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中学语文文学作品教学的策略探究

2018-03-12刘韶星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丰富性真实性整本书

刘韶星

【摘要】当前我市中小学生的文学阅读能力偏低,尤其是中学阶段的学生,因为学业的繁重和自身的忽视,学生对文学名著的“整本书阅读”,无论是从阅读量还是阅读的难度上都极具挑战。因此,加强中学语文文学教学,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我认为中学语文阅读能力可以通过指導学生文学作品的阅读、关注学生文学阅读的真实性和丰富性以及评估方式的多样化三方面来优化。

【关键词】阅读能力,整本书,真实性,丰富性,评估方式

一、优化文学教学的定义

文学作品教学是语文教学内容之一。要求学生在中学阶段,能对程度适宜的文学作品的内容和表达形式作点评析;并能理清情节线索,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题,领会优美、生动的文学语言,初步具有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笔者认为文学教学,首要目的就要跳出故事,跳出“浅层次阅读”,超越纯粹的情感层面去分析情节、戏剧性场面和人物,进一步对环境、文化、价值观等产生更多联想分析和思辨。

二、优化文学教学的手段和方法

(一)课堂上优化学生的阅读规划

中学阶段每学年语言与文学课程都包括合理比重的文学名著,但从整体来看,名著“数量队伍”浩大,仅仅部编教材制定的名著就有36本,学生难免因时间的有限让自己有无从下手之感,但我相信当我们在阅读的海洋中找到恰当的入口时,名著也会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成功"瘦身”,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教学案例】

以下是同一教师在文学阅读能力相当的不同班级教授同一内容——《平凡的世界》的情况,截取部分是教师在阅读规划指导和操作完成之后不知真实地任务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方式进行探究,并且做汇报。下面把两个班级分别称为实验班和对照班。

(1)实验班

教师在实验班先请学生通过思维导入介绍作者路遥及其生平,通过人物事件初步了解《平凡的世界》的主要内容。然后师生一起制定阅读规划,明确阶段性的阅读任务和关注点。由此帮助和鼓励学生多角度挖掘作品主题。实践发现,学生在可视化的阅读规划下,口语表达输出的准确性比较理想,能够基本达到教师所预设的效果。

时间 阅读任务 关注重点

第一、二周 快速通读全书(每周一部半) 整体把握全书的主要内容。明确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及其关系,把握主要故事情节。

第三、四、五周 精读全书(每周一部) 梳理人物关系,把握人物性格;理清事件脉络,把握故事情节;关注文章妙处,赏析写作技巧;理解思想内涵,探索作品主题。

第六周 进行专题阅读,研讨交流,形成研究成果 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思想、写作技巧等方面,确定相关主题,进行合作探究。

(2)对照班

教师在对照班则尝试不给出具体的书面的阅读规划提示,但也在让学生进行规划制作时做了语言的口头示范。由于没有可视化的阅读规划指导,对照班的学生进行主题汇报的时候障碍比较多,事件脉络、人物形象、主题探究等不够理想。

由此可见,阅读教学要想收到立竿见影的良好效果,就要注意“教”和“导”的问题,帮助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增加结构的可视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强调优化学生的思维是十分重要的,只有依靠教师的思维主导和学生的思维主体紧密结合才能完成。

(二)提高文学阅读意义的真实性

在课堂上,如何让学生使用语言真实地表达所思所想,我认为要做到两点:第一教学话题情境要生活化;第二,评估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产生想要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欲望。

1.、话题情境“生活化”

以八年级下册文学名著单元为例,八年级下册主要围绕《傅雷家书》、《平凡的世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六本名著进行讲解,并分别从作家人生经历对其作品影响(即知人论世)、人物形象、小说架构、思想内容、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学习。学习过程中对“生活化”情境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如老师导入一个辩论性的话题:“你怎么看待虎爸和猫爸的教育问题?”,所有学生共同参与讨论,分成三个阵营,各抒己见,让学生用自己的视角分析自己的问题;教师从旁进行及时的引导和补充,学生最后在小组的合作下进行总结,让孩子们自己教会自己。

2.、评估方式多元化、动机化

当前中学文学阅读课堂上,学生评估的方式比较单一,表达内容也较狭隘,所以增加文学阅读输出内容的丰富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教学案例1】

以名著《寂静的春天》为例,围绕“人与自然”单元采取问卷调查和调查报告等方法就综合阅读课程的多元化评估模式对文学学习动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该模式能较为有效地调动学生文学学习的动机。在操作上,相比以往以测试为主的传统模式要更为复杂灵活,因此还需要制定详细的框架,以提升该评估模式对语文教学的积极作用。学生通过学习相关文本,掌握了最基本的创作方法,并创作出许多有模有样的调查报告。过程中不仅提升了环保意识,还在进行创作的同时,兼顾他们对资料的收集、甄别、选取和使用的能力。

【教学案例2】

以名著《穆斯林的葬礼》为例, 围绕“民风民俗 ”单元的课程。它以“中华秀”民风民俗展示作为总结性评估活动,既考查了学生对民风民俗了解、探究,也检验了他们的活动安排能力,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了一个动态的、变化的、全面且个性十足的观察和测评。孩子们借助戏曲、民族舞蹈和武术文化等方式,培养了自我探究能力、兴趣特长和文化品位,增强了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

新课程标准要求评价既要关注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更要重视学习能力、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所以教育评价的多样化是时代对我们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三、结语

在语言与文学课堂中,优化阅读策略、提高文学阅读情景生活化、评估方式多元化,有利于提高文学阅读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笔者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思考和探索更有效的培养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好阅读教学的优化工作,让学生在运用知识、探究规律中真正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

2、吴再柱.聚焦统编教材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杨红燕. 多元化评估模式对学习动机的反拨作用研究

5、卢翠婷.优化口语表达的途径探究

猜你喜欢

丰富性真实性整本书
《论语》整本书阅读
论戏剧观念与戏剧形态
统编教材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以四年级《夏洛的网》阅读指导为例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Van lier真实性原则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基于语料库的英语作文词汇“丰富性”现状分析及对策
雕塑真实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