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人教版)

2018-03-06王玉芹

地理教育 2018年12期
关键词:综合思维整体性教学设计

王玉芹

摘 要:综合思维有助于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和方法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整体性”不仅是地理学科的基本原理之一,也是地理学科的核心思想之一,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建构地理学科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关键词:综合思维;整体性;教学设计

2018年新一轮课程改革,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要求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所需的核心素养。地理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是培育地理人才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一、综合思维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

“综合思维”是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通过综合—分析—综合的思维方式,找到各个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从综合分析的角度看待地理环境的发展及其变化过程。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各圈层、各要素学习之后的最后章节内容,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概括性总结,是自然地理环境形成发展变化的两个重要的基本特征和规律,也是地理学科最基本的思维原理[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使综合思维成为地理学科最突出的思维品质和能力特征之一[2]。运用综合思维引领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从整体上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提高他们从部分到整体、由个别要素分析到综合要素归纳的综合思维能力。

二、设计思路

作者曾参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一课的同课异构教学,通过观摩同行的教学,发现本节课的教学思路很多样,新课导入都很新颖别致,选择的具体案例也有很大差别。多数教师选择教材的案例加以分析,部分教师另外补充了一些案例,如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整体性、青藏高原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作者首先以校园景观图片导入,引出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并思考分析各地理要素间的物质迁移、能量交换过程,得出自然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整体。其次,引导学生对“光合作用”过程加以分析,得出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以及平衡功能[2](图1)。再次,结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案例,并补充青藏高原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案例,分析得出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最后,分析森林的变化导致环境整体变化的案例,得出地理要素“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结论。

三、教学过程(表1)

四、结语

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科重要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是地理学习者必须具备的关键素养和重要品格。在地理教学中坚持引导学生运用综合思维,不仅可以解决地理学习中的很多问题,提高地理学业成绩,还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从基于“综合思维”的“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教学过程来看,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自然地理環境的整体性,并为“必修2”所揭示的人地关系和“必修3”区域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学习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方法。

参考文献:

[1]韦雪梅.强化“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0(9):15-16.

[2]张立峰,王向东.基于地理学“整体性”思想的中学地理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2(8):101-106.

猜你喜欢

综合思维整体性教学设计
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培养学科素养
以整体思维统筹卓越法律人才本科教育
环视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文综政治之新视角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社区合唱的整体性研究
浅谈如何上好中学语文期末复习课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