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荀子教育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2018-03-10刘媛王力尘

现代交际 2018年3期
关键词:荀子教育思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刘媛+王力尘

摘要:荀子,名况,字卿,又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是继孔、孟之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师。荀子顺应时代要求,批判吸收了各家之长,成为战國后期一位集大成的思想家。荀子的教育理念至今仍对我们有借鉴作用,尤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研究荀子教育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荀子 教育思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3-0126-02

一、荀子教育思想的时代背景与理论基础

(一)时代背景

荀子生活在一个由分裂到统一的大变革时代,在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乱频繁。经济方面,战国时期铁器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以井田制为主的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土地国有制开始动摇,使以土地私有制为特征的封建经济开始形成;政治方面,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社会取代了奴隶社会,原有的制度规范失去了对人们的约束力,社会需要新的思想体系来维持政治需求;在文化方面,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社会各阶层的知识分子从各自的阶级利益出发,著书立说,战国末期各学派思想互相碰撞,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荀子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二)理论基础

荀子的教育思想继承了孔孟二人的人性论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孔子提出人的天性都是“相近”的,人的不同习性是受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影响形成的。孟子提出“性善论”,认为人天生就具有“善端”,后天的培养是为了保存自己的仁义之心。而荀子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也就是说荀子认为人的本性都是趋向于“恶”的,这里的“恶”不是贬义的恶,而是指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本性趋使人追求利益与欲望,人之所以能为善全靠后天的努力,只有通过后天的学习实践,人性才能由恶变善。荀子和孟子虽然对人性论持相反态度,但是都强调后天的实践,要求人在后天的实践过程中改造自己,“化性起伪”。

二、荀子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教育内容

荀子提出的教育内容以“礼”为核心,可以用“始乎诵经,终乎读礼”来概括。荀子认为,学习应该从诵读《诗》《书》开始,到读《礼》结束。也就是先学习道德知识,直到成为君子、圣人为止。他在《荀子》劝学篇中指出:“学恶乎始?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荀子将《诗》《书》《礼》《乐》《春秋》作为学习的主要教材,强调了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其中的不足,荀子认为经典著作虽然内容丰富,但也有其不完善之处,人如果想要全面地学习,还应该通过老师的教导。

(二)学习态度

1.“虚壹而静”的学习态度

荀子提出了“虚壹而静”的学习态度。在这里荀子所说的“虚”指的是虚心,意为不让旧有的经验、知识成为学习新知识的阻碍。只有放弃原有的成见,以诚恳的态度继续学习,才能不断学习新的知识。而“壹”指的是专一,荀子要求学习不能见异思迁,要专心致志。他认为“积”是学习的最佳态度,只有主观持之以恒地积累知识经验,才能有所得。荀子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德,圣心备焉。”因此人要有持之以恒的心态,才能不断积累经验、知识和道德,才能去恶从善,成为有用之才。

2.“尊师重傅”的学习态度

荀子重视教师,并强调教师在传道解惑中的重要性,他说:“学莫便乎近其人。”在《荀子儒效》中,他具体阐述了“师”的作用,“人无师法则隆性矣,有师法则隆积矣”,荀子认为,人要是没有老师的教育,不懂法度,就会任意妄为;有了老师的教育,懂了法度,就会注重后天的积累。同时,通过向老师请教获得的知识和学问既全面又深刻,不仅能获得智慧,还可以洞悉世事人情。所以通过向老师学习,不仅能够获得知识和经验,更能够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以此强调“尊师重傅”的重要性。

(三)教育方法

1.“注错习俗”的环境陶冶法

荀子提出了“注错习俗”的环境陶冶法,强调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荀子认为:“注错习俗,所以化性也;并一而不二,所以成积也。习俗移志,安久移志。”他认为,人的生活方式以及习惯风俗,是可以改变本性的;专心致志地学习而不三心二意,能够形成知识的积累。风俗习惯能够改变人的思想,保持一种习俗的时间长了就会改变人的本质。荀子深刻地阐释了环境对个体道德需要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注错习俗”的环境陶冶法就是要教育者塑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去感染受教育者的行为,使受教育者能够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2.“行高于知”的实践教育法

荀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系统地提出“行高于知”的思想家。他认为,获得知识的过程是闻、见、知、行的过程,以闻为始,以行为终。认识不仅仅要在书本中学习,更要付诸实践,行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结果。荀子不仅仅强调获取认识的过程,更强调用认识指导实践。认为只有真正将认识与实践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才能真正掌握知识。《荀子·儒效》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意思是说,没有听到不如听到,听到不如见到,见到不如知道,知道不如付诸实践,学习到了付诸实践也就到头了。只有实践,才是明白事理、成为圣人的最佳方式。圣人与普通人的区别就在于他能把学到的东西付诸行动,将学问道德表现在举止上,见之于行动中,才能获得真正的学问,才能够真正地解决问题。因此,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让认识规范和指导自己的行为,使自身的道德水平得到提高。

三、荀子教育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一)树立深度学习观和终身学习观

当今社会节奏加快,信息呈爆炸式发展,受到新媒体碎片化传播方式的影响,人们对知识的掌握往往流于表面。荀子“虚壹而静”的学习态度要求教育者帮助受教育者树立深度学习观和终身学习观。深度学习观要求受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虚壹而静”的状态,即平心静气,以积极专一的态度不断探索,才能在专业学习领域中有所收获,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终身学习观要求受教育者不仅在学校求学过程中学习知识经验,也应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荀子在《荀子·劝学》中说:“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他认为,学习是一生的事业,绝对不可以停止,终生学习能够让人生获得质的飞跃。在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学无止境思想的人就是荀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但要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更要传授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态度,使受教育者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不断用知识充实自身,完善自我,真正做到“学不可以已”。endprint

(二)树立环境教育观

环境是影响教育的关键因素之一。荀子《荀子·劝学》中提到“君子居必择乡,游必择士”。意思是说生长的环境与交往的人选都影响着教育的效果,说明了社会环境对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当今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随着网络的发展,大众传媒的普及,思想政治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有利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过网络,利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向受教育者传播思想理念。但思想政治教育也受到严峻挑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念在社会中蔓延,严重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效果,给受教育者带来消极影响。网络虚拟性、匿名性的特点使得信息在传播过程中良莠不齐,真假难辨,受教育者无法辨别信息的真实性,盲目从众,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教育者应为学生创建有利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重视生活环境及人文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充分利用有利因素,排除不利的环境因素。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大环境。

(三)树立知行统一的实践观

荀子提出的“行高于知”的实践教育法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产生了重要影响。“行高于知”不仅要求具备充足的知识,还要将知识运用在实践行动上,以此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长期以来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却忽视了实践教育对学生品德的影响。因此,我们不能只重视“知”,还要重视“行”,通过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树立“知行统一”的实践观,引导道德行为。要树立“知行统一”的实践观,首先,要重视知识与实践的积累,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完善自身的道德人格,例如,參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到儿童福利院帮助儿童,培养尊老爱幼的美德;观看先进模范的事例,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水准。其次,要重视知行的转化,将学习的道德标准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信念,在知行转化过程中,将道德认知转化为自己的道德行动,以此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荀子的教育方法引导人们将道德认知转化为实践,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荀子以儒家的孔孟思想为主,融合道法墨等众家之长,对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做了综合的批判与总结,对中国文化的主体结构和格局的形成以及中国文化的传承,都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荀子的思想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他的教育思想对当今社会也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在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为我国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将荀子的环境教育、实践教育等教育方法运用到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利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勇.荀子:劝学[M].李波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1.

[2]孔繁.荀子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尹娣.荀子人性论中的教育思想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

[4]尚晨.荀子礼学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4.

[5]韩真.荀子教化思想及其现代性[D].长安大学,2009.

[6]黄一波.荀子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商,2013(22):342.

[7]文明.荀子教育思想述评[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1):28-34.

[8]许业所,崔华前.荀子思想中蕴涵的德育方法及其现代价值[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2).

[9]路德斌.荀子“性恶”论原义[J].东岳论丛,2004(1).

[10]薛家平.论荀子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教育探索,2011(11):11-12.

[11]崔华前.论荀子对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贡献[J].学习论坛,2005(5).

[12]牛小娟.浅谈荀子教育思想[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7(3):64-65.

[13]纪祥.荀子“性恶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8):172-173.

责任编辑:刘 健endprint

猜你喜欢

荀子教育思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Spiritual Humanism: Its Meaning and Expansion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浅论罗家伦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
《荀子》:先秦思想集大成之作
知识小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