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火逐龙火”法配合合募配穴针刺治疗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2018-03-14刘雅男乔培超王永铭罗新军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2期
关键词:配穴肠镜溃疡性

赵 强 刘雅男 乔培超 王永铭 罗新军

(1.陕西省安康市中医医院,陕西 安康 725000;2.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陕西 宝鸡 721001)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发病机理不完全明确的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IBD)[1-2]。病变部位主要侵及结肠黏膜、破坏黏膜形成溃疡,一般从左结肠近端开始发展至直肠、乙状结肠、甚至累积整个结肠[3]。急性UC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大便呈水样便或者为草绿色样便、蛋花样或带黏膜样便,肠鸣音亢进,有时大便可呈血水样便,病以夏、秋季较多,病势急迫[4]。如不能得到有效治疗,病程严重者很容易发生脱水、腹泻等引起的电解质紊乱发生休克,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同时给社会、家庭带来不可忽视的损伤。现代医学主要以抗感染、补液等对症治疗;中医学以清热解毒、燥湿止痢为治疗重点,但临床治疗发现,远期患者病情反复发作,严重者具有癌变倾向,被WTO列为先点难治病之一[5]。笔者根据唐·王冰《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温潜法,“以火逐龙火”法方剂配合针灸“合募配穴针刺”法治疗急性UC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本研究探讨“以火逐龙火”法配合“合募配穴针刺”治疗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及对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 Toll样受体 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 Occludin水平变化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医学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符合《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6],纳入 Mayo 评分[7]3~10 分之间,本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所有患者均排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肝肾功不全者,根据Truelove分级[8],排除重症UC患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就诊的经胃肠镜及组织学检查确诊的急性UC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病程、年龄、发病部位、病情轻重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3 治疗方法 1)对照组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配合美沙拉嗪肠溶片,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2S700308,规格:250 mg/粒)每次250 mg,每日3次,1月为1疗程;美沙拉嗪肠溶片 (葵花药业集团佳木斯鹿灵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21016,规格:0.25 g/粒)每次 1 粒,每日4次;1个月为1疗程。2)治疗组给予“以火逐龙火”法方剂配合合募配穴针刺治疗。(1)以火逐龙法方剂组成:炮附子10 g,炮姜6 g,细辛6 g,生大黄12 g,党参 10 g,白术 15 g,生龙骨 30 g,生牡蛎 30 g,炙甘草6 g。如疲乏、泻下次数较多者加黄芪35 g;如赤多白少、肛门灼热、腹痛明显者加黄连、木香各10 g;如镜下所见血瘀明显者加五灵脂10 g;镜下见溃疡明显者加三七粉3 g冲服。用法:每日1剂,取400 mL,分早、中、晚3次,各130 mL分服。3)合募配穴针刺,选主穴:天枢、双侧上巨虚。配穴:疲乏、泻下次数较多者加足三里、三阴交;赤多白少、肛门灼热、腹痛明显者加阴陵泉;镜下所见血瘀明显者加血海;镜下见溃疡明显者加太冲。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针具(苏州东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华成牌一次性针灸针,批号SD14A0606,直径0.25 mm,长40~75 mm)选取可根据患者局部肌肉厚薄因人而异。天枢穴直刺1~1.5寸,得气后行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手法操作30秒;上巨虚直刺1~2寸得气后行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手法操作30 s;配穴的气后根据虚实补泻原则行提插捻转手法,各操作30 s,留针30 min,每日 1次,治疗 6 d,休息 1 d,30 d为 1个疗程。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1.4 观察指标 1)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LR4、NF-κB和Oc-cludin的表达:对照组和治疗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组织中TLR4、NF-κB和Occludin的表达。2)治疗前后TNF-α、IL-8含量变化:所有患者均空腹采取5 mL全血。2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25℃以下保存,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试剂盒采用北京绑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检测治疗前后TNF-α、IL-8含量变化,所有酶谱标仪为奥地利SPECTRA酶标记色标记。3)肠镜评分:根据Rachmilewitz内镜评分标准对治疗前后肠镜下结肠病变活动性进行评分[9](1)颗粒感:0 分,无;2 分,有;(2)血管分布:正常0分、模糊1分、消失2分;(3)黏膜易损:无0分、轻度增加1分、明显增加4分;(4)黏膜损害:无0分、轻度2分、明显4分。2)黏膜病变疗效评定标准:参照2002年制定《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0]。显效为肠镜黏膜病变恢复正常,或溃疡已形成瘢痕组织,肠镜复查黏膜病变恢复程度达2级以上;有效为肠镜复查黏膜病变恢复程度达Ⅰ级以上;黏无效为肠镜复查黏膜病变改善未达到以上标准,甚至加重。

1.5 疗效标准 参考文献[11]。完全缓解:临床症状消失,肠镜下黏膜病变基本消失,肠黏膜病变的活动指数总分值降低≥95%。显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肠镜下黏膜病变明显减轻,肠黏膜病变活动指数总分值降低<95%且≥70%。有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肠镜下黏膜病变有所缓解,肠黏膜病变活动指数总分值降低<70%且≥30%。无效:临床症状无缓解,甚至有加重趋势,肠镜下黏膜病变未见缓解,肠黏膜病变活动指数总分值降低<30%。疗效指数=[(治疗前疾病活动指数积分-治疗后疾病活动指数积分)÷治疗前疾病活动指数积分]×100%。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的计量资料给予单因素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计量资料采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肠黏膜TLR4、NF-κB和Occludin的表达比较 见表2。两组治疗前结肠黏膜中可见大量NF-κB、TLR4细胞,治疗后明显减少,两组治疗前后、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Occludin表达逐渐增加、连续,治疗前后、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肠黏膜TLR4、NF-κB和Occludin的表达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肠黏膜TLR4、NF-κB和Occludin的表达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8、TNF-α含量比较 见表3。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IL-8、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中IL-8、TNF-α水平相当 (P>0.05);治疗后研究组在IL-8、TNF-α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8、TNF-α含量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8、TNF-α含量比较(±s)

组 别 时 间 结肠镜下评分(分)IL-8(pg/mL) TNF-α(pg/mL)研究组 治疗前 8.24±2.17(n=55) 治疗后 2.53±1.04*△对照组 治疗前 8.04±2.21 90.54±18.66 58.49±21.83 40.28±20.34*△ 30.15±19.61*△87.37±40.26 54.65±17.12(n=55) 治疗后 4.38±2.46*52.46±19.88* 37.2±17.92*

2.3 两组治疗前后结肠镜下病变活动评分比较 见表3。治疗前两组患者结肠镜下病变活动水平相当(P>0.05);用药后研究组结肠镜下病变活动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结肠镜下病变活动水平均较治疗前出现明显变化(P<0.01)。

2.4 两组黏膜病变疗效比较 见表4。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4 两组黏膜病变疗效比较(n)

2.5 两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 见表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5 两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n)

3 讨 论

UC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12]。免疫抑制剂和激素作为一线用药于该病的治疗,但副作用较大[13]。因此,研制安全有效的中医药治法具有较大的优势和潜力。本病归属于中医学“肠澼”“泄泻”范畴,“以火逐龙火”法最早见于唐·王冰注《素问·至真要大论》“病之火甚者,尤龙火也,得湿而焰,遇水而蟠,不知其性”,其所述“以火逐龙火”法,便为潜阳法的先河。基于本病反复发作、湿热瘀阻、虚实并见的病机特点,本研究依据《医学发明》中通荣并治的原理,给予“以火逐龙火”。方中大黄苦寒沉降,荡涤泻下而除湿热积滞;附子辛温大热,壮脾阳以散寒凝,二药相配伍,一热一寒,相互制约,互为通用,通腑气、荡积滞之功亦彰;炮姜辛温,助脾胃阳气,祛脾胃寒邪,与附子配伍温阳散寒;脾阳虚损,很容易导致肾阳虚损,给予党参补脾益气,温补脾阳;细辛龙骨、牡蛎潜降上犯虚阳,略加白术、甘草补土益气;全方诸药合用,共成温脾攻下、潜阳益气之效,使积滞行,脾阳复。

合募配穴针刺法是将六腑的募穴与本经的下合穴相配合以治疗六腑病症的治疗方法。“合”即下合穴,是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之腧穴。“募”即脏腑之气结聚胸腹部的募穴,又称之为腹募,募穴属阴,常用于六腑病症的诊察和治疗。本研究主穴天枢穴,属足阳明胃经之腧穴、大肠经之募穴,为大肠经气所聚之处,为气机升降之枢纽。现代研究发现[14],针刺天枢穴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抑制胃肠蠕动,起到缓急止痛之效果。上巨虚为足阳明胃经之腧穴,大肠之下合穴,主治胃肠病,即“合治内腑”;现代研究发现上巨虚主要对脊髓及脊髓上各级中枢的调节降低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提高抗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的含量有关[15]。

IL-8是重要的抗炎因子,TNF-α是重要的促炎因子;正常结肠黏膜中TLR4呈低表达,在急性UC患者中呈异常高表达,过量的TLR4导致转录因子NF-κB过度激活,加重结肠黏膜损伤。Occludin是链接膜结构最重要的细胞粘附分子,在急性损伤后呈低表达水平,从本研究结果看“以火逐龙火”法配合“合募配穴针刺”治疗能够下调结肠组织中TLR4高表达,抑制了NF-κB活性,减少严重因子TNF-α、IL-8释放,上调Ocludin的表达而增加肠黏膜屏障恢复,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1]吴湘华,孙翠凤.自拟清肠排毒汤对急性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免疫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10):1942-1944.

[2]Ungar B,Mazor Y,Weisshof R,et al.Induction infliximab levels among patients with acute severe ulcerative colitis compared with patients with moderately severe ulcerative colitis[J].Alimentary pharmacology&therapeutics,2016,43(12):1293-1299.

[3]郭瑞敏,荀哲,范正松,等.2,4,6-三硝基苯磺酸诱导不同鼠种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比较[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6,45(9):787-792.

[4]Zhang Hai-Sheng,Chen Ying,Fan Li,et al.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sensor IRE1α in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is essential for protecting against colitis[J].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2015,290(24):15327-15336.

[5]王新月,闫昕.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特点与“毒损肠络”病机学说[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3):410-414.

[6]欧阳钦,胡品津,钱家鸣,等.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J].胃肠病学,2007,12(8):488-495.

[7]Gindro T,Arrigoni A,Martinasso G,et al.Monoethyl glycine xylidide (MEGX) test evaluation in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comparison with Mayo score[J].Europe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1998,9(12):732-743.

[8]高翠贤,古丽巴哈尔·司马义.溃疡性结肠炎疾病活动指数的回顾性比较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7):2167-2169,2172.

[9]Schoepfer Alain M,Beglinger Christoph,Straumann Alex,et al.Ulcerative colitis:correlation of the Rachmilewitz endoscopic activity index with fecal calprotectin,clinical activity,C-reactive protein,and blood leukocytes[J].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2009,15(12):1851-1858.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27-330.

[1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对炎症性肠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J].中华消化杂,2001,21(4):236-239.

[12]赵海梅,黄敏芳,刘端勇,等.黄芪多糖对急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PI3K/Akt信号的调控作用[J].中成药,2015,37(9):2029-2031.

[13]刘凌云,杨伟峰.联用乳酸杆菌和丁酸梭菌治疗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8):3019-3022.

[14]柏琳,任玉兰,李宁,等.募穴在临床诊断中应用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中医杂志,2017,58(1):64-68.

[15]陈采益,王晅.上巨虚穴证治机理浅探[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12):2534-2536.

猜你喜欢

配穴肠镜溃疡性
岭南山竹子醇提物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作用
大肠癌高危人群肠镜依从性的护理干预模式与效果分析
和爽联合莫沙必利在肠镜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
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结合黏膜下注射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效果分析
《针灸大成》中合谷穴的主治、配穴规律研究
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比较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灵枢?官针》篇刺法中的取穴配穴法浅析
《针灸资生经》五腧穴之井穴应用研究*
ESE-3在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肠癌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