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小学生学校适应性状况的分析

2018-03-12冯桂仙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相关对策适应能力存在问题

冯桂仙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广泛成为大家谈论的重要话题,如何建立和培养小学生的素质已经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实际情况又存在着较大的的差异,所以小学生的适应能力问题也是千差万别。所以,笔者将视角聚焦于祖国西南边陲较偏远地区,对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市的少数民族小学生进行研究。通过研究,他们存在的适应能力的问题十分严峻,所以针对教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经济发展水平为角度对问题和对策做了深入剖析。

关键词:少数民族小学生 适应能力 存在问题 相关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quality education, how to establish and cultivate the quality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Because of the vast territory of our country, the actual situation is different from place to place, so the problem of their adaptability is very different. Therefore, the author focuses on the more remote areas in the southwest, and studies the minority pupils in Shangri-La, Diqing Prefecture, Yunnan Province. Through the research, the problem of their adaptability is very serious, so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are deeply analyzed from the angle of education,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student-student relationship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Keywords: Minority pupils;acclimatization;

Existing problems;relative countermeasures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一、 问题提出 1

二、 相关概念概述 1

(一) 少数民族 1

(二) 小学生 2

(三) 适应能力 3

(四) 迪庆州香格里拉市 3

三、 适应能力不良的主要原因 4

(一) 家中长辈的教养方式不当 4

(二) 在校的师生关系不融洽 5

(三) 汉族和少数民族小学生之间存在差异 5

(四) 经济发展落后 6

四、 应对该问题的对策 7

(一) 帮助家中长辈树立正确的教养观 7

(二) 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8

(三) 增强汉族和少数民族小学生之间的联系 9

(四) 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10

五、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2

一、 一、问题提出

适应性是一个人贯穿一生的重要课题,在学校阶段形成健康、有效的适应能力是非常必要的。适应能力的发展也是培养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小学生今后的学习与人生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针对于西南地区等经济发展欠发达的地区而言,小学生的适应能力更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这对于该群体小学生的健康发展以及培养良好的适应能力都是极其重要的。这也是当下国家和社会都极为关注的特殊群体。当本文将焦点集中在少数民族的小學生的适应能力时,该问题就显得更加严峻,这也是本文研究该领域的重要原因。

二、 二、相关概念概述

(一)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是相对于我国主体民族而言的,共有55个少数民族。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大多数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我国的边境地区[1]。由于这些地区大多远离经济文化政治的中心,所以在各个领域发展都较为落后,尤其是教育方面更为突出。实现现代化校舍也仅仅是近几年才开始的,说明我国在教育的硬件设施的建设方面仍然比较落后,在边疆地区更是会出现这些状况。客观的落后环境也造就了这些地区孩子在适应能力上偏弱。虽然身处他们本身十分熟悉的校园中,但是适应能力上的偏差也还是会出现。说明了在例如云南、贵州等西南地区而言,少数民族小学生的适应能力是一个亟需引起注意的事情。

(二)小学生

在我国的国民教育体系中,小学阶段的教育属于基础教育。这是国家建立起并担负起经济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阶段就学的学生就是小学学生,即小学生。

小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集中在“小”上,体现在心理和生理上。在生理上,该阶段的小学生还处于成长发育的阶段。骨骼在不断骨化,肌肉不断增厚,脑部的神经中枢不断丰富,心肺功能不断 强健[2]。在心理上,小学生的注意力还没有保持一定时间的能力,情绪和情感的表达还没有达到稳定的程度。记忆水平还不是很高,尤其在瞬时记忆、尝试记忆上还没有发育完全,记忆容量有限[3]。

在适应能力的领域,小学时期是发展和完善该领域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中,家里的长辈、老师、同学都是影响和促进其适应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小学阶段重视该领域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一步,适应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小学阶段抓起。

(三)(二)适应能力

适应是指生物人是否在社会环境中变成社会人,拥有能够符合社会普遍价值的合理行为。这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可以去适应周围环境的基础。适应能力主要是指一个社会人是否能够承受周围环境,以及对变化的环境能否做出适应的程度。

适应能力主要包含两个层面上的内容,一是心理层面,二是生理层面。在心理层面而言,笔者所在学校的小学生们都较为内向,通过笔者的认真观察,一些小学生还存在自卑心理、多疑、焦虑等问题[4]。在生理层面而言,主要表现在行为方面。一些小学生出现了退缩行为、不恰当地交际行为,等等。

(四)(三)迪庆州香格里拉市

香格里拉这个城市最早让人们熟知主要是来源于一名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在20世纪30年代写的一本小说,叫做《Lost Horizen(消失的地平线)》。在这本小说中,香格里拉被大家所熟知。

香格里拉具体地理位置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部地区,平均海拔为3459米,在这个地方集中了山地、高原、盆地、河谷等多种地形,交通欠发达,因此与外界的沟通很是不便。

香格里拉最主要的民族组成是藏族,除此之外还有汉族、傈僳族、纳西族、彝族等。在笔者所在的小学中集中了藏族、纳西族、彝族和傈僳族等等,应该说民族构成比较复杂。

三、 三、适应能力不良的主要原因

(一)家中长辈的教养方式不当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个概念性的问题就是家中的长辈并不仅仅指的是父母。由于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直到今天,经济中心就在东部沿海地区。大多数劳动力都往沿海集中,这其中也不乏有来自云南的青壮年劳动力,并且大部分已为人父母。这些人背井离乡,远离家人尤其是孩子。所以,对孩子实施教养并不一定就是父母。

其次,教养方式当中,“散养式”的教养方式在小学生中是最为常见的。在文化教育较为落后的地区,家中的长辈对教育的关注并没有那么的集中。所以,所有的学习行为都是孩子自己的主观驱动。没有长辈专门监督孩子的学习,致使大多数孩子的学习意识并不浓厚。

最后,家中长辈对孩子的教养还没有摆脱当地习俗的影响。在以前的一段时期内,这些地方的教养方式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这是由于该地区生活的圈子就是只限于那个范围内,所以教养方式并没有太大的差异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在的元素不断冲击着这个地方。从而带来了先进的文化、新颖的教育方式,不一样的经济发展方式等等。这些就使得原有的教养方式变得格格不入,从而对小学生的适应能力产生一些不良影响。

(二)在校的师生关系不融洽

师生关系在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而且所持续的时间也是相对较长的。这就为小学生本身所存在的适应能力的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师生关系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教”与“学”的矛盾是师生之间最为凸显的部分。这个矛盾在所有的师生关系中都会出现,这与少数民族的因素并没有太大的关系[5]。我们都知道学习本身就是一件需要付出努力的事情,而小学生对此并没有太准确的认知,这就使得小学生本身的惰性会发挥很大的作用,不愿意在学习上付出精力和时间。而教师在主观意愿上非常希望能够在单位时间内为小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在客观上需要学习的知识也很多,这就造成教师要尽快的在教学任务上实现既定的目标,当教学行为开始实施时,必然让小学生产生很大的反感。

师生关系的紧张还体现在民族风俗上的差异性上。从我所在的学校来看,教师的族别的构成中还是藏族、纳西族教师较多[6]。所以,藏族和纳西族本身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成为学校当中的主流,这与其他少数民族小学生本身具备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就会产生很大的偏差。

(三)汉族和少数民族小学生之间存在差异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相处的时间也是很多的。这是除师生关系之外,最为需要重视的关系。其实,通过笔者在学校中的观察可知,汉族和少数民族小学生之间、少数民族小学生之间等等都会在适应能力方面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影响。虽然,不同少数民族小学生之间的影响也是有的,但是并没有汉族与少数民族小学生之间的影响这么大。

由于汉族作为我国的主体民族,它的生活方式是我国大多数人们的选择。但是,一些少数民族还是保留着一些属于自己的生活习惯。例如,在笔者所在的学校中,有藏族小学生,他们是构成我们学校的重要少数民族[7]。藏族的小学生在饮食方面禁忌还是很多,有的藏族小学生只吃牛羊肉食肉。诸如驴肉、马肉等肉类是不涉及的,一些水产海鲜类的食物他们也不吃。这与汉族的生活方式就存在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异就会在小学生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在自我意识中感受到自己与他人的与众不同,对适应能力产生影响。再如,在学校里,同学之间见面打招呼,汉族同学不论年龄大小都基本会直接喊名字,而藏族学生可能更倾向于区别年龄大小或者称呼他人小名或者昵称,这些都是少数民族学生之间或者与汉族同学之间的生活习俗差异。

(四)经济发展落后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后,全国各地都在把重心放到了经济发展上。各地经济都在不断地发展,也有一些地方的经济仍然没有较大的改善。这其中西南地区尤为突出,较之于东部沿海城市,其经济发展状况还是经济发达地区存在不小的差距。这是造成少数民族小学生适应能力不足的重要的客观条件。

香格里拉市作为重要的旅游城市,在经济发展上还是较为依赖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发展。地方经济带来丰厚的经济收益以及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都被運用到教育硬件设施的建设上。这种客观环境与少数民族小学生所生活的实际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会让小学生在心中产生很大的非同一性。所以,就出现了某些局部的不平衡问题。

另外,外在因素的冲击也是凸显城市内部经济相对条件下不富裕的重要因素。由于香格里拉市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外来人口到该地旅游,这就使少数民族的小学生们有机会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是全世界各地的各色人等。他们的身上带来的外界信息包括某些经济方面的,都会让这些少数民族的小学生在心理上有很大的触动。这是造成其不能很好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 四、应对该问题的对策

(一)帮助家中长辈树立正确的教养观

我们老是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说明对孩子实施教养还是得父母较为合适。所以,教养孩子的长辈最好还是父母,这是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亲情的重要一个方面[8]。因为适应能力的发展是基于孩子自信心的成长,只有在成长之后,孩子才能在生活中得到适应能力的锻炼。

家长应该在意识中树立起重视教育的主观意愿。认识到教育在改造人的过程中挥发着极大的客观作用,尤其是在适应能力的培养上。一方面,家长和教师要加强联系。这样做能够了解到孩子的学校中的表现,尤其是在学业水平上、在与同学的相处上、在适应能力的发展上等。加强家长和教师的联系能够让孩子知道,自己的父母是关注自己的,是重视自己在学校中的表现的。这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需要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成长才能赢得父母的赞许。

在教养原则方面要充分考虑到当下社会所认同的普世规则,让孩子不会在社会中显得格格不入。所以,家长需要在礼仪、说话、吃饭等一些问题上引导孩子怎如何去做好。不仅有效的保留好自己本民族文化和规则,也要充分吸收和理解其他民族和主体民族的文化和规则,。这样就能很好的提高其适应能力。

(二)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正如上文中,笔者所论述的那样,师生关系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发挥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必要的,小学生也能够从老师的实际行为举止中学习到如何适应周围的环境。

教师不断研究、创新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徑。当下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强调教师平等中的首席。建立起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是由教师左右的,所以教师要不断地研究怎么才能让小学生热爱学习和生活。这样就可以减少师生间矛盾,也为建立良好的适应能力提供合适的心理基础。

在建立有利于小学生自身适应能力的师生关系时,小学生应该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这个主观能动性主要体现在多和教师一起沟通交流,不断地增长自己表达能力。汉族教师在与藏族、纳西族和傈僳族等少数民族的小学生进行交流时,要注意他们的风俗习惯。让少数民族的小学生不会在学校中产生陌生感。

(三)增强汉族和少数民族小学生之间的联系

增强汉族和少数民族小学生之间在学习上的相互交流和合作。真正的适应能力的增强一定是与周围环境中相互磨合中前进的,这是不变的真理。少数民族小学生要想更好的发展自身的适应能力,那么加强与主体民族之间的联系,是最为合适、便捷的方式。在学校中,最为合适和有效地的方式就是在学习和生活中互相合作和交流了。

作为教师和学校要有意识在学生间相互联系上下功夫。在学校的框架下,多多组织各种有益的活动,让大家都能在生活中感受到彼此之间是有相互了解的意义和价值的。将汉族小学生的思维和行为习惯真正的了解明白,这样就不会让少数民族小学生在面对主流社会中的价值观时不会感到新奇和差异。

作为汉族的小学生在与少数民族小学生相处时,应该充分理解和吸收他们的风俗习惯。由于少数民族小学生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所以尊重就显得十分重要。例如,在饮食上,理解藏族小学生的饮食习惯。再如,在称谓上,要充分尊重姓名前后的后缀,这是对他人的重要的尊重。

(四)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从客观的角度来讲,香格里拉这个城市的经济方面还是存在一定潜力的。由于在旅游资源方面的巨大优势带动了该地区的很多产业,让很多的当地民众能够有机会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但是与其他经济提早起飞的城市而言,香格里拉还是存在很大差距。这对当地教育事业发展还是造成了很大阻碍。这就让小学生无法获得更好、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另外,经济落后还表现在不平衡。虽然,香格里拉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良好,但是,对于区别于城区和农村学生,大多数学生家庭仍属于较为落后的局面。这在孩子的心里造成很大的自卑情绪[9],这种自卑情绪就会对适应能力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

五、 五、结语

通过上文中的论述,我们能够看出少数民族小学生在学校中的适应性状况并不乐观。通过以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市为案例,我们有必要对该群体加以关注。在本文的开端,就将本文中包括小学生、适应能力等重要的概念进行论述,并且在对于适应能力不足原因的论述中,从教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讲述。最后,在相关解决方案的研究中,也总结出了个人一些浅显的对策,主要从教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经济发展水平的角度上讲解的,从而能够更好地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提高适应性,让他们在小学阶段健康成长,在儿童时期为将来人生更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惠清.云南香格里拉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区域性不均衡探讨[J].农业工程技术,2018(2):3

[2] 黄敏,佘静芳.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少数民族留守小学生主观幸福感培养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11):76-78

[3] 甘启颖.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寄宿制小学生同伴关系、亲子沟通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292-294

[4] 焦小燕.小学生自我调节能公、师生关系与学校适应之间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14

[5] 杨斯.乌鲁木齐市民汉合校师生关系研究——以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教师为视角[D].新疆师范大学,2014

[6] 古丽苏木·伊米提.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因素与对策思考[J].科技视界,2017(5):388-389

[7] 付有能,易连云.汉族教师与民族小学生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研究——基于对重庆精一民族小学的调查[J].贵州民族研究,2017(12):229-232

[8] 王春兰.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观察体验能力的培养路径[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5):76-79

[9]曾俊霞,龙文进.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

农村小学生教育的民族差异研究——从健康角度出发[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5(5):111-117

猜你喜欢

相关对策适应能力存在问题
雷鸟
浅谈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艺术职业院校表演专业现状及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索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营改增”对建筑业的影响及其对策
新时期加强公路工程财务管理的相关对策
沙漠里的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