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料教学

2018-03-12许春梅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全国卷史料教学学科素养

许春梅

内容提要:从2016年开始广东高考开始使用全国卷,全国卷的试题风格与广东卷截然不同,但这并不是无章可循,也并不完全和广东卷无关,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采用大量的史料作为载体,只不过在全国卷底下,史料教学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出来。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史料教学也是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史料教学 全国卷 学科素养

一、史料与史学方法的重要性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曾经有幸听了杨宁一教授的一场报告,他提出教学与高考之间的关系问题上强调培养学生史料的解读能力。第一个方面是史料的解读,史料是史学的基础。那么关于史料的问题,还有一个训练的方法,他建议我们可以考虑单独做一些史料的训练,可以参考最近几年的全国卷出的开放性试题,开放性试题它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发散性思维,不要有一个固定的标准的答案。第一步要把解读的角度提炼出来;第二步把解读出来的东西跟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首先是材料题里面给出的史料指向性很明确,第二个是让学生能通过史料和所学知识利用史学方法能得出新的结论,不管是用概括、归纳、还是推理,要得出新的认识。

在我们的历史教学里肯定要多注重史料教学和史学方法的练习。杨教授的讲座除了强调史料题的重要性之外还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对史料的解读得出自己的认知,这种认识不在于和我们课本的结论是否相同,而在于通过这种题型考查了学生的能力。而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时,杨教授还强调要稍微参考全国卷,特别是全国卷的开放性题目,因为这样的题目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这就启示我们要多整合各种材料,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效果。同时杨教授还强调我们教师要重视命题研究,而不是教学研究,因为通过命题研究我们可以通过整合史料培养学生的能力,当然前提是我们自己有足有多的史料积累,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学习,不断地积累,而不要让教学让自己仅仅是停留在教学层面。

二、年鉴学派理论对史料教学的启示

看的高考题多了,我们不难发现年鉴学派的理论和各地高考题目似乎不谋而合。年鉴学派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诞生于法国的一个史学流派,提倡研究“整体的历史”,主张把研究重心从政治史、经济史、大事件、大人物转到社会生活、地理环境、都市发展、小人物等貌似琐碎、边缘的领域,注重如社会学、计量学、民俗学、人口学、民族学、生态学、心理学等跨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历史。研究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题不难看出,年鉴学派理论对高考试题命制的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从考查目标上看,注重以能力立意,强调时代性和实践性,鼓励学生根据史实、事理思考,解决问题。从考试内容看,在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思想文化、民族关系、国际关系、对外关系等传统命题重点外,越来越多地考查与普通民众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从题目选材上看,尽可能地运用教科书之外的更广泛的材料,材料新颖丰富。从答案信息点分布上看,“大跨度、高概括”的“中、长时段”题型与“小切口、深分析”的“短时段”题型兼顾,注重运用整体观念来进行试题命制。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把握住高考的大方向?

(一)、坚持史料教学

在课程改革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高考试题更加重史证意识与能力的现实环境下,史料教学逐渐普及,但存在诸多问题,於以传老师将其归纳为三个反面 :一是史料的“泛化”,即滥用史料,不是基于教学立意与目标,不考虑教学的效率与效益,面面俱到,不顾及各类史料证据价值的不同,将史料教学的功能教条化;二是史料的“伪化”,即将教科书为本,驱史料以就我,史料分析是表,坐实课本结论是真,导致学生去接史料,套用现成结论,无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三是史料的“简化”,或是任意裁减史料,“伤筋动骨”、害其本意,或是史料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简单化,缺少史料的相互印证和必要的论证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很难适应全国卷试题的。关于指导学生进行史料研习,历史思维训练,曾经有专家给出两点建议 :“一是进行“定位式”的练习,即让学生把教师提供的史料与所学教科书中的知识联系起来,“定位”于历史教科书的知识体系,这类练习有熟悉材料、复述知识的作用。二是“研究性”练习,即教师提供史料(往往是多条的史料),供学生研究,要求学生对材料进行辨析,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和技能,自己去解决问题、归纳答案。”这样的观点我们至今受用。

在坚持史料教学的基础上,我们需要挖掘史料、教材与考纲要求的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关系。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展现与课程相关的材料,设置一些问题就可以实现。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需要设置一些难度高一点的问题,比如提在炼材料的观点、现象的基础上指出其背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的培养,是对前两者的综合运用,一般是探讨课程内容呈现的历史事物特征、规律和本质。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历史课程内容呈现的重大历史结论,这一点可以结合历史认识论的教学进行训练。

(二)选取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选取一些具备“大范围小切口,整体把握历史阶段特征”点的试题

全国卷的特点是大范围小切口,常常把看似无关的或者年代相隔久远的两个人物或者事件放在一起考察,实质考的是联系或者区别。例如14年年全国1卷第40题,把宋应星和牛顿放在一起考查;13年新课标2卷第40题以爱因斯坦热为载体考查相关知识,涉及的内容包括世界现代史和中国近代史。我们以前对于全国卷的整体感知就是小切口,要求学生对课本的知识有非常透彻的掌握,但仔细研究全国卷和广东卷其实也有共同的地方,就是学生需要掌握时代特征。

(三)加强学科联系,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

历史课堂学习对很多学生来讲是一种折磨,学习得内容远离自己所生活的时代,很多东西都是既成事实,无法展开天马行空的遐想,学生会觉得这样的历史课堂远离生活——“若干个抽象的数字与人名加上事件的名字,附在枯燥的理论的概念下面,构成我们的历史书,這跟历史上人们的实际生活没有关系,所以大家觉得枯燥” 。但事实是“历史本身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历史不仅有可供研究者进行各种研究的内容,而且可以,也需要运用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各种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我们在上课的时候要尽可能地把其他学科的知识和地方史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同时这样也可以培养学生“东拉西扯”的能力。

复习到孔子为政以德,我们可以引用学生学过的古文篇目《季氏将伐颛臾》里的名句——“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复习到孟子的“仁政”的时候,我们可以引用学生学过的《寡人之于国也》的名句——“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讲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商业革命,我们可以跟学生学过的《威尼斯商人》联系起来,甚至这篇小说已经被潮汕本土的艺人拍成方言版的戏剧,我们也可以拿出来讲讲。通过这种方式,尽可能地让学生觉得历史课堂是有很多鲜活的东西,而知识的迁移能力恰恰就是高考需要的。这样我们的教学才可以源于生活,而尽显鲜活,服务高考,但高于应试。

参考文献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葛兆光 《思想史研究课堂实录:视野、角度与方法》【M】.北京:三联书店,2005

虞和平 《历史.时代.历史学与社会科学》【J】.历史研究,2004

猜你喜欢

全国卷史料教学学科素养
从广东卷和全国卷Ⅰ非选择题设问类型的对比浅谈高考地理全国卷Ⅰ的备考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浅谈2016年高考英语全国卷Ⅰ卷阅读信度效度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的“史料教学”
以史料促教学
试论新课改下史料教学的作用及运用原则
浅论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