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拿著作《福幼手法仙诀》考略

2018-03-06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郑娟娟

中医文献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自序歌诀书名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 郑娟娟 赵 毅

明清时期,小儿推拿体系形成,小儿推拿蓬勃发展,涌现了一批小儿推拿专著,其中《小儿按摩经》、《小儿推拿秘诀》、《万育仙书》、《推拿广意》、《幼科铁镜》等已被人熟知,但也有不少小儿推拿古籍在民间流传,推拿界知之甚少,也未曾被中医目录学著作著录。成书于晚清时期的《福幼手法仙诀》即属此例。笔者现从作者、成书年代、主要内容和价值几方面介绍该书。

作者与成书年代

1.关于作者

新发现的《福幼手法仙诀》无封面和堂号页,首页为“福幼手法仙诀叙”,当为作者臧瑜自序(见图1)。序云:“岐黄之术,详于《灵枢》、《素问》、《甲乙》、《子午》等经,医之理不外乎此。但儿科治法,更属为难,以其药饵难施,针灸不可,爰采群书,惟推掐一层,较为简当,作成歌诀,绘具图形,以备遇症应用,无烦搜索之劳。愿同志者,广为济世,胜造浮屠七级。余实有厚望焉。是为叙。吴兴臧瑜谨识。”后有文字“板存省城科甲巷述古斋。如有印送者,不取板资,每本取纸张钱十五文。”

根据序文内容,可认定该序为臧瑜写的自序,即本书的作者为臧瑜。

图1 臧瑜自序

臧瑜,生卒年月未详。浙江吴兴(今湖州)人。事迹活跃于清末,历任陕西省商南、大荔等县知县,官至陇州知州[1]。他虽为旧官僚,但思想开明,力排亲属之非,坚决支持两个儿子臧伯庸及臧佩鸣赴日留学,说明臧瑜非常重视教育,这一点在其从政的任内也有体现。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成立商南县巡警局,兼设巡警教练所。是年,废科举,兴学堂,委派贡生赵士瑜将致公堂做讲堂,改号房为自习室,扩门外隙地为体育场,将书院改称小学堂,全县设学堂28处。

臧瑜本人的名声并不大,但他的儿子臧伯庸却是近代知名人物。臧伯庸,臧瑜之长子,名霆,号大本,以字行。原籍浙江吴兴,1889年生于四川成都。1905年从四川赴日本留学,1916年毕业于名古屋医科大学之前身——爱知县医科学校。臧伯庸为上海“大世界”创始人黄楚九的女婿,乃一代名医,在沪行医达50年之久,患者上至名人,下至百姓,很多人经其诊治而康复,对其医德人品均赞誉有加。他与孙中山、章太炎、于右任及熊克武等民国先贤交情甚好[2-3]。

2.关于出版者、成书年代

本书自序后有双行小字,提及该书原板存于“省城科甲巷述古斋”。省城为四川成都。科甲巷得名取“科举”之意,明清时四川各县举子赴省城应试者多住在此街的旅店,故名科甲巷。辛亥革命后,科举虽废,街名沿用至今。位于科甲巷的书业机构有述古斋和会元堂等。《福幼手法仙诀》即由四川成都的述古斋刊刻发行。

笔者认为,该书“作成歌诀、绘具图形”的编写工作应该就在臧瑜的四川任上完成的。有资料显示,臧瑜1894年在四川任知县[4-5],1901年在陕西商南任知县[6-7],故推测该书当成书于1894年到1901年之间。

3.关于书名

由于封面和牌记页阙如,书名只能根据序言和版心而定。序言为《福幼手法仙诀叙》,版心文字为“福幼手法仙诀”,所以书名即为《福幼手法仙诀》,无别名。

书名中的“福幼”为明清时期儿科的代名词。如《福幼编》亦为儿科著作,由清代医学家庄一夔(字在田)编撰,刊于1777年,流传较广。后与《遂生编》合刊为《遂生福幼合编》。以“福幼”命名的儿科著作还有《福幼津梁》、《福幼奇书》等。

书名中的“手法”即指推拿(或按摩)。本书主要记载小儿疾病推拿操作法,取材于《小儿按摩经》。但“按摩”在明代中后期已被政府取消[8],作者又不愿意用“推拿”之称,仅仅在自序中使用了“推掐”一词,故书名用“手法”代称按摩或推拿。

因此,“福幼手法”,即指小儿推拿。

内容简介和学术渊源

《福幼手法仙诀》,不分卷,线装1册,13页26面,四周单边,半页8行20字,版心为单鱼尾,上为书名“福幼手法仙诀”,下为页码。

原书无目录,现按照正文次序列出目录如下:三关图、三关形象主病歌、中指取寸法图、男子左手正面之图、男子左手背面之图、女子右手正面之图、女子右手背面之图(见图2)、阳掌图各穴手法仙诀、阴掌图各穴手法仙诀、附小儿灸法急治。续编有手面图辩(辨)症法、婴儿杂治。

图2 女子右手正面之图,女子右手背面之图

全书内容简单明了,配图形象直观。据笔者考证,该书内容除“小儿灸法急治”出自《卫生宝鉴》外,其余内容均参考明代著作《小儿按摩经》。现按照该书的记载顺序,依次整理其内容如下。

三关图:出自《小儿按摩经》[9]三关图,与原文无出入。

三关形象主病歌:根据《小儿按摩经》中的“三关”改编为歌诀,生动形象,方便记忆。同时,在歌诀后注明操作原则和手法补泻:推掐手法,俱分补泻,实与热则泻,虚与寒则补。男子左转为补,右转为泻。女子右转为补,左转为泻。以医之大指进前为补,退后为泻。

中指取寸法图:出自《针灸大成》卷之四的中指同身寸图,只是将原图中的“寸法”改为“一寸”,而且在图边配以“男左女右”文字以示说明。

男子左手正面之图、男子左手背面之图:出自《小儿按摩经》的男子左手正面之图和男子左手背面之图,与原图无出入。

女子右手正面之图、女子右手背面之图:出自《小儿按摩经》的女子右手正面之图、女子右手背面之图,与原图无出入。

阳掌图各穴手法仙诀和阴掌图各穴手法仙诀:分别出自《小儿按摩经》阳掌图各穴手法仙诀和阴掌图各穴手法仙诀,与原文无出入。

小儿灸法急治:参考《小儿按摩经》中的“小儿”和《卫生宝鉴》卷十九“小儿门”,但该书中标注了所灸穴位的定位,并提出治艾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荆芥、防风、薄荷、雄黄各一钱,麝香、冰片各少许,右药和陈艾茸一两。以上治法不可轻用,如遇危急用之,宜避人神。”

手面图辩(辨)症法:出自《小儿按摩经》六筋之手面图,与原文无出入。

婴儿杂治:出自《小儿按摩经》补遗之婴童杂症,与原文无出入。

特点及价值

该书的特点与价值有五。

其一,图文并茂,简单明了。该书图文并茂,言简意赅,可谓《小儿按摩经》的精华摘录,方便临证应用。正如作者自序所云:“以备遇症应用,无烦搜索之劳。”

其二,内容实用,重点突出。该书内容实用,涉及小儿疾病的辨证、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和特定穴的操作、小儿常见病的推拿及综合疗法的介绍,且重要核心内容十分突出。如手法重点记载掐法和推法操作,穴位重点介绍手部常用穴位的功效,疾病重点讲述惊风、癫痫、夜啼、腹痛、痢疾、脱肛等常见病证的推拿治疗。

其三,手法穴位,歌诀易记。该书将望诊指纹、辨证方法、手法操作均编成歌诀,配合简图,方便记忆。

其四,注重望诊,讲究辨证。注重望诊,将三关形象配以图片加文字描述,指出不同图形、不同颜色代表的疾病证型,并指出治疗方案。整本书中都非常注重辨证,尤其是“手面图辩(辩)证法”及“婴儿杂治”中均提出寒热虚实的辨证及相应的治疗。

其五,结合艾灸,突出外治。该书作者非常注重外治法,除了列举手法治病外,专门列出“小儿灸法急治”内容,对于惊风、脐风、癫痫、黄疸、脱肛等小儿急症,均列出艾灸的治疗方法,明确记载了施艾的穴位和具体壮数。

综上,《福幼手法仙诀》为新发现的清代小儿推拿著作。作者为当时在四川任知县的臧瑜。约成书于1894年到1901年之间,四川述古斋刊刻印行。内容主要取材于《小儿按摩经》。

[1] 臧增嘉.孙中山、章太炎为臧伯庸治病[J].都会遗踪,2013,(1):148-150.

[2] 臧增嘉,臧增猷.祖父臧伯庸与熊克武的友情[J].档案春秋,2013,(4):29-30.

[3] 老老夏.名医臧伯庸和他的朋友们[J].档案春秋,2014,(2):44-46.

[4] 旨恭录[N].申报,1894-12-25(1).

[5] 分发人员验看名单[N].申报,1894-12-6(4).

[6] 光绪二十六年七月至二十七年五月单月分选单[N].申报,1901-8-20(3).

[7] 光绪二十七年七月初五日验放人员名单[N].申报,1901-9-8(3).

[8] 赵毅.按摩科“隆庆之变”的历史教训及反思[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1(5):26-28.

[9] 杨继洲.针灸大成[M].靳贤,补辑重编.黄龙祥,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34-475.

猜你喜欢

自序歌诀书名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第十八届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获奖名单
《胡适论红楼梦》自序
The Book of Why:The New Science of Cause and Effect(中译书名《为什么》)
少林拳法二十讲
小九九的由来
略论阮大铖的诗学观
一年级上册认、写字总歌诀
编歌诀识记认写字表事半功倍
完整的书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