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咨询师应该站在哪一边?

2018-03-05李植霖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隔阂咨询师心理咨询

李植霖

在我们日常的学校心理咨询中,有一些学生会“控诉”自己父母的种种“恶行”,比如罵人甚至打人等,它们所说的很多情况确实属于事实,父母的“恶行”直接导致了亲子关系的疏远,甚至对立。现实情况是,即使咨询老师找到家长,试图对家长进行“再教育”,也往往是徒劳的。

家庭和学校合力帮助孩子成长,这样的教育是理想的,可常常停留在“理想”中。现实中性格不完善的父母比比皆是,他们在对孩子经年累月的伤害中,不断加深着和孩子之间的隔阂,伤疤即使愈合,疤痕仍然存在,带给孩子的伤痛仍然清晰。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家长口头上或者形式上和校方保持了一致,但并不能让孩子们真正地信服。如果学校咨询师对这种心理上的隔阂视而不见,或者熟视无睹,甚至不当一回事,那么,这将是对孩子的辜负。这是一个难题。我们究竟应该大而化之地“和稀泥”,还是应该选边站?是替孩子们“伸张正义”,还是替父母“教育”孩子?虽然心理咨询理论要求咨询师身处局外,但是,很多咨询师仍然难以摆脱自身情绪的纠结。我的选择是:我们应该和事实站在一起。

首先,心理咨询不是和稀泥,不是只要表面上不再惊天动地吵架,私下里面和心不和就可以了。心理咨询是要解决问题,起码减少这些问题给来访者的伤害。如果心理咨询师采取和稀泥的方式解决家庭隔阂,这种面和心不和的虚假情绪,不仅无法重建信任,还会加深隔阂,甚至会加深孩子内心的仇恨和痛苦,这种情绪在这种“伪和平”里没有出口,将积蓄更强大的愤怒、委屈和不平,直至某一天以某种令人震惊的方式爆发出来。很多孩子在忍受了父母过分的打骂之后甚至冲动杀亲,因为,潜意识总是在寻找出口,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释放毫不为奇。所以,和稀泥的方式其实是一种“鸵鸟”的方式——回避问题,以为问题自己会消失。

其次,心理咨询不是“自己人”和别人吵架,不应该有帮派之分。中国人有很强的“自己人”和“外人”的意识,这是我们和归属感有关的文化。但是,心理咨询师既不是孩子们的“帮手”“援军”,也不是父母们的“同道中人”。一旦心理咨询师有了选边站的想法,说明他已经陷入了这场心理纠纷之中,自己也下场成为角斗士中的一员了。失去了超脱的心理站位,心理咨询师的分析会变得更加拖泥带水,也会让局面更加复杂,让咨询的结果南辕北辙。而且,心理咨询不是论输赢。输赢的结果就是一方的胜利和另一方的失败,且结果以胜利者的意志为转移。倘若咨询师要“伸张正义”,那么,这场心理咨询就变成了一场战争,心理咨询也将宣告流产。

因此,心理咨询师要以事实为依据,找到问题的源头,承认成年人对孩子们的伤害,看到他们的真正需要。在无法改变父母的时候,给孩子们一份宝贵的关注,用恰当的方式关心我们的来访者:承认伤痕,也是愈合的开始。看清事实,即使孩子们是处于家庭的弱势一方,也应承认这种现实,寻找新的出口,寻找新生和成长的道路;而不是无视这种力量不均衡的现实或者一味给孩子们“打气加油”。

生命是可贵的,也是伟大的,任何一个生命都应该被尊重,任何一个生命也都有自己的力量,去绕开阻碍,顽强成长,作为心理咨询师,我们要做的不是代替孩子们去搬开那些阻碍,虽然很多时候,父母恰恰就是那些阻碍,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孩子们发现自己的力量,让他们用自己的力量成长起来,用自己的方式跨过激流险滩,穿过崇山峻岭,找到心灵的栖息之地。这才是一位心理咨询师的职责和使命。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南昌,330000)

编辑 / 卫 虹 终校 / 于 洪endprint

猜你喜欢

隔阂咨询师心理咨询
浅谈心理咨询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关系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如何上好小学高年级的音乐课
联通世界里的孤独与失落:对《通天塔》现实意义的探讨
中国现代文学中“墙”的意象
心理求助指南你了解多少?
心理咨询不简单
同感的技术
画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