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语师资培养实践中外语类课程设置模式探讨

2018-03-07杨天娇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外语类双语课程设计

杨天娇

(长春师范大学,吉林长春 130000)

1 双语师资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1.1 双语师资应具备较高的英语能力

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双语师资队伍,要求教师首先在英语上具有较高的能力,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双语教师对原始文献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第二个方面就是双语教师在口语表达上具有清晰流利的能力;第三个方面就是双语教师具有准确的思想表达能力。

1.2 双语师资应具备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

双语教学与外语教学具有很大的不同,它不单单以语言教学为主要的目的,它更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对学科专业知识进行深入的掌握。所以,要想提高双语师资的教学质量与水平,必须在对双语师资培养实践过程中加强其专业知识的学习,从而使得双语教师具备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

1.3 双语师资应具备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与理念

双语教学作为一种具有一定特殊性的教学,主要通过外语这一教学媒介来进行实际的组织教学。也就是说,双语教学就是将外语与其它学科相结合来展开的教学,这是双语教学的难点,同样,这也是双语教学的精髓之处。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双语师资队伍,需要将先进的教学方法与理念逐渐地渗透到教师的思想之中。

2 双语师资培养实践中外语类课程设置模式探讨的重要性

我们都知道,汉语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种,而英语是使用最广泛的语种,这就显示出英语的重要性和学习英语的必要性。“磨刀不误砍柴工”,进行双语师资培养实践中外语类课程设置模式探讨可以借鉴前人的经验,并且在探讨中找到一种适合自身课程设置的模式,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弥补前人培养实践中课程设置的一些不足之处。如果没有一种高效的外语类课程设置模式,那么想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几乎不太可能。双语师资培养实践中外语类课程设计模式的探讨,可以让教师更懂得如何用英语教学,让学生更快、更高效、更容易接受双语教学模式。而当下针对双语教师的培训,其目的主要是打破传统教师对学生“填鸭式”的英文灌输,以及学生死记硬背式的机械式学习模式,希望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打破传统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的现状。我们知道,现在的学生英语成绩可以考得很高,但是真正让一些学生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时,这些死记硬背式学外语的弊端就显露出来了。因此,对双语师资培养实践中外语类课程设计模式的探讨很有必要,本文从以下几点对其进行探讨的重要性进行阐述。

2.1 提高双语教师素质

现在有很多双语教师,自身的英语水平很高,但是却不会将自身所学以一种学生较容易接受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进行必要的双语师资培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教育双语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快、更好的学好英语,提高学生学习以及使用英语的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当下正需要的人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倾向于人才的竞争,体力劳动者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高层次、高素质、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被社会各界所青睐。而向社会各界输送这些人才的高校逐渐意识到进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还意识到在此之前进行双语师资培养实践中外语类课程设计模式探讨的重要性。提高双语教师素质,是为提高学生外语素质做准备的,同时也是为了将符合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输送出去做准备的。

2.2 弥补传统双语教学部分弊端

我国的师范类学校面临着这样一种现状,师范类毕业生越来越多,形成一种人员过剩的局面。而对于有着双语教学经验的人才却高薪也难求。这种矛盾的现象催生双语教学改革,而进行改革的出发点可以从双语师资培养实践中外语类课程设计模式中找到思路。传统的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师教育模式有很多的弊端,尤其针对双语教师的教育模式中出现培养模式僵化、培养方案老套修订不及时等突出问题。因此,现在各大高校应该进行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与时俱进的创新举动,对双语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适当的修订、调整,以满足现在社会对双语人才的需要。然而,现在的问题是各机构体制内部人员分工以及师资固有传统结构,两者都成为阻碍双语师资培养课程体系施展的障碍。进行双语师资培养实践中外语类课程设计模式的探讨,可以在低成本、短期见效的前提下对传统的双语教学模式中的弊端进行弥补,最大程度上地将双语教学的效果体现出来。

2.3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对教师进行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服务的,而培养优秀的双语能力的学生又是为符合社会需要为目的的。进行双语师资培养实践中外语类课程设计模式的探讨,可以将有限的教学时间用来做无限的工作,将教师能力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并能够让学生以课堂所学为基础,进行知识的积累,为以后的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进行双语师资培养实践外语类课程设计模式探讨的目的之一,只有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才有时间在课下用双语进行交流,将“哑巴英语”、“聋子英语”彻底的抛弃。学习双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交流,仅仅为了考试能够取得好成绩是不太符合当今社会背景下对人才的需要。双语教学课程设计模式,不仅影响着教师的教学任务,同时对学生学习外语的热情也有很的影响。因此,探讨出一种符合自身需求的双语师资培养实践中外语类课程设计模式刻不容缓。

3 双语师资培养外语类课程设计模式简介

从以上我们可以了解到进行双语师资培养实践中外语类课程设计模式的探讨的必要性。双语师资培养实践中外语类课程设计模式的探讨以国外双语教学为例,主要有三种:浸入型双语教学、保持型双语教学以及过渡型双语教学。这三种双语教学方式的主要区别是用第二种语言代替母语进行课程传授时的时间或者替代的科目种类的多少。而我国的双语教学模式也是主要包括三种:混合型、半外型和全外型。三种教学模式的区别与外国双语教学的区别基本相同。不管哪种教学模式,都对双语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可以说,在当今的高校师资队伍中,能达到双语教学的教师说是凤毛菱角也不为过。一般的教师总是专业课与英语水平衔接不上,要不就是专业水平高但是英语水平跟不上,要不就是英语水平高但是专业知识有所欠缺等等。这就进一步加快了进行双语师资培养实践中外语类课程设计模式的探讨的脚步。

现在,高校中有很多的院校都不再仅仅将英语作为教学内容,而是将英语这个语种作为传递信息的一种媒介。例如,用英语进行数理化生等等课程的语言载体。当然,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还有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很高,但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教学的趋势。在本科以后,学生看的参考文献或者相关书籍中,外文文献占主要。这说明英语已经逐渐的占据高水平人才的大部分领域,双语师资培养外语类课程设计模式就是为了更快、更早地让学生能够适应这种人才需求趋势,为学生的深造打下基础。而且,现在出国留学的学生越来越多,英语不再仅仅作为一门用来考试的科目,它成为想出国留学学生的门卡。能够熟练使用英语的学生,在国外可以很容易地与外国友人进行交流,而对于英语较差的学生来说,简单的交流都是举步维艰。人们都是在国外待一段时间英语交流能力就会有质的飞越,但是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出国深造的机会,而进行双语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身处一个与国外环境相同的学校地方。

当然,进行双语教学会出现很多的现实问题,例如,一些学生的英文基础很差,课堂上教师所传授的内容并不能完全听懂,所以对双语教师进行全方面的培训很重要,授课教师要学会基本上能照顾上所有水平的学生。而进行双语师资培养实践中外语类课程设计模式的探讨就是为了能照顾各种水平的学生而进行的。教师在上课之前,应该布置课前预习作业,将课堂上一些重要的英文词汇或者短语提前告知学生,让学生在课下就可以完成一部分教学任务;在授课完成之后,教师应该及时与学生沟通,课后布置作业也是必要的。

但是,我们都知道语言的学习非一日之功,仅仅依靠一朝一夕的时间是不可能促成的,传统的英文教学中忽视了口语和听力的重要性,导致现在的很多专业老师不敢或者不好意思用英语进行教学。进行教学课程设计模式的探讨也仅仅是为了找到方法,而好的方法如果没有与时俱进的人才与之匹配,那么再好的方法也是没用的。教师在进行双语教学时,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强大的工具,充分利用各种交流软件将课堂上学生不懂的地方及时解决。建立更完善的考核机制,将学生学习积极性带动起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用英语进行提问、大胆地进行交流。总之,随着英语重要性的逐渐凸显,人们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也会越来越大。可以推测,在不久的将来将专业与英语完美结合起来进行授课的双语教师会越来越多,同时双语师资培养实践中外语类课程设计模式也会越来越完善。

4 结语

一言以蔽之,双语师资培养实践中外语类课程设置模式的探讨,可以让教师更懂得如何用英语教学,让学生更快、更高效、更容易接受双语教学模式,除此之外,还对提高双语教师素质、弥补传统双语教学部分弊端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1]马秀鹏.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现状及其出路探析[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3(4):353-355.

[2]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转型时期的我国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J].中国外语,2012,9(1):10-15.

[3]戴炜栋,刘春燕.学习理论的新发展与外语教学模式的嬗变[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4(4):10-17.

猜你喜欢

外语类双语课程设计
外语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青岛工学院应用实践小学期为例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外语类院校全口径PGT英语学习模式研究报告
构建外语类慕课质量评价量表分析
建立高校外语类慕课质量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