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合作共育新途径的实践与探究

2018-03-06唐景枫

新课程·上旬 2018年12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实践探究途径

唐景枫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的家校关系也在发生着适应性的变化,尤其是新课改以来,教育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家校合作共育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家校合作共育,是指将学校教育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使教育目标相统一、教育内容相补充、教育方法相呼应,从而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结合时代发展潮流和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自身的教育管理特色、学生家长的具体需求以及小学生的具体个性,小学班主任在家校合作共育方面大有可为。

关键词:小学;家校共育;实践探究;途径

年青一代的家长文化素质普遍较高,他們也更加关注子女在校园内的学习状况,更加注重子女的全面发展,对家校合作共育的理解和接受程度较高。同时,新时代下的家庭多独生子女,溺爱的现象实际上比较突出,又影响着家校合作共育的效果;而经济社会发展之下产生的留守学生、流动学生以及城乡结合部的学生的教育,也为家校合作共育提出了挑战。总之,在新时代背景下,家校合作共育有机遇也有挑战,小学教育管理的实践证明,只要与时俱进、集思广益地加以研究和创新,小学班主任便一定能够找到科学合理的家校合作共育新途径,并完美地落实到教育管理实践之中。

一、增强家校合作共育的合作意识

家校合作共育的开展,首先要统一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观念,增强家校合作共育的合作意识。如果家校方面三心二意,是无法形成共育的合力的,反而还会使小学生的心智发展变得更不稳定,南辕北辙。

增强家校合作共育的合作意识,一是要统一思想。教师一切为了学生和家长一切为了子女的思想是相通的,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共同思想,教师和家长要能够在孩子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家庭作业、饮食起居、教育指导理念等很多方面有深入的沟通和密切的合作,始终如一,同步促进小学生的发展。二是要互相尊重和理解。在家校合作互育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具体的状况,教师和家长之间也可能发生一些分歧,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重视沟通的方式与技巧,善于调控双方的情绪,讲原则讲和谐,推进和家长间的互相尊重与理解,实现双方的密切配合。三是要明确责任。学校和家庭在智育、德育、礼育、体育、劳育等方面是各有侧重的,但均不可偏颇。此外,学校教育重管理,有传授知识、组织活动等的职责,相应的,家庭教育重情感和心理,也负有积极参与学校活动、配合学校管理和监督学校的职责。

二、拓宽家校合作共育的沟通渠道

家校合作共育的沟通渠道应当是通畅的,也应当是多核的。具体而言,有传统的实体沟通渠道,如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培训、家校联合活动、家访等;也有新兴的虚拟沟通渠道,如校讯通系统、微博、微信客户端等。

(一)充分利用实体沟通渠道

小学班主任在促进家校之间的实体沟通中处于主导的地位,应当赋予班级权利,集思广益地创新组织的形式,充实活动的内涵。例如,可以组织起“问题交流会”“成长展示会”“才艺展示会”“经验交流”“节假日感恩教育实践活动”“家访”等等。

(二)积极利用信息化沟通渠道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丰富了家校合作共育的渠道和方式,最大程度上实现了无缝链接。各班主任、教师可以非常及时和便捷地在通讯群内发布教学公告、发布教学动态、共享教学视频和教育理念等,并实时地实现教师与家长头沟通和交流。通过校讯通系统,联动手机、人人通等网络平台与家长共享教育动态,让家长及时、方便、全面地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并实现对小学校的有效监督和间接管理。

三、注重家长在家校共育中的作用

家长是一个庞大且重要的群体,家长对学校、对孩子以及对教师的要求多有不同,需求各异,为了使家校合作共育管理有序、高效顺畅,班主任以及学校方面必然要采取措施,对家长群体进行规范和引导,注重发挥家长在家校合作共育中的作用。家长委员会将家长有序地组织了起来,有利于推动家长对学校、教师的教学管理的监控和参与管理。此种方式以组织架构的形式体现在家校合作共育中的每个环节,不受时空限制,非常适合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等流动性较强、父母与子女容易分隔等情况的教育。

家长委员会应当组建有明确的组织架构,有合理的人事安排,有科学的沟通和反馈机制,但要避免层级过多、权力过大、活动过多等的问题,避免过于花费家长精力、时空紊乱、干涉校园教育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总的来说,家校合作共育是一个系统的教育教学工程,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特殊性。这就要求身为小学班主任的我们,必须要脚踏实地地行走在家校教育之间,实事求是地探究和实践多元有益的家校合作共育新途径,解决家校之间的各种教学和生活问题,并善于开拓创新,以仰望星空的姿态引领家校合作共育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始终如一地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做好小学生的启蒙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陈振龙.家校合作共育机制的实践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5(26):73.

[2]冉艳.注重家校合作共育学生成长[J].软件(电子版),2016(9):150.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实践探究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探究式科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实践探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