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期预防小儿热性惊厥临床分析

2018-03-06林健辉陈创鑫姜尚林

吉林医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苯巴比妥热性家族史

林健辉,陈创鑫,姜尚林

(广东省汕头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广东 汕头 515000)

热性惊厥(Febrile Convulsion,FC)作为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1],是感染性疾病早期发热(排除神经中枢系统感染或者损伤)诱发的有热惊厥发作,大部分患儿预后良好[2],2%~10%患儿频繁发作可能导致后期海马体硬化,最终演变成癫痫[3]。热性惊厥(FC)又称高热惊厥,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之一,绝大多数预后良好,但是频繁发作可以导致海马区受损,甚至诱发癫痫。发病年龄以6个月~3岁较多见,一般到6岁后由于神经中枢系统发育完善而惊厥缓解;一般多发生在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初期[4],体温上升过程中>38.5℃以上出现有热惊厥,排除神经中枢系统感染和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异常,就可以诊断高热惊厥[5]。本研究通过对有高危因素的热性惊厥患儿在感染性疾病发热早期分别给予地西泮和苯巴比妥预防治疗,以探讨早期应用镇静剂预防儿童热性惊厥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登记建档的300例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随机分为地西泮组100例、苯巴比妥组100例与观察组100例。地西泮组100例,男58例,女42例;年龄6个月~5岁11个月,平均(21.3±6.3)月;T 38.5~40.1℃,平均(39.3±0.8)℃;病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51例,肺炎16例,出疹性疾病5例,有热性惊厥家族史26例,癫痫家族史4例。苯巴比妥组100例,男57例,女43例;年龄6个月~5岁9个月,平均(22.1±5.2)月;T 39.1~40.0℃,平均(39.4±0.6)℃;病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53例,肺炎19例,出疹性疾病4例,有热性惊厥家族史28例,癫痫家族史3例。观察组100例,男54例,女46例,年龄7个月~5

岁9个月,平均(21.7±4.7)月;T 38.6~39.9℃,平均(39.2±0.7)℃;病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68例,肺炎13例,有热性惊厥家族史27例,癫痫家族史2例。三组性别、年龄、热性惊厥家族史和癫痫家族史及病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患儿入院后均根据检查结果给予有效抗感染,T≥38.5℃立即给予物理降温配合药物口服降温等常规治疗。地西泮组在发热一开始立即给予地西泮片1 mg/(kg·d),分3次口服,疗程3 d;苯巴比妥组则在发热一开始立即给予苯巴比妥片5 mg/(kg·d),分2次口服;观察组则不给予药物预防。发病后2周、热退、感染症状完全消除前提下,完善视频脑电图检查。见表1。

表1三组临床症状特点及脑电图检查结果比较

组别例数发作次数(x±s,次)持续时间>15min[例(%)]发作时间(x±s,min)24h发作>1次[例(%)]脑电图呈阳性[例(%)]观察组10018±1121(21)31±1227(27)15(15)地西泮组10013±088(8)24±1314(14)4(4)苯巴比妥组10014±069(9)25±1116(16)5(5)

2 结果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感染性疾病发热早期,短期应用地西泮或苯巴比妥口服,有助于明显降低热性惊厥(FC)发生,减少发热极期24 h内发作次数,缩短单次惊厥发作持续时间,减少易感年龄发作次数,降低神经元放电、缺氧对大脑中枢神经组织的继发性损伤,治疗效果分别与观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西泮及苯巴比妥在本研究对热性惊厥(FC)发作次数、单次惊厥发作持续时间、复发次数、2周后视频脑电图改变等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次研究采用苯巴比妥或地西泮控制热性惊厥没有差别,但是地西泮作为短效、起效快的苯二氮卓类药物,笔者更倾向于采用地西泮预防热性惊厥。

3 讨论

热性惊厥(FC)是幼儿生长发育时期发病率最高的以发热为伴随症状的感染性疾病初期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发病原因与婴幼儿时期神经元及其突触(轴突及树突)髓鞘化尚未完成[6]、体温病理性升高时神经元兴奋阈值明显降低[7]、神经元电冲动缺乏精确定向传导、传导速度慢容易形成区域性神经点冲动容易泛化扩散有关。

大脑神经中枢神经元在发热等病理状态下阈值降低、兴奋性明显增高导致神经中枢神经元异常放电进而在区域内扩散传导,从而导致的一过性脑功能调节控制紊乱。本疾病是神经中枢系统功能紊乱导致[8],大部分患儿一般预后良好,不会遗留脑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症状[9],生长发育不会出现滞后、倒退等表现,但是频繁发作或惊厥持续状态持续放电者容易造成大脑不可逆器质性损伤。热性惊厥发病年龄多见于6个月~6岁的学龄前儿童,半数以上为1~3岁的婴幼儿时期发病,多伴有热性惊厥家族史,此时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未完善,经常发生呼吸道、消化道等感染性疾病,故为学龄前期儿童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并发症。临床报道,存在热性惊厥家族史、癫痫家族史以及复杂性FC的患儿,其复发率更高[10]。因此,预防FC的复发在临床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苯巴比妥为长效巴比妥类,是预防高热惊厥的首选药物之一,对中枢神经系统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全面抑制作用,临床表现为镇静和催眠,苯巴比妥一般不增加痛阈,无镇痛作用[11],其抗痫作用主要与GBAB介导的抑制性反应有关,药理学已证明,苯巴比妥能延长GABAA门控的CL-通道的平均开放时间,从而增加突触后CL-流量,使细胞膜超极化而达到止惊作用;此外,苯巴比妥还参与兴奋性氨基酸递质的拮抗作用,并选择性作用于电压依赖性Ca2+通道,抑制Ca2+内流,减少递质释放。地西泮属于第一个用于治疗癫痫的苯二氮卓类药物,能抑制癫痫灶异常电活动扩散,提高惊厥域,降低去甲肾上腺素和DNA的更新,因为脂溶性高,该药入脑非常快,能抑制脑电异常发放、止惊。感染性疾病早期应用地西泮、苯巴比妥后,临床部分患儿会出现神疲[12]、嗜睡[13]、进食减少[14],应注意和严重感染、颅内感染等疾病相鉴别,注意监测炎性反应指标[15],如血常规、UsCRP。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感染性疾病发热早期,短期应用地西泮或苯巴比妥口服,有助于明显降低热性惊厥发生,减少发热极期24小时内发作次数,缩短单次惊厥发作持续时间,减少易感年龄发作次数,降低神经元放电、缺氧对大脑中枢神经组织的继发性损伤;地西泮及苯巴比妥在本研究对热性惊厥发作次数、单次惊厥发作持续时间、复发次数、2周后视频脑电图改变等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在临床工作中地西泮、苯巴比妥均可选用。通过本研究,作者查阅了大量相关知识,虽然两种药物在临床均可选用,但是地西泮作为短效、脂溶性药物,起效快,效果消失快,比较适合在门诊首诊、家庭文化素质偏低、依从性较差的家庭,而且苯巴比妥作为长效巴比妥类药物,半衰期长,热性惊厥极期头24~48小时过后,仍遗留有较长的镇静作用,故笔者趋向于采用地西泮,而且本次研究研究例数仍偏少,需进一步扩大临床观察样本数量规模及延长出院后返院随访时间,得出更为准确可靠的临床数据,以便对于体质弱、呼吸道等感染比较频繁的患儿在长期采用苯巴比妥口服的情况下,是否会出现神经发育迟滞等远期后遗症有一个更深刻了解[16],便于广泛应用推广。

[1] 李 宁,陈言钊,周克英,等.儿童热性惊厥临床特征及其变化趋势[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5,17(2):176.

[2] 李思秀,胡文广,邓 佳,等;热性惊厥首发相关危险因素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7):209.

[3] 胡湘蜀,费凌霞,李 花,等.热性惊厥与伴海马硬化的癫痫[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3,7(13):5814.

[4] 崔智威,刘 科,黄 鑫,等.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对儿童感染性疾病初期的诊断意义[J].中国药业,2015,24(B11):121.

[5] 覃雪梅.婴幼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及健康宣教研究[J].心理医生,2015,21(3):75.

[6] 陈 宇,吴永彦,范 立,等.80例婴幼儿脑白质髓鞘化进程的MRI表现[J].贵州医药,2014,38(11):1026.

[7] 李晨旭,章培军,马国英.损伤性C类初级感觉神经元膜上唾液酸对其兴奋性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6,32(5):943.

[8] 闵芳沅,李 鑫,王 珊.星形胶质细胞功能紊乱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J].中南药学,2017,15(4):385.

[9] 赵丽梅,赵美玲,肖凤艳.儿童热性惊厥复发的社区干预效果评价[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18):3021.

[10] 钱 毅,程 志,封其华.小儿热性惊厥复发高危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3):3779.

[11] 吴郑伟锋,张祝花,欧建辉.盐酸硫必利、地西泮、苯巴比妥术前给药的临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6):62.

[12] 王新明,龙莉兰.镇静催眠丸治疗顽固性失眠56例[J].湖南中医杂志,2006,22(2):40.

[13] 陈 辉,钟建民,陈 勇,等.苯巴比妥预防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惊厥再发研究[J].江西医药,2017,52(5):429.

[14] 刘建中.腹肌痉挛性抽搐1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3):4139.

[15] 陈一鸣,徐仁芳,许贤林,等.全身炎症指标与前列腺癌去势抵抗的相关性[J].江苏医药,2017,43(6):403.

[16] 李灵洲.乙醇、苯二氮类和巴比妥类药物诱发脑神经元凋亡[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1,7(5):6.

猜你喜欢

苯巴比妥热性家族史
郑瑞丹:重视询问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癌家族史
苯巴比妥、地西泮联合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效果观察
携带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的新生儿母系家族史分析
关于小儿热性惊厥,家长需要指导的9件事
关于儿童热性惊厥的20个疑问
关于儿童热性惊厥的20个疑问
有家族史与无家族史的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表现异同的研究
苯巴比妥在惊厥性癫痫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测一测 你是“热性体质”还是“寒性体质”
苯巴比妥在中毒大鼠体内死后分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