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院校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探索与思考

2018-03-03顾巧玲周云松张雅青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10期
关键词:科研活动医学生实验室

苏 露,顾巧玲,周云松,张雅青,马 戎

(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21世纪,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传统模式以课堂教授向开放实验室等新型模式转换,开始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1]。我校为综合性民族院校,长期以来对医学生的教育着重于理论和临床实践教学,忽视对其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熏陶。虽然医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好基础理论知识,熟悉并掌握临床技能,但随着现代社会对创新人才需求日趋增加,医学生更应了解医学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参与到科研实践活动中,从而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视野。

1 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

我校属于民族院校,医学生多来自少数民族地区,医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等略显不足,加之医学专业的课程繁多,因此,我校医学生相对于其他院校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较弱。表现为医学生对科研认识不足、教师对医学生科研重视不够。为了培养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我们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加强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

1.1 营造科研氛围

大一新生刚步入校门,对大学学习模式还未设定,且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在讲解理论的同时,告诉医学生理论、实验和科研的关系。教师应将自己的科研成果、科研方向有关的内容融入教学内容,同时让优秀毕业生举办讲座,讲解科研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同时,为医学生开设学术讲座、开展丰富且能激发医学生兴趣的科研活动。

1.2 让科研活动成为实验课程的延伸和补充

医学是实践和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所占比例较大,但由于扩招、实验条件、实验分组等原因而造成实验课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同时,由于实验课时的限制而使实验课程中新方法、新技术未能及时得到更新应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校均采取了实验室开放项目等措施,让医学生通过实验课延伸到教师科研活动当中去,克服了实验内容单一、陈旧、重复的缺点。

1.3 开放实验室

开放实验室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科研创新的积极性。我校实验室开放有两种方式:一是强化医学生必修的实验教学项目,比如操作性较强的检体诊断等,为了更好地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医学生可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进行强化练习,以培养医学生的动手能力。二是学校要求有科研项目的教师根据自己的科研方向,制订实验室开放项目,由学院统一报送教务处评审立项确定后,由医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项目,然后进入实验室,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实验室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了解该项目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培养医学生科研兴趣的同时激发医学生的创新热情,比如掌握细胞的培养,细菌的分离、培养和纯化等基本实验后,学生可以自主进行一定深度的延伸实验。最后,通过发表科研论文等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

1.4 参与大学生创新项目

为了加强我校医学生科研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医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科研创新意识,提高综合素质,我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对医学生科研创新项目资助,全日制医学生均可申报,且每个项目均由1~2名教师作为指导教师,项目获得立项后,医学生即可进行科研活动。项目进行一段时间后,学院组织专家进行中期评估,项目负责人对该项目的进展情况、阶段性成果等进行汇报。项目开展一般为8个月,项目完成后,以课题总结、发表文章等形式结项。通过这种形式,增强了医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同时为今后相关科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5 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以实践促进理论学习

我校团委组织开展以“践行核心价值观,青春共筑民大梦”为主题的“三下乡”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医学院依托专业优势,组织医学类专业教师和学生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和基层贫困地区,广泛开展了流行性疾病防治宣传、基本医疗卫生知识普及等活动,为当地居民进行健康普查和常见病治疗。通过问卷获得当地居民的基本状况,通过血压、血糖的测量及身体检查等收集当地居民的资料。社会实践不仅可以使医学生通过实践发现理论学习中的不足,而且医学生还可以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进一步加强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2 关于民族院校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对策

我校医学生约有一半以上来自偏远山区或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的发展相对比较滞后,且80%左右的医学生毕业后回家乡就业。因此,民族院校更要充分认识到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为民族地区培养综合型医学人才,这对偏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1 让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师科研项目

教师是本科生科研活动的引导者,教师自身的科研水平直接影响到医学生科研活动开展的质量。为此,针对目前高等教育的特点,学校应注重改善教师科研队伍的学历结构。通过国内和国际合作培训、参加学术会议等途径,为教师与外界的学术交流提供广阔的空间,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而大一新生经过一年的调整和适应,结合自身专业的特点和要求,应在大学二年级加入教师科研活动中,教师要因材施教,提出要求和培养目标,鼓励医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在具体的科研实践中,能够亲自指导医学生,并对相关理论进行复习,对前沿的知识予以介绍,培养的要求涵盖6个方面:(1)树立正确的目标和理想;(2)以技能培养为核心;(3)科研思维能力的锻炼;(4)科研论文书写水平的培养;(5)科研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6)外语水平的提高等方面。

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主要在大学二、三、四年级,需要医学生充分合理地安排学习与实验的时间,以理论学习为主,参与教师科研为辅。

2.2 鼓励医学生申报和主持科研项目

在参与教师科研的基础上,经过科研培训,医学生在基本掌握常规实验室技术之后,结合自身的科研兴趣和爱好,教师可以鼓励医学生申报各种类型的科研项目,让医学生从项目申请书的书写、资料的查询、项目设计、项目规划及执行、实验技术的选择、数据处理和统计、项目结题、论文发表、科研思维等各个方面进行锻炼。这些不仅是进一步学习理论的途径,也是促进医学生自主科研创新的主要途径之一。

2.3 创建学生科研小团体

无论是参与教师科研、医学生自我主持科研项目,受益的医学生人数毕竟有限,而成立大学生科研实践创新小组,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医学生的科研能力。通过举办大学生科研讲座、创建大学生科研创新团队等方式,科研小团体之间的交流、讨论,可以起到互相学习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带动更多的医学生参与到科研活动当中来。与学校强制性的理论学习和实验课不同,这种团体的出发点是自愿的,方式是随意的,内容是多样性的,信息交流是平等的,更受学生欢迎。

对医学生进行早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加深了医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同时,提高了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2]。此外,重视并加强医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也是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科研创新型医学人才成为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3]。因此,高等院校应为医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科研平台,对培养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医学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1]董海龙,熊利泽.关于我国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4):623-624.

[2]张秀军,于玉领,沈琼,等.医学本科生早期接触科研训练的探索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4(3):54-55.

[3]王立洋,刘持.对医学本科生早期科研训练的体会与思考[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5):2133-2134.

猜你喜欢

科研活动医学生实验室
计算机学科科研活动行为规范建议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机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体系建设研究
浅谈畜牧专业大学本科生参与科研的重要性
国际商务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动力与模式分析*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