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曲《冬雪》的艺术特色

2018-03-01邱韩珺

艺术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冬雪演唱艺术特色

邱韩珺

摘 要:《冬雪》是由朱良镇先生作曲、汤昭智先生填词的一首艺术歌曲。这首艺术歌曲感情真挚,格调高雅,抒发对冬雪的赞美和热爱之情的同时,也表现出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本文将对作品的艺术特色进行探究,首先对音乐本体进行分析,阐述了歌曲音乐特点;其次,品读歌词,把握歌词内涵;最后,从歌曲情境的把握、歌唱气息的运用、咬字吐字的掌握这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用声音表现歌曲的艺术特色。笔者希望通过对《冬雪》这首艺术歌曲的研究分析,让更多人熟悉该作品,并希望给与演唱者以借鉴,使其在演唱中可以更好的诠释出该作品的内涵。

关键词:冬雪 艺术特色 演唱

《冬雪》是由我国国家一级作曲家朱良镇先生作曲,著名作家汤昭智先生填词的一首艺术歌曲,专门为女高音所创作,现收录于《新编中国声乐作品选·第六集》中。歌曲创作于1992年,这一时期,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对人民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民群众逐渐开始关注自我,重视个性化事物,而作曲家也开始更加注重自己内心的声音,《冬雪》这首作品正是这一时代的产物。曲作者朱良镇先生运用了民间音乐素材和中西创作手法相结合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而词作者汤昭智先生把当代诗歌的创作思维带到歌曲創词中去,使得他的歌词创作思维与众不同,具有多义性,耐人寻味,词、曲作者无数的心血成就了《冬雪》这首耐人寻味的艺术歌曲。

一、歌曲《冬雪》的音乐特点

1.富有色彩性的民族调式

该作品主要在F宫调式进行,但作曲家为了烘托作品的意境和增加音乐色彩、动力上的变化,在局部地方采用了离调的手法。例如:引子一开始的部分,bE闰音的使用,使作品有往c羽调式转的倾向,具有使音响更加柔和的特点。全曲为七声阶,在五声民族调式的基础上加入了两个色彩音闰音和清角音,使得民族性的音阶更具色彩性和流动性。

2.具有动力性的节奏特点

歌曲人声旋律声部多处运用了附点、三连音和弱起十六分音符与休止符相结合的节奏,分别产生了不同的音乐效果。例如:第9小节和第11小节弱起十六分音符与休止符相结合的节奏型,使人体会到富有朝气和活泼的情绪,并描绘出冬雪的轻巧与飘逸。第14小节三连音级进,则营造出冬雪轻盈的律动感。第16小节和26小节的八分音符附点节奏,加上渐慢的速度,推动情绪和旋律前进,使作品进入高潮。而钢琴伴奏中采用了丰富的三连音式伴奏音型,使得音乐动力更加强劲。如:20—22小节钢琴伴奏声部,每小节第一拍都运用了休止八分音符的三连音,这是一种先抑后扬的节奏手法,休止八分音符的三连音领着和弦三连音将内心的热情与激动发挥得淋漓尽致,为这首歌曲意境的制造及情感的抒发增强了表现力。又如26小节采用了摇摆式的三连音这种动力性十足的节奏音型,音乐在上下交替移动的进行中产生了震音的音效,而三连音本身的特质又使得它更具前进性与推动力,将一种不可抑制的高涨情绪层层推进,表达着不可压抑的激动心情。

3.主复调相结合的伴奏织体

该作品在伴奏织体上主要采用柱式和弦的主调织体写法,但在局部上也穿插着复调织体的写法。例如:乐曲主歌部分主要采用琶音式的柱式和弦作为伴奏的织体,副歌的部分则主要使用动力性、流动性较强的六连音与三连音相结合的柱式和弦织体写法。而乐曲第28小节,伴奏织体又具有复调手法的影子,主旋律停留在C徵音时,伴奏声部做了一个对比的旋律作为补充。

二、歌词的艺术特色

1.多种修辞手法并用塑造冬雪动人的艺术形象

《冬雪》的歌词通过拟人、押韵、对比、反复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表达了对冬雪赞美的主题,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使歌词充满内涵和意境美。

作者通篇使用拟人化的手法,对冬雪进行了人格化的描写,塑造了冬雪伟大的音乐形象,从歌词第三句开始,通过排比句的方式,列出冬雪对世间万物无私奉献、深深爱抚的多项举动。歌词在前五句,运用了押韵的艺术表现手法,每句的句尾“多”、“落”、“窝”使用了相同的韵母,使得歌词更具有节奏、声调和谐之美。此外,作者在撰写歌词时充分运用了对比的方法,歌词中多次强调冬雪对大自然的爱,然而,对世间拥有如此热烈爱意的冬雪,在降临的时候却又是“悄然飘落”,颇有“润物细无声”之感,这一强一弱的对比,在言辞之间将一种强烈的艺术张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同类的表现手法还有一处,例如,从自然现象的角度来说,冬雪往往意味着冰冷,在文学作品里,雪更是象征着冷酷无情,而在第一段歌词的结尾处,作者却三次强调冬雪的爱是一种“热烈”的爱,依旧是进行这种反差对比,冰冷的冬雪与火热的爱意,一冷一热两种状态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歌词中还运用了反复修辞手法,如:“冬雪啊冬雪,飘飘洒洒的冬雪,冬雪啊冬雪,飘飘洒洒的冬雪”运用连续反复,强调冬雪纷飞,义无反顾,这是对冬雪的赞叹。又如:“你的爱是那样的火热,你的爱是那样的火热,啊,是那样的火热”,连续反复与间隔反复并用,特别强调冬雪真挚热诚的情感,表达着对冬雪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2.语言真挚赞叹之情层层递进

这首作品的歌词整体饱含深情,情感浓厚真挚。歌词第一段,冬雪爱得“火热”却不失“纯洁”,它带着对万物深切的爱“悄然飘落”,当它飘落到大地时,却给大地带来了温暖的爱抚。不能言语的冬雪把内心款款深情全部化成行动的力量,它飘飘洒洒的降落,将自己毫无保留的奉献给了大地,令人为之动容。第二段歌词中,冬雪爱得“真挚”而“深沉”,情感更加的深厚,世间万物在冬雪无私的奉献中孕育出了新的希望,令人深切感受到冬雪的爱是如此的伟大。歌词最后的“啊”是情感的延续,对冬雪无限的赞叹,随着旋律的迭起,内心对冬雪的赞美与热爱之情随之不断涌动。

三、《冬雪》演唱分析

《冬雪》这首歌曲无论歌词还是旋律,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演唱中要把握好歌曲情境,注重气息的运用以及对咬字吐字的掌握,才能更好地表现歌曲的艺术特色。

1.歌曲情境的把握

歌曲《冬雪》是一首感情色彩浓厚的作品。在演唱这首作品时,演唱者要用丰富的音乐情感来表达这首作品的内涵。主歌部分歌词陈述性与抒情性较强,需要流畅、委婉的进行描述,声情并茂的表达出内心深处温暖而真挚的情感。而后,17小节开始的“冬雪啊冬雪,飘飘洒洒的冬雪”需要饱满的情绪,前半句扬扬洒洒,后半句要将情感荡漾在内心深处,表现出对冬雪的赞叹。23小节歌词中用“你的爱”一词带出了三个排比句,音乐在咏叹式的情绪下进行,旋律带动情感逐层上升,重点强调“爱”字,在排比的最后一句产生了一个小高潮,火热的情感喷薄而出,一种热爱和赞美的强烈情感化成内心的力量感染着所有人。27小节由衬词“啊”将激动的情绪化成深深的感叹,进入旋律平缓的最后一句。这首曲子的尾声,是在长的旋律线条“啊”中结束,充满美好的赞美。

2.歌唱气息的运用

《冬雪》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歌曲,它的情感表达需要饱满的气息来支撑。只有掌握好气息的运用,才能更好地表现出该作品的艺术魅力。

歌曲开始部分,力度为mp,气息需要平稳,在每一句的延长音中气要托着声音,使情感深情流露。第14小节,“给春天”一句跨了八度,“春”到“天”的级进,需要充足的气息支撑,唱的过程中要注意气息的控制,轻声唱出 “给”字再用气息将“春”字的声母与韵母分开,声音在“春”字的韵母“un”上延长,随着旋律的级进,气息画出抛物线的感觉,将“天”字甩到高位置上产生共鸣。第16小节开始,音乐在强的力度上进行,情绪更加高涨,注意演唱“冬雪”这两个闭口音时,肋骨向两边扩张,小腹微微往里收,腰间形成一股力量,这种力量的形成是由于横隔肌的下沉和小腹的微收,通过上下力量的对抗形成了气息的支持点。第19小节,“冬”字的波音,需要用气息快速配合旋律将音抖出来,仿佛冬雪在空中摇曳的舞姿。22小节开始的排比句,气息托着声音的力量要不断加强,气息源源不断的在体内流动,将最后一句中的 “火”字顺着气息,喷薄而出,继而推向高潮。有连音线的开口音“啊”,需要气息连贯,把声音融化在充沛的气息中,给人一种美得感受。

3.咬字吐字的掌握

在演唱《冬雪》这首作品时要表现出抒情委婉的情绪,注意字头咬字的清晰,因为字头的力度可以传达不同的声音效果,如:“眷j-uan”、“飘p-iao”、“铺p-u”等,这些字的发音就需要字头咬得轻快敏捷且清晰自然,透露出满怀深情的意境。在换气的时候自然轻巧,口型不宜過大,注意每句的结尾音“多du-o”、“落lu-o”、“窝w-o”咬字要柔和,字符稍延长,即把韵母中的 u 延长,把赞叹的情意表达出来。

另一方面要注意收清字尾,形成归韵。如果归韵不准,字形甚至会变成另外一个字,如:“冬dong”字正确的归韵应该到“ong”,但是如果归韵到“o”就变成了“都”字。同时,归韵字腹时也要保持正确的发音状态,如果“雪”字归韵时没有保持好母音“ue”撮着的状态,而是死死的咬紧的话,声音就会卡住。作品中还要一个很重要的字“啊”,唱“ a ”时牙关要打开,后咽壁立起,面带微笑,笑肌向上抬,软腭往上吸,找到软腭的高位置发音,并找到头腔的共鸣,字音在口咽腔中的着力点要稍靠前,加上气息的支撑可以使“啊”更加饱满圆润。

结语

歌曲《冬雪》在创作中巧妙地融入西方声乐创作手法,展现出了现代音乐发展的新元素,同时还保留着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风格。优美的旋律,简练的歌词,真挚的情感,使得歌曲意境清新自然,抒发着对冬雪的由衷赞美与无限的热爱之情。笔者根据该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结合自身演唱此作品的切身感受,对各个部分都做了较深入的分析与论述,力图让更多人熟悉该作品,能够对该作品进行深层次的欣赏,同时给与其他演唱者以借鉴,使其在演唱中可以更好的诠释出该作品的内涵。

参考文献:

[1]霍立,李静玉,金城.新编中国声乐作品选·第六集[M].辽宁人民出版社,2004.

[2]周畅.中国现当代音乐家与作曲[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3]邹本初.歌唱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4]俞子正.声乐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冬雪演唱艺术特色
辞寒去冬雪 暖带入春风
薛冬雪教授简介
冬雪
宋词演唱走入课堂之初体验
《琅琊榜》浅评
声乐教学略见
田名瑜写景诗的艺术特色
浅析敦煌壁画对中国特色动画片的启示
汤显祖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探讨
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基本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