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理念下城市高中青年教师校本培训策略探究

2018-03-05康丽

新课程·下旬 2018年12期
关键词:校本培训青年教师新课程

康丽

摘 要:师资队伍建设的好坏影响着一所学校的发展,而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力军,因此对其培养更为重要。建立一套系统的青年教师校本培训机制,完善培训内容,创新培训策略,使青年教师更快地转变角色,适应学校的教育教学,明确职业发展方向,不仅对青年教师个人有利,对学生的培养、学校的长远发展也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新课程;青年教师;校本培训

如何有效提高学校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和職业素养,让其以更好的姿态参与教育教学实践,寻求自身的价值,并在繁重的工作中寻找职业幸福感,不仅是青年教师面临的问题,也是学校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少年强,则国强!”放在学校层面来讲,可以说是“青年教师强,则学校发展有希望!”笔者以所在学校35岁及以下的青年教师这一群体为对象,进行了青年教师校本培训的策略研究,总结出以下两点策略:

策略一:成立“教研训共同体”的培训体系

教师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教师之间通过组织合作、成果分享的“学习培训共同体”,不仅可以使彼此的经验得到交流,还能让教师认识到互助合作的价值。13个学科的学科教学是教师的“第一战场”,青年教师要学会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发现问题,并自我反思。教研组是青年教师学习成长的“第二课堂”,在教研组中,发挥同伴互助、教研分享、课题带动的力量,将“问题意识”上升到“课题意识”,将教育教学实践与课题研究统一起来。“青年教师成长营”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三梯队”,因此,学校应针对教学、研究中出现的问题,邀请专家进行专业引领、理论指导。如此,教、研、训为一体的青年教师校本培训共同体便基本形成。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审视学科教学——发现问题,自我反思

青年教师在教学岗位上要善于发现教学、育人工作的薄弱环节,对自己的职业行为进行审视和反思。自我反思是校本培训的基础和前提。校本培训只有内化为每一个教师的自我反思和自觉自愿的意识,才能让校本培训的实践得到真正落实。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强化自我反思能力和问题意识。按照课程进度,可以将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和教学后反思。教学前反思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能力;教学中反思具有监控性,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临时应变能力;教学后反思侧重经验总结,批判性地审视教学过程,能促进教学经验理论化。

第二步:以教研组为载体——形成课题,同伴互助

教研组是形成“教研训共同体”的重要载体。教师在同一教研组里为解决教学问题进行专业对话、经验分享,最后将问题上升为课题,在教研组内开展研究。

在校本培训的实践过程中,田家炳中学以教研组为单位,实行一周两次集体备课。首先,集体备课必须确立研究的主题。每次集体备课设置主讲教师一名,主讲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设计、教学重难点。之后参研教师逐一发表看法进行补充。在这一研讨交流过程中,教师思维得到了碰撞,产生了智慧火花,分享了集体经验成果,形成相对统一的备课资源。集体备课结束后,各个教师再根据各班不同的实际情况对备课资源进行修改,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种集体备课将教研组紧密结合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有着明确的目标,通过互助合作学习,学习共同体的教师充分奉献、分享,实现共赢。集体备课之后,还要组织组内教师相互听课。这是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关键,因为教学设计只有经过教学实践才能检验其实效性。在听课过程中,参与教师必须认真观察、倾听并做好笔记。听课后,教研组长带领听课教师对课堂情况进行讨论。探究之后,授课教师还要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行为和学生行为,写好总结。

除了搞好教研,教研组还常以问题为中心展开集体攻关,引导教师开展基于问题的课题研究,使其“问题意识”上升到“课题意识”。课题研究的过程,既是教师教学反思的过程,又是理论升华、进一步指导教学实践的过程。其可引导青年教师由知识学习传授者向课程教学研究者、课程体系建构者转变,帮助他们找到专业发展方向。由此,教研组不再是传统的教研分享,更是融合集体智慧,让组内教师“在课题中成长”的重要科研平台,为学校课题申报、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三步:青年教师成长营——理论培训,专业引领

为了使青年教师校本培训更加符合年轻人的身心特征,课题组与学校教师发展处一起联合开设了“青年教师成长营”培训处。此项目的开设借鉴了上海等经济发达、教育前沿地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成长营的建立由学校牵头,凡是符合条件的教师均可自愿报名。然后确定营长,进行成员分组,再开展各类培训活动。目前,我校的青年成长营已初步建立,有成员30人左右,成员们还自己设计了LOGO和营旗,召开了成立大会。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校长开讲啦,教学技能比赛等培训活动,通过这些活动,青年成长营的成员们以较快的速度适应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提高了班级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在市区校级各类比赛中屡获殊荣。

在青年教师校本培训过程中,坚持有方案、有计划、有落实。成长营经常组织青年教师参与培训和研究。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传下去的培训模式:“走出去”即经常派青年教师外出参加各种类型的专家报告会、研究会以及相关教研活动;“请进来”即请不同层次和专业类别的专家搞专题讲座,进行专题培训,对青年教师进行理论上和方法上的指导和引领;最后还要“传下去”:建立外出学习教师汇报制度,即把外出所学认真反思整合,将有价值的内容进行培训和传达。

最后,无论是“研”还是“训”,最终都落实到教师的“教”上。课题研究和专业培训所学习的理论最终要能指导实践、用于实践。

策略二:制订田家炳中学青年教师阶段性发展的校本培训规划

基于青年教师在不同年龄段、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培训需求,学校对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展开了阶段性发展的校本培训,将35岁及以下的教师分三个阶段实施培训教育:

1.形成期

新教师的头3年是他们未来教育生涯的形成期,是形成正确的教育思想及良好心理素质的关键期,这段时间的成长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将来专业发展的程度和方向。在实践研究中,课题组一致认为3年内新教师的培训侧重于帮助其教育教学基本功的形成。校本培训的目标应设置为使适应期的教師认同教师职业责任,尽快转换教师角色,熟悉学校工作常规并形成教育实践能力。该阶段的教师要做到四会:一会了解分析学生;二会对如何备课、上课、评价和辅导学生等学科教学常规进行探究,优化教学方式;三会使用和开发教材;四会结合学生特点,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情境。

针对新入职3年内的教师,学校除了进行新教师岗前培训,还进行了“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为年轻教师各配备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学师傅和班主任师傅,悉心指导其教学和德育工作。严格师徒合同制度,要求师徒每学期必须达到规定的听课次数,并写好听课笔记。学期末,师徒要进行互评,写出学期总结。每学期还要开展“新教师汇报课”,比拼教学技能,为青年教师提供展示自我、实现价值的舞台。

2.发展期

发展期即教师参加工作的4年至8年,是形成教育教学经验和技能的阶段。这一阶段校本培训的重点落在学科教学上。由教研组制订青年教师的培训计划。田家炳中学很多教研组如英语组、化学组、生物组、历史组和地理组,都由青年教师担任备课组长,负责相应年级学科教学的统筹规划。备课组在具体的教研活动和教学实践中,也特别重视对青年教师在教材的分析处理、学法指导、教法研究和教学能力层面的指导。学校在每学期都会进行“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让发展期的教师在不断磨课中提升教学能力。

学校还将教育科研作为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支撑,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大力支持教育科研。在新一轮课改背景下,学校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广泛指导各个教研组参与各级课题的研究,为青年教师提供了研究机会。做得好的校级课题,再推出去参与区级、市级的课题评选。目前,由青年教师作为主研成员的3个市级课题,1个国家级子课题,2个区级课题已经结题。还有5个在研的市级课题主研也是青年教师居多。在课题研究中,青年教师成为主力军。在全校教师队伍中,曾参与过校级以上课题的青年教师多达48人,比例为82%;参加过市级课题研究的青年教师多达27人,比例为47%;参加过国家级课题研究的有16人,比例为27%。

同时,教育科研促进青年教师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撰写论文或发表或参赛。课题研究开展以来,青年教师获得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等级奖的有10余人次,获得区级等级奖的15余人次,发表论文6篇。在教学技能比赛中,青年教师获得市级赛课一等奖3人,区级一等奖5人,校级一等奖10人。

3.成熟期

成熟期是教师参加工作后9至12年间,这段时期是掌握教学主动权,成为学校教学骨干的关键期。要成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应在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位一体”上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对该阶段的青年教师,校本培训模式应采取抓好课题组的“主题式”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使青年教师具备承担研究课题、担负各种类型公开课的能力,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对于处在成熟期的教师,学校注重激发教师的职业进取精神,立足岗位成才,积极参与教育科学实践。让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校级,甚至更高一级的骨干或者学科带头人。

阶段性校本培训模式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培训要求,但都应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使教师逐步实现由初任向胜任转化,由胜任向骨干转化,由骨干向知名转化,由知名向专家转化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陈观林.以校本研修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M].上海教育科研,2005(4).

[2]张玉华.校本培训研究与操作[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毕田增,赵敬春.走进校本学习与培训[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4]傅禄建.构建“训、用”一体的教师队伍培养新机制[J].教育发展研究,2005(5).

[5]傅玉蓉.论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的构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9).

猜你喜欢

校本培训青年教师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立足农村学校实际,合理进行校本培训评价
农村骨干教师校本培训,痛并坚持着
研析小学校本培训质量管理的方法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