是由社团成员在工作室员工的指导下完成。社团成员在整部微电影的制作过程中,剧本写作能力大为提高,一改之前青涩、幼稚的毛病;摄影镜头的设计也更为艺术,讲究构图与用光;后期剪辑也更为专业。然而这些专业的、细致的实践技能,是课堂的授课无法给予的。学生在这一次的合作中,真正接触到影视行业的核心技能。

这部作品取得的优异成绩为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校内工作室和校外工作室长久合作奠定了一个良好地基础。在此次合作中校外工作室为学生提供了专业的拍摄设备和技术指导;学生发挥创新意识全程参与,从中收获颇丰,使他们不再将自己的思想认识拘泥于相对狭窄的校园生活上,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社会现象,提高自己的思考深度,开拓了眼界认识。

影视创新活动是一项偏实践性的活动,其最终目的在于用影视作品传播创作人要表达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价值。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模式、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使人们越来越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经历去从书本中接受文化的熏陶,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选择用图文并茂的影视作品来消遣闲暇时光。顺应时代发展,当代大学生影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要落到实处。传统讲授式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时代需求。“社团+工作室”的合作模式有很大的發展空间,也能有效的弥补理论课程的不足。

参考文献:

[1]邹德浩.从镜头看美国[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2]郑军,成追忆.光影两万里:世界科幻影视简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2.

[3]邢祥虎.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影视编导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J].高教学刊,2015,23.

猜你喜欢

工作室模式社团
缤纷社团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地方本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探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