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效果分析

2018-03-16河南省人民医院450000王澈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年19期
关键词:例因球囊支架

河南省人民医院(450000)王澈

冠心病为慢性心血管疾病,在中老年群体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介入疗法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为主,其治疗效果已被多项研究证实。但其在老年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临床上仍存在一定争议。基于此,笔者抽取56例非老年冠心病及5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10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年龄分组:对照组(n=56例)为非老年患者,男性29例,女性27例,年龄32~58岁,平均(45.4±12.2)岁,病变血管65支,置入支架69个;实验组(n=52例)为老年患者,男性27例,女性25例,年龄61~76岁,平均(68.6±7.3)岁,病变血管60支,置入支架66个。两组在性别、病变血管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操作如下:由右侧挠动脉、股动脉入路,置入直径1.5~2.5mm球囊进行扩张,退出球囊,将导丝置入冠脉内,沿导丝置入带支架球囊导管至病变处,冠脉造影确定导管到位满意后,向球囊内注入空气加压至10~12个大气压,迅速打开支架。

1.3 观察指标 ①手术成功标准:冠脉造影显示残余狭窄低于10%,且未出现严重并发症。②统计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病例。③对两组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记录两组死亡率及血运重建率。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9.0行统计学分析,正态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评估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近期治疗效果观察 对照组手术成功率为95.65%,实验组手术成功率为96.97%,组间比较,差异较小,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两组围手术期均有患者出现并发症,对照组临床表现为:支架脱落者1例,血栓者1例,腹股沟血肿者1例,总发生率为5.36%;实验组并发症表现为:支架脱落者1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者1例,心包积血者1例,造影肾病者1例,总发生率为7.69%。组间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x2=0.243,P>0.05)

2.3 两组远期疗效观察 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随访结果显示,对照组中,1例因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死亡,1例因急性脑出血死亡,死亡率为3.57%;实验组中,2例因心源性休克死亡,1例因鱼精蛋白过敏性休克死亡,死亡率为5.77%。对照组中,3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2例行再次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血运重建率为8.93%;实验组中,2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2例行再次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血运重建率为7.69%。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12=0.295,x22=0.054,P>0.05)。

3 讨论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出现为冠心病治疗开辟了新的道路,目前已成为介入治疗冠心病的首选方案[1]。然而,关于该介入技术在老年冠心病治疗中的效果却鲜有文献报道。为了分析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在老年冠心病治疗中效果,我院抽取同时段收治的非老年冠心病患者及老年冠心病患者分别作为对照组、实验组,临床实践结果显示,实验组近期、远期效果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与颜崇平[2]等研究结论基本一致,这表明老年患者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可行性较高。为最大限度保障介入术的安全性,笔者认为,在对老年患者行内支架置入术前,应该搜集患者详细基线资料,询问患者是否存在脑血管疾病史,有针对性给予对症治疗,确保身体处于最佳状态后再进行手术;术中小心操作,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术后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做好随访指导工作,提醒患者定期复查。此外,在应用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时,必须要严格把握适应证:①初发病灶,且直径超过3mm;②发生急性血管闭塞或存在血管闭塞病变;③左主干、大隐静脉桥、主动脉吻合口内病变;④左前降支主干等影响心脏功能的病变;⑤行球囊扩张术后出现弹性回缩。

综上所述,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在老年冠心病治疗中近期、远期效果确切,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例因球囊支架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在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切割球囊用于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64例重型肝炎的临床分析
496例气管切开患者并发症分析
球囊压迫法建立兔双节段脊髓损伤模型
星敏感器支架的改进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