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节灵活度训练对6~12岁假性近视儿童裸眼视力及屈光度的影响

2018-03-13邓智会

医药前沿 2018年6期
关键词:屈光度屈光眼科

邓智会

(简阳市人民医院眼科 四川 简阳 641400)

调节是指眼部看不同距离的物体时晶状体屈光能力变化产生的现象,是眼部重要功能之一,通过改变眼的屈光状态使不同距离的物体能清楚地聚集在视网膜上。正常调节生理活动被破坏会导致眼视疲劳或屈光不正等情况,而弱视患者出现调节功能差会直接影响训练及视力矫正。有关调查[1]显示,我国青少年近视率高达55%~70%,是当前中小学生最常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7年9月期间我院眼科接诊的78例(156眼)儿童资料。纳入标准:(1)均符合《眼科屈光学》[2]标准;(2)就诊前未接受其他药物或物理治疗;(3)检测裸眼视力、电脑验光、小瞳孔检影、小瞳孔主觉验光、双眼视功能检查、散瞳检影及主觉验光、眼轴长度等检查确诊为假性近视。(4)经眼前节及眼底检查排除相关眼病。排除标准:(1)细菌、真菌或病毒性感染引发的屈光不正者;(2)糖尿病等全身病导致的屈光改变;(3)认知障碍或不配合治疗者;(4)排除真性近视者。按以上标准排除后,72例(144眼)患者符合研究标准,均采用调节灵活度训练的方法促进恢复,其中男38例,女34例,年龄6~12岁,平均年龄(9.53±2.14)岁。

1.2 操作方法

全数患儿在屈光度全部矫正的情况下进行调节灵活度训练,使用±2.00D的 Flipper镜,放置眼前水平线40cm处,并交换放置正、负镜片,使用20/30视力卡,根据患儿阅读情况递减0.5D;使用低度翻转拍阅读,逐渐递增0.5D。反复进行训练,每日一次,每次锻炼5~10分钟。持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儿裸眼视力及屈光度的变化情况。

1.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通过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通过t验证计量资料(±s),所得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各年龄阶段训练后裸眼视力变化

根据年龄进行阶段区分为三组A组(6~7岁)、B组(8~10岁)、C组(11~12岁)。144只眼中视力恢复到0.8以上者占比例为70.14%,其中A组患儿总有效率84.00%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见表1。

表1 各年龄段患儿训练结果n(%)

2.2 不同假性近视程度训练后裸眼视力变化

根据患儿假性近视程度将分为甲组(<-1.00D)、乙组(-1.00D~-1.50D)和丙组(>-1.75D),其中甲组患儿总有效率88.89%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见表2。

表2 不同程度调节训练结果对比n(%)

2.3 不同假性近视程度训练后屈光度变化

根据患儿近视程度分为Ⅰ组、Ⅱ组、Ⅲ组,近视指数分别为(<-1.00D)、(-1.00D~-1.50D)、(>-1.50D),经调节灵活度训练后假性屈光度均得到显著改善,患儿近视程度越高者,训练后屈光度变化幅度越低(P<0.05),见表3。

表3 调节训练前后屈光度增长幅度变化(±s)

表3 调节训练前后屈光度增长幅度变化(±s)

注:*与Ⅱ组、Ⅲ组对比P<0.05,#与Ⅲ组比较P<0.05。

组别 原年增长幅度 训练后增长幅度tPⅠ组(n=59)-0.74±0.39*#-0.22±0.35*#-7.6220.000Ⅱ组(n=45)-0.90±0.37#-0.40±0.36#7.4400.000Ⅲ组(n=40)-1.14±0.38-0.91±0.37-3.3310.001

3.结论

近视指眼睛调节力处于放松状态时,平行光线由屈光折射后聚焦在视网膜前,形成远视力下降的现象。有研究[3]指出,我国近三分之一人口均属于近视者,其中儿童发病率可高达70%~80%,属于世界近视高发国家之一。近视属于临床常见视力改变疾病,且高度近视者长期可受到视网膜剥离、白内障、青光眼及黄斑等病变的风险,严重影响患者视力健康及日常生活。近视已严重危害我国学生健康,故如何进行科学的近视防控是临床及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调节力是人体眼睛的重要功能,主要将眼前不同距离的物体影像清晰聚焦在视网膜上[4]。近视主要与遗传、环境及生活状态有关,如长期近距离用眼过度可导致或加重视力下降。有研究[5]指出,当长期使用电子产品,减少户外运动,可减弱眼睫状肌的调节储备能力,使患者眼睛调节功能下降;而通过灵活度调节训练,改善睫状肌收缩力,可预防眼压升高,降低儿童假性近视的发生率。本次探讨中,全数患儿调节训练裸眼视力提高总有效率为70.14%,其中6~7岁儿童显著高于8岁以上儿童(P<0.05);患儿近视程度越低,调节训练后裸眼视力及屈光度数变化越明显(P<0.05)。研究结果与徐浩[6]学者研究指数相似,由此可见,调节灵活度训练在假性近视儿童中可有效改善眼睛调节灵活度,提高裸眼视力,改善屈光度。

总而言之,6~12岁儿童进行调节灵活度训练,增强调节灵活度,提高裸眼视力,改善屈光度,且年龄越小、假性近视指数越低干预效果越好。但本次调节训练中对患儿近视发展的减缓效果并不明确,可能缺少大样本、相关因素分析,有待进一步论证。

[1]王雪琼,黎卫平,李军,等.青光眼引流装置植入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14(2):51-52.

[2]徐广第.眼科屈光学(第4版)(精)[M].军医科学出版社,2005.

[3]齐翠萍.少年儿童屈光不正5174例弱视临床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3,31(5):545-547.

[4]赵炜,董泽红,师蓉,等.眼位正位或外隐斜的6~12岁儿童散瞳验光探讨[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6,24(3):37-39.

[5]布娟,刘峰,庞宏蕾,等.视知觉学习联合调节灵敏度训练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的临床疗效[J].眼科新进展,2016,36(7):640-643.

[6]徐浩,白宁艳,姜振芳,等.调节训练对近视儿童屈光度发展的影响作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65-66.

猜你喜欢

屈光度屈光眼科
青少年近视初诊散瞳前、后的屈光度比较
眼科诊所、眼科门诊、视光中心的区别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方法及远期疗效
硬性角膜接触镜在矫正屈光参差中的应用
屈光参差患者水平垂直融像功能变化(中)
屈光参差的配镜原则
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不同屈光度近视的疗效分析
视知觉学习对近视性弱视患儿屈光度增长的影响及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