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方法

2018-02-28任学伟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7年9期
关键词:题目解题阶段

任学伟

初中数学学科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处于核心位置,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数学思维方法的培养为学生将来数学学科的学习与数学科学的探索构建出主体框架。

数学教学学科特点普遍性数学思维方法数学学科在义务教育阶段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而初中数学是从小学阶段的对自然表象的认识走向抽象化的过渡阶段,学生在初中阶段,数学学科学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学生高中阶段数学的学习。所以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数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在初中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处于核心位置,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学生将来数学学科的学习与数学科学的探索构建出主体框架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实际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数学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进行研究的,与现实事物存在着映射关系

也可以说存在着直接对应关系。它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对各种经验的数学方法总结而形成的规律,这种规律的总结也体现在数学学科特点和个人身心发展阶段特点基础之上,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到这一点。例如,教学《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时,可以用可接可触可见的实例和直观演示操作来进行定义的得出。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注意这一特点,毕竟越直观的知识,在初中学生这个身心发展的阶段以及认识总量很少的特点下,最容易理解与接受。

二、注意数学题目中规律的普遍性,而非个别题目的解题过程

数学这门学科从属于自然科学,数学学科中隐含了自然科学中的特点——规律性。具体数学学科教学时,教師要注重普遍性规律的探究与总结。数学学科学习的普遍模式是“学习,定义,定理,公式”,然后再根据所学的定理公式去解答相关题目。例如,在△ABC和△DBC中,AB=DB,AC=DC,求证:∠A=∠B。如何证两个角相等呢?我们知道两个三角形全等,对应角相等。通过这样逆向思维,便得出解题思路,先全等,再相等。像这种逆向推理证明法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尤其是几何学问题的证明中经常用到,老师在讲授题目本身的时候,不仅是具体某一道题目的解法。比如,初中阶段设计方案的文字题,解题时,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1.先把要比较的两个量或三个量用代数式表示出来。

2.用这两个量相等或大于或小于三种情况来进行对比,从数据直观比较出哪种情况合算,再按要求设计方案。

所以,教师再讲解具体数学题目的解题过程的同时,必须给学生揭示数学学科某一理论单元的普遍规律与普遍方法。数学的教学不仅仅学生或做了某一道题目,或者学会了某一类题型的解法。潜在与内部的数学规律才是教师教学应该传达的根本信息。而这种根本信息就是——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探索数学研究规律,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正确数学思维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延展性

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延展性是影响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判断一个学生“聪明”与否的重要标准。而“聪明”往往是学生在学习中具备的数学思维方法,数学思维方法的养成是学生将来探索数学领域未知部分所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它就像行进道路上的路标一样,为人们研究数学指引方向、提供借鉴。即使我们单就某一道数学题目来说,它的解法可能不止一种。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入手,会有不同的思路,从而形成不同的解答方法,但是答案是相同的,不同的方法,结果一样。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数学体现了它的多元性,数学学科的这种特性也就决定了我们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的思想指导路线与过程方法。激发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延展性具有很强的必要性。从而更进一步了解数学学科的特点进行数学学科研究方法的渗透。培养其数学思维方法,为将来研究数学打下思想基础。比如我们在计算数据概率的时候,同一道题目有不同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用不同方法来解题目,然后再指导学生去分析、发现,找出最简便的计算方法。学生思考的过程,就是学生发散思维以及延展性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把权力教给学生,多加鼓励,去鼓励学生尽可能多的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及时激发学生发散思维和思维的拓展延伸性。

总之,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本身具有较高的数学科学素养,具备相当数量的专业知识,这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发现和积累,使学生既得到“鱼”又学会了“渔”。

参考文献:

[1]赵继源.数学教学论[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11.

[2]张建跃.数学学习论与学习指导[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endprint

猜你喜欢

题目解题阶段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用“同样多”解题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解题勿忘我
追根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