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家解读

2018-03-08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级新生注意力习惯

郭德凤:(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 研究员)

这位老师反映的现象是当下小学一年级班主任所遇到的普遍问题,对这种问题处理得得当与否可以反映出班主任基本技能是否扎实,即班主任的基本功是否过硬。

英国教育学家约翰·洛克说:“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一年级新生正处于向学龄期过渡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这个时期的儿童还具有明显的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由于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要求的改变,他们进入小学一年级后会遇到不同程度的适应问题。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确保每堂课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值得每一位执教者好好深思。

学生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从心理上来说,他们是愉快的、乐意接受的,只是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所以依据课程设置,教师会对新入学的学生进行行为规范和习惯养成教育,并且针对学生的个体表现和班级整体情况进行一些学习生活指导。但是习惯是通过长期的练习才能形成,因此,新一年的班主任不能着急,要有计划地设计培养内容、有步骤地进行习惯训练。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因此,我们要关注新生的第一次、第一天、第一周、第一个月以及第一个学期,真正做到打好基础,养成良好的习惯。

几位名优班主任依据自己的经验进行了策略分享,在训练内容、评价手段以及新生心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细致地解答,汇总起来,是要提示班主任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了解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1.学生心理水平还停留在不随意性和具体形象阶段,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目的性虽有所发展,但仍以不随意性为主。

2.学生参加活动时的集体意识比较模糊,还不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和集体的关系,意识不到班级是一个集体,集体荣誉感不强。

3.学生还不具备自我评价能力,对活动的成功与失败不会放到心上。

4.学生的注意力不够持久,对感兴趣的内容保持的注意力能相对稳定,对抽象的内容就很容易听得零零碎碎,需要老师反复强调。

其次,应清楚一年级新生学校适应性的问题所在:

1.學生注意力难以集中,课堂教学难以正常开展。

小学一年级新生在进入学校初期,往往难以适应新的环境及新的教育方式,其对学习的印象还停留于学前阶段,部分学生时常出现走神、东张西望、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这使得教师不得不中断正常的教学活动来提醒学生,甚至来维持课堂纪律, 这给学习效率带来了极大影响。

2.一年级学生缺乏自我约束,行为规范尚未养成。

小学一年级新生在经历了学前教育后,其学习方式已形成了一定习惯,学生在进入一年级时往往会难以适应课堂的规范教学模式及严肃的教学氛围,使得小学一年级课堂教学时常出现学生行为自由散漫、不遵守纪律等现象,这使得课堂教学难以得到正常开展,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花费大量时间教导学生的行为方式, 教学时效缺乏保障 。

再次,我们谈谈小学一年级新生学校适应教育的主要对策:

(一)有效教育策略,必须建立在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基础上,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放在首位。

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发展既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同时学生的身心发展又具有规律,教师要按规律教学。因此,老师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相信学生有进步的空间,允许学生犯错,学生是发展过程中的人,不能否定学生的发展。

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与成人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不能把学生看作成人,应该把学生看作是一名学生,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要充分尊重学生。

(二)有效教育策略,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首先要做好以下四种习惯的培养。

1.听说习惯的培养。

在小学一年级,学生主要的学习形式是在课堂听老师讲课,然后在与老师、同学的互动过程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意志。这就要求学生认真地听,听清老师讲的是什么内容,讲的是什么道理。听清、听懂后,积极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回答老师的提问。同时,还要听同学们的发言。这实际上也是给学生提出了会听、会想、会说的要求。因此,新一年班主任要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学会认真地、耐心地听别人讲话,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大胆地表达。

2.思考习惯的培养。

在一年级的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现象:老师提问,有些学生不等听清楚就马上举手,而回答经常是答非所问;还有不等听完老师的问题就抢话,对老师和家长的指导总是心不在焉。这些学生的确有学习热情,但是学习习惯较差,不会思考,如果不重视的话就会形成对问题的理解不深入,学习质量不高等后果。因此,新班主任教师一定要在学习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想好再说,谨言慎行,学会自我检查、自我教育,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良好的学习习惯会逐步养成。

3.规则意识的培养。

学生刚入学,一下子要记住很多规章制度是不太可能的。而且有的学生比较顽皮,并不把规则当回事。班主任教师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学生都照顾到。所以,新班主任教师要反复提醒并注意训练。同时还要联系家长,与家长沟通好,共同帮助学生树立好规则意识,知道什么情况下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4.时间观念的培养。

训练学生尽快掌握学校的作息时间规律:按时到校,准时参加学习和各项活动,上课铃响后要做好学习准备,下课之后要先上厕所再出去活动,午休时间要安静快速就餐等,培养学生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的好习惯。培根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习惯如果是从幼年开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习惯。”

最后,就是班主任教师要提高育人的基本功,针对本案例涉及的就是个体教育的基本功,小学生个体的情感、性格和兴趣等特点都各不相同,需要班主任进行耐心细致的个体教育工作。个体教育的形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依靠班集体的教育力量和各种活动的教育力量对个体进行教育;另一种是班主任善于与学生进行谈心、交流及开展其它教育活动。班主任在工作中,应做好调查研究,摸清每位学生的自然情况、心理特点,针对不同的学生“对症下药”,使他们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

猜你喜欢

级新生注意力习惯
让注意力“飞”回来
高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扬眼”APP:让注意力“变现”
我院顺利迎来2016级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