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院校学生工作诊改之师生共进的过程性研究

2018-03-07王玉晶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14期
关键词:辅导员标准目标

王玉晶,郝 媛

(1.渭南师范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2.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西安710014)

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大学教育的决定》精神为指导,以完善质量标准和制度、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1],以实际调研与分析相结合,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进行分析与调查研究,对学生工作诊改的师生方面的相应工作展开系列诊断与改进。

一、高等院校学生工作质量 诊断之师生共进的内容

(一)辅导员质量保证

1.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划

第一,规划制定:学校各个组织机构,例如学校领导、院系相关职能机构、专业性等层面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划的合理性、科学性、可实现性等,对于规划目标的达成度进行思考。第二,实施保障:是否能为辅导员建设规划目标的实现提供必需的人力、物力、财力乃至人文环境、社会环境、晋升职称特殊通道等保障。

2.辅导员建设诊改工作

第一,诊改制度:是否制定专兼职辅导员、骨干辅导员聘用资格标准,确立各个层次辅导员胜任特征及考核标准;是否开展对辅导员队伍建设成效的诊改,对于辅导员的成长分阶段、分程度、分类别调整改善,形成常态化的辅导员质量保证机制。第二,实施效果:辅导员质量意识是否得到提升,在日常生活中,时刻心怀辅导员工作,时时不忘辅导员工作;辅导员队伍数量需要符合一定的师生比例,结构需要多元化等是否得到持续改善;学生满意度是否得到持续提升。

(二)学生全面发展保证

1.育人体系

第一,育人规划:是否制定学生综合素质标准,体现德智体全面发展;学生素质教育方案制定是否科学,不光体现当前技能形成,更注重将来潜能培养;培养目标定位是否准确,不同阶段是否设定不同目标;是否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合理针对性教育教学,注重学生个别差异而进行分类培养与分层教学;是否实施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加强创意、创新、创业教育。[2]第二,诊改制度:是否实施对育人部门工作及效果的诊改,例如学工部、团委等。第三,实施与效果:育人工作是否已形成常态化诊改机制,要时时抓、事事抓;育人目标达成度,不断监测育人状态;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职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等是否得到提高。

2.成长环境

第一,安全与生活保障:是否实施对服务部门服务质量的诊改,服务部门是否按章办事,并形成常态化安全与生活质量保证机制,诊改需要涉及生活中的安全、生活中的价值等;学校安全设施是否不断完善,及时检查相关设备、设施;学生生活环境是否不断优化,包括物质文化环境、精神文化环境、意识形态环境等;学生诉求回应速度、学生各方面满意度是否持续提高;意外事故率是否不断降低,要做出合理针对性统计,不漏报。第二,特殊学生群体服务与资助:建立家庭困难学生、残障学生、少数民族学生等特殊学生生活保障管理运行机制,关注资助体系,做到精准扶贫、扶残、扶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体系,对相关活动记录在案,尽可能提供场所、经费,保证人力。

二、高等院校学生工作质量 诊断之师生共进的过程

(一)建立目标、标准、信息搜集体系

1.完善目标体系

(1)辅导员根据学校、二级院部、辅导员队伍规划及发展目标,结合自身条件,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

(2)学生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个人实际情况及发展需要,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确立发展目标。

2.形成标准体系

(1)完善辅导员发展标准。根据“青年辅导员—骨干辅导员—辅导员标兵”阶梯式发展标准,从师德师风、教育管理、社会服务等3个维度进一步完善辅导员发展标准体系,科学制定各级辅导员发展标准和辅导员团队建设标准,为辅导员发展提供保障。

辅导员基本标准包括辅导员入职标准、新进辅导员岗前培训标准、辅导员职称评审及量化标准、专兼职辅导员聘用标准等,辅导员发展标准包括骨干辅导员培养标准、青年辅导员导师工作质量标准、辅导员标兵培养标准。

(2)完善学生全面发展标准。依据学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育工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综合考虑学生学习生涯、职业生涯、个性成长等要素,加强职业技能提升和创新创业教育,从学习目标、素质目标、职业目标、发展目标等方面完善学生全面发展标准体系,不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学业发展标准包括学习能力要求,学习成绩评价体系,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学习优秀奖、国家奖学金等评定标准,学生身心发展标准包括日常行为规范、文明学生标准、身体素质标准、心理行为能力标准、团队协作精神标准,学生职业发展标准包括职业实践能力标准、就业能力标准、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创新创业能力标准。

3.借助智能校园

对实时采集的动态数据进行分析、监测、预警,编制、发布年度数据分析报告。建设学工一体化服务管理,实时采集相关数据,分析并形成质量报告,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全面提升管理与服务水平。

(二)诊断改进运行机制

1.建立质量螺旋

通过“目标—标准—设计—组织—实施(设计—组织—实施—监测—预警—改进—设计)—诊断—学习—创新—存储—改进” 的诊改过程,重点构建辅导员、学生2个层面的“8 字形”质量改进螺旋运行单元。“8 字形”质量改进螺旋分大、小2个循环,大循环为一个诊改循环,小循环为实时监控循环。

“大循环”由以下10步构成:(1)目标:运用 SWOT 分析法,分析完善学生工作各子系统和各层面规划,形成完整目标链。(2)标准:建立教师、学生5个层面的质量标准,作为目标的支撑和衡量尺度,也是开展诊改的基本依据。(3)设计:通过整体设计,提出实现目标的路径,确定任务实施的路线图,明确关键节点的质量控制要素。(4)组织:依据岗位职责、工作流程、质量标准开展各项工作,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质保体系、目标链及标准链等进行检验。(5)实施:以质量生成系统为核心,充分发挥纵向5个系统的作用,落实各项职责、制度及标准,确保教学工作正常运行。(6)诊断:通过现状和目标的比较,对照标准,检查质量控制要素,确定目标达成度,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办法。(7)学习:通过实际诊改工作,总结经验教训,吸收消化先进做法及理念,借鉴他人先进经验,制定工作方案。(8)创新:针对诊改发现的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措施,制定解决方案,并进行自主学习,不断推陈出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9)存储:将好的做法经验进行分类归纳、总结提炼、培训推广、固化传承,为持续诊改奠定良好基础。(10)改进:结合诊改反馈、企业调研、市场分析、毕业生跟踪调查等情况,通过整理分析,提出整改措施,确定新的目标标准,进行新一轮改进。

“小循环”是对学校管理及教学实际工作过程进行的源头实时监控,通过“监测、预警、改进”,实时采集并分析学校运行过程中的各类重要数据,将不满足预设条件的监测结果及时反馈,提出预警,制定改进措施,并将改进的内容增加到新的设计环节中。

2.辅导员层面诊改

从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管理、社会服务等3个维度,形成辅导员层面的“8 字形”质量改进螺旋。根据“青年辅导员—骨干辅导员—辅导员标兵”的进阶式辅导员成长发展特点,制定基于信息化数据平台的辅导员发展计划,不同层级分别组织实施。在质量管理平台进行动态监控的基础上,对照辅导员发展、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质量控制点,检查辅导员队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实时监测目标的达成度。借助数据平台对实施环节中的过程数据进行分析研判,提供预警反馈和决策依据,对设计、组织实施2个环节的问题与偏差进行实时调整改进。针对检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查找问题原因,重新梳理工作内容与流程,对问题所涉及的制度、模式、流程、保障、评价等要素进行全方位优化与创新,同时对辅导员建设规划目标和标准进行改进、调整,生成辅导员质量保证体系中更高层次的新目标、新标准,同时开展更高层次的质量改进,全面提高辅导员队伍建设质量。

目标:根据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划,制定专业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划及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标准:从师德、教育管理、社会服务等维度,多个等级形成辅导员发展标准专业人才培养,开展课程应用调研。设计:依据辅导员建设规划,修订辅导员发展标准,设计辅导员诊改路径,明确辅导员质控要点。组织:不同层面落实职责,按照辅导员发展目标标准激励辅导员不断自我改进与提升。实施:结合辅导员职业规划分级分类组织、实施、完善辅导员选拔培养、考核激励机制。监测:运用校本数据平台,实时采集辅导员数据,梳理归类,形成动态数据中心。预警:利用平台实时监控,明确辅导员预警参数,合理设置预警阈值,构建辅导员预警体系。改进:针对辅导员预警问题,结合辅导员发展标准,实时进行调整改进,提升辅导员队伍质量。诊断:拆解辅导员职业规划,监控辅导员数量、质量,编制辅导员质量报告,完成辅导员自我诊断。学习:运用校本数据平台,对比分析问题成因,自主学习取长补短,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创新:总结好的实施经验,创新辅导员培养方法,改革辅导员考核方式,优化辅导员评价体系。存储:依托校本数据平台,吸纳好的经验做法,存储先进培养理念,完善辅导员考评方式。改进:针对问题复核改进,形成辅导员诊改方案,试行辅导员绩效考核,确保目标循环提升。

辅导员诊改小循环:设计—组织—实施—监测—预警—改进—设计。

辅导员诊改大循环:目标—标准—设计—组织—实施—诊断—学习—创新—存储—改进—目标。

3.学生层面诊改

按照品德高尚、技能过硬、全面发展的目标,突出以学生需求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核心的思路,制定学生全面发展标准。依据学生发展目标,为每个学生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形成学生层面的“8 字形”质量改进螺旋。

在进行学生层面诊改过程中,高度关注学生个性发展,高标准把控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质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施全面覆盖的数据收集,对影响学生发展质量的关键点进行重点监测,实现监测数据实时传送,学生管理部门、学生个人随时查看数据。科学设置学生发展质量预警参数值,对不达标事项及时预警,建立学生发展质量预警机制,学生管理部门认真分析监测数据,对照标准、找出不足,分析不达标的原因,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学生全面发展诊改报告》。通过对实际培养过程的实时分析,不断创新思维方式和工作思路,自主学习、自我提高,提出学生全面发展的改进思路和方法,对学生全面发展目标进行调整,提出更高的学生全面发展标准,持续开展学生全面发展质量诊改工作。目标:根据学校建设规划,制定学生发展规划,落实学生个人发展,明确学生发展目标。标准: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学生发展标准、修订完善学业标准、健康标准、职业标准。设计:设计学生成长成才诊改路径,明确学生层面诊改要点。组织:根据学生发展需求,改革学生管理服务。实施:协调学工部落实优化学生管理组织实施,提高学生管理服务水平。监测:运用校本数据平台,实时搜集学生数据,清洗交换梳理归类,形成动态数据中心。预警:利用平台实时监控,明确学生预警参数,合理设置预警阈值,构建学生预警体系。改进:针对学生预警问题,结合学生管理服务,实时进行管理服务,提升学生管理水平。诊断:分解学生质控要点,监控学生管理过程,编制学生发展报告,完成学生自我诊断。学习:运用数据平台,对比分析问题成因,自主学习取长补短,完善学生全面发展。创新:总结好的管理经验,创新学生管理方法,改革学生管理服务,优化学生管理系统。存储:依托校本数据平台,吸纳好的管理经验,存储先进管理方法,完善学生管理服务。改进:针对问题不断改进,形成学生诊改方案,优化学生奖惩体系,确保质量循环提升。

学生诊改小循环:设计—组织—实施—监测—预警—改进—设计。

学生诊改大循环:目标—标准—设计—组织—实施—诊断—学习—创新—存储—改进—目标。

(三)机制文化建设

1.建立常态诊改机制

(1)落实主体职责。为深入持续自主地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按照学校各部门职能与诊改工作要求,基于各级工作职责,形成两级诊改工作组织体系。

辅导员队伍质量工作组: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质保体系,完成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的诊改工作,撰写辅导员队伍建设诊改报告。

学生发展质量工作组:完善学生发展质量的质保体系,完成学生发展质量方面的诊改工作,撰写学生发展质量诊改报告。

(2)确保诊改有序进行。依据“8 字形”质量改进螺旋开展诊改工作,智能校园信息系统实时采集过程数据,随时检查监督质量生成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平台与现场结合的方式对各教学节点进行全方位监控,将监控及分析到的信息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领导,对学生工作提出预警和决策依据,并定期撰写、发布学生工作质量报告。针对暴露出的问题,按照诊改流程逐一解决,不断提升工作质量。

2.建设特色质量文化

用“铺路石”精神育人,用“大国工匠” 标准育才,营造“爱生如子、尊师敬长、爱校如家”的和谐氛围,形成“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辅导员追求标准和“品德高尚、 技能过硬、全面发展”的学生成长特色育人环境。从辅导员、学生2个层面,建立规范的质量生成、管理服务、质量监控、考核评价、资源建设等方面的质量标准和制度体系,把遵章守规变成每个师生的自发行为。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形成质量行为内生机制,以规章制度规范质量行为,使师生形成符合制度要求的行为习惯, 将制度规范内化于心、外现于行。依托精神文化的渗透引领作用,发挥先进人物的示范作用,把贯彻质量标准变成每个师生员工的自觉行动。

三、高等院校学生工作质量诊断之师生共进的诊改结果、成效及不足

(一)诊改结果

落实质量改进螺旋每一环节,对学生质量发展标准6个方面的观测、分析、整改,学生在学习态度、人文素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方面都有所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观测,进而发现教育教学的薄弱环节,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一系列措施与制度,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上,力促学生的个性、能力和知识协调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勇于创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3]

(二)诊改成效

1.良好习惯养成效果显著

上课情况、教室和宿舍卫生、晚自习纪律等有了明显的好转,学生在学校的各个环节都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经过诊改后对学生行为的硬性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心的认识。在诊改过程中,学生对自身的行为、思想动态、生活习惯等从不了解到了解,从不认同到认同,从不接受缺点到养成良好习惯,所有这一切得益于诊改的过程,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

2.学生职业素养提高,获得行业高度认可

经过诊改和采取措施,高校的学生素养提高,专业实力增强,办学影响力扩大。职业能力是一个将要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从职业出发,将与社会进行多方面、全方位的交流、沟通、协作、交换等。所以,尊重自己的职业,尊重自己职业领域里的人,和谐地与人交往,是将来走向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必不可少的能力。专业实力是一个学校赖以生存的生命线,专业过硬,毕业生才会有出众的勤、德、技、能等各方面的竞争力。学生能够学到本领,在用人单位获得良好的口碑,这对于学校办学的良好声誉至关重要。所以,学校最好的广告就是他们的产品——学生,就是毕业后学生在工作领域的表现,表现的是技能,表现的是专业,表现的是在学校教师的教诲和学生的勤学苦练。

3.创新教育教学活动,就业质量不断提高

学生就业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更加注重先就业,再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然后再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4]教育教学是高校最重要的工作,教育的环节体现在学生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这包括同辈、师生等,正是这种交往才使得学生能够独立自己的思想,规范自己的行为等。关于教学,现代大学教育很注重实践教学,这就需要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条件促进其成长,实践上的成长,实实在在的技能的获得。在就业的过程中,初始阶段,需要提升真实环境下的训练,需要进行经验的积累、过程的经历,对于其他额外的不属于这个阶段应该积累的方面,例如,较多的财富、体面等方面,可以果断地舍弃,形成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程度的积累,在某一阶段积累了应该积累的方面,那么,自身就会看到另外的需要积累的方面,这就形成了阶段性的成才、成长。

4.学生综合能力不断提高

通过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学生专业社团等密切学生与教师关系,提高学生能力和素养。通过学生层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自我诊改,促进了学生管理、服务了日常事务,并以此为契机,持续推进了学风建设,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意识和工作质量。开展结合专业发展和适合学生成长规律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教育管理水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服务水平,提高工作管理的透明度和精细化程度。[5]在这一阶段,学生做人做事的各方面都获得了提升,学生在成人的过程中逐步舍弃了不成熟的做法、想法。这种改变有些是从组织的角度进行的,有些是从自身角度进行的,有些是从自身与他人之间的权衡过程中形成的,总之,是在形成新的行为、形成新的思想,这一切对于学生而言都是合适的、合理的、和谐的。

(三)诊改不足

在诊改过程中,针对目前生源质量的实际情况,结合大学生的特点以及通过走访用人单位,与人力资源专家座谈交流,对“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人”认真探讨,结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整改工作,教育学生要树立“勤勤奋奋学习、实实在在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学生工作中,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与感恩教育,特别是对贫困家庭、单亲家庭学生的人文关怀,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的自信,相信未来的发展;同时教育全体学生要感恩父母、感恩学校、感恩社会,把感恩教育常态化。[6]

总之,在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虽有学生工作的质量保证措施,但尚未真正形成完整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在日后的工作中,逐步形成属于这个阶段学生的有质量的工作体系。二是学生工作质量持续改进方法不够先进,学生工作质量监控、督导方法不够灵活。这就需要在学生中安排搜集学生数据的工作,对学生的相关生活、工作、学习、交际等都有所掌握,做到不影响学生隐私的情况下对学生的生活、学习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三是信息技术与学生工作过程融合不够,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各项学生工作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完整性以及分析运用还有待进一步增强。在学生工作中有些信息获得有些滞后,对于学生的各种情况不能做到及时、实时掌握,这就需要多了解学生,多与学生及时有效地交流、沟通。

猜你喜欢

辅导员标准目标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