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流行语体的传播与社会文化

2018-03-11蒋思猛李宏奇

神州·下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社会文化网民

蒋思猛 李宏奇

摘要:随着计算机、智能手机逐渐成为我国民众标配,近年来网络流行语体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基于此,本文就网络流行语体的传播展开分析,并就网络流行语体对社会文化的影响进行了详细论述,希望论述内容能够为相关业内人士带来一定启发。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体;社会文化;网民

前言:

结合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不难发现,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7.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4.3%,这种网络发展现状为网络流行语体提供了充足的传播、发展空间,2017年流行的“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还有这种操作”、“请开始你的表演”等网络流行语便与网络的快速发展联系紧密。

一、网络流行语体的传播分析

(一)传播方式

受媒介融合影响,近年来网络流行语体的传播介质涉及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个传播媒介,由此实现的从网络传播到大众传播的转变往往使得网络流行语体在短时间内具备较高影响力。网络流行语体一般源于网络层面的交流,由于其天然具备较高感染力、亲民性以及热度,且网络流行语体往往与大众传播诉求相一致,报纸媒体、广播电视媒体应用网络流行语体也就不足为奇。值得注意的是,网络语言的创作者多为年轻人,网络流行语体也因此更多承载青年人的文化观念和价值意识形态。

(二)传播机制

网络流行语体传播机制分析应围绕一点对多点、特定渠道流动、日常会话三方面开展,具体分析如下所示:(1)一点对多点。一点对多点指的是个人能够轻松利用微信、微博、贴吧实现网络流行语体的传播,这种传播具备规模巨大、传播效果无法估量、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传播范围广、信息流动扩散性强等特点,网络流行语体的快速传播便得益于此。(2)特定渠道流动。网络流行语体具备符号意义,其本身也因此具备编码、译码、解码功能,网络流行语体往往因此较为精炼。(3)日常会话。网络流行语体的传播往往在滚动、裂变、聚合状态下进行,网民在媒介空间的日常会话往往会成为网络流行语体的源头[1]。

二、网络流行语体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结合网络流行语体的传播分析,本文总结了网络流行语体对社会文化带来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缩短人际交流距离、改变语言交流形式、提升社会文化传播速度共三个层面。

(一)缩短人际交流距离

网络流行语体天然具备亲民性和亲密性特征,其能够被网民快速掌握、实现广泛传播也得益于此,这也是很多正式场合发言者常使用网络流行语体传情达意的原因所在,网络流行语体的亲民性和进步性可见一斑。提到网络流行语体对社会文化带来的影响,2011年开始流行至今仍有较大影响力的“淘宝体”不得不提。“淘宝体”最早仅用于电商客服与网络客户的交流,但由于这种交流较好拉近了网络客户与电商之间的距离,“淘宝体”的影响力开展逐渐提升,很长一段时间“淘宝体”甚至成为了电商的代名词,由此可见网络流行语体的影响力。受社会、经济、网络快速发展影响,网络流行语体的更新、淘汰速度极快,而由于其契合了网络所需的诙谐、娱乐表达需要,其在打破传统权威领域往往也有着不俗表现,这类表现的出现归根结底是由于网络流行语体的创作和传播者均为大众。事实上,由于网络流行语体属于网民观点、情绪的投射,这就使得网络流行语体不仅体现着我国当下社会价值取向,也实现了中国传承社会文化体系的丰富,这种积极影响也必须得到学界的高度关注[2]。

(二)改变语言交流形式

对于网络流行语体这一新型思想文化表达方式来说,技术属于其必不可缺的载体,网络流行语体存在的大量网络语言符号则说明了其在语言交流形式层面做出的改变。上文提到网络流行语体的更新、淘汰速度极快,本文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于网络流行语体多为网民观点、情绪的投射,而这种投射对于我国传统语言体系、大众文化生活丰富均将带来较为积极影响。总之,本文建议将网络流行语体视作文化元素之一,新事物、新情况、新现象的诠释也将由此获得有力支持。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网络流行语体实现的语言交流形式改变具备一定积极影响,但一些网络流行语体存在的语不惊人死不休、过于标新立异、内容言过其实问题也必须得到重视,否则网络流行语体只会带来哗众取宠、卖弄显摆的浮躁,而无法真正对社会文化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如何规避一些网络流行语体充盈的负面倾向与消极情绪必须得到高度关注。

(三)提升社会文化传播速度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网络流行语体联系紧密,这种联系主要源于技术对传播介质的影响。对于我国当代年轻人來说,互联网信息平台与其发展存在着极深的联系,这种联系带来了年轻人思维活跃、对新事物抱有较强兴趣,网络流行语体自然较为容易契合年轻人口味,社会文化流行、传播速度也能够由此得到保障。作为社会变化、事件、现象的浓缩,网络流行语体所携带的文化内容往往能够满足人们关注新事物、参与新闻化发展的诉求,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这一诉求的满足也存在较强关联,社会文化传播速度也引出进一步提升。结合网络流行语体具备的提升社会文化传播速度能力,本文建议主流大众媒体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利用网络流行语体引导社会舆论正向流转,这主要是为了避免负面的网络流行语体形成广泛的社会舆论,为避免这种情况出现主流媒体需要时刻洞察、掌握网络舆情变化,政府也需要时刻关注网络流行语体,这样才能够将网络流行语体带来的影响尽可能导向良性方向,优秀社会文化传播速度提升也将同时获得有力支持。

结论:

综上所述,网络流行语体的传播具备较高积极意义,其与社会文化之间也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联系。而在此基础上,本文详细论述的缩短人际交流距离、改变语言交流形式、提升社会文化传播速度三方面网络流行语体影响,则证明了研究的实践价值。因此,在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本文内容能够发挥一定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文辉,万苗.网络流行语体的盛行及启示[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4(04):97-102.

[2]黄自然.网络流行语体的传播机制与传播动因探析[J].新闻界,2011(06):93-96.

猜你喜欢

社会文化网民
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 在线教育用户占34.6%
“台独联署”被岛内网民嘲
广告语中的社会文化
论广场舞对社区、村镇居民的重要性
关于 “机械复制”的思考
六曜与日本文化
法国社会文化对现代政治制度变迁的影响及其对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启示
浅谈社会语言学视角下性别差异的体现
有感“网民节”
2.9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