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奥司明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研究

2018-02-28刘衍丽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23期
关键词:周径溶栓例数

刘衍丽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山东济宁 272000)

在临床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上,主要使用药物对患者进行溶栓和抗凝的治疗,也可以采用手术的方法进行干预[1]。在药物的治疗中常规的药物由于受到患者病情以及耐药性的影响,容易造成治疗的效果不够理想,因此需要采取更为有效的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2]。该文以2017年3月—2018年3月为研究时间段研究探讨了地奥司明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该院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当中,根据盲选的方法从中选择90例进行研究,根据治疗的方法以及平均分组的原则将所选取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段范围在55~78岁之间,年龄段范围的平均数值为(66.5±2.3)岁,病程时间在 7 h~11 d 之间;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段范围在55~79岁之间,年龄段范围的平均数值为(67.0±2.5)岁,病程时间在7 h~12 d之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的对比上,数据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治疗,主要使用的药物为尿激酶、华法林、阿司匹林以及复方丹参注射液,具体方法为让患者采取平卧的体位,将其患肢抬高30°左右,对病程时间在72 h以内的患者使用尿激酶进行溶栓的治疗,使用的剂量为8万IU/次,每天使用2次,1个疗程的时间为1个星期;让患者口服华法林和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华法林使用的剂量为5 mg,阿司匹林使用的剂量为75 mg,每天让患者服用一次;对患者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静脉的滴注治疗,使用的剂量为16 mL,每天使用1次。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地奥司明进行治疗,每天让患者服用的剂量为1 g,服用2次/d,连续服用15 d。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溶栓的有效率、下肢周径的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的概率进行对比。治疗的效果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3种。

1.4 统计方法

该文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对数据的处理主要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百分率表示。分别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对比

观察组中治疗效果为显效的例数为23例,治疗效果为有效的例数为20例,治疗的总体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中治疗效果为显效的例数为20例,治疗效果为有效的例数为15例,治疗的总体有效率为77.8%。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要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对比

2.2 两组患者溶栓成功的概率对比

观察组中溶栓成功的例数为42例,溶栓成功的概率为93.3%;对照组中溶栓成功的例数为30例,溶栓成功的概率为66.7%。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溶栓成功的概率要高于对照组患者溶栓成功的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溶栓成功的概率对比

2.3 两组患者下肢周径变化的数值对比

在进行治疗之前,两组患者下肢周径的数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下肢周径的数值为(41.2±2.5)min;对照组患者下肢周径的数值为(31.6±2.1)min。通过对比发现,两组之间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下肢周径变化的数值对比[(±s),mm]

表3 两组患者下肢周径变化的数值对比[(±s),mm]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5)对照组(n=45)t值P值8.6±1.4 8.2±1.1 41.2±2.5 31.6±2.1 4.42 0.023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对比

观察组中发生并发症的患者例数为1例,发生的概率为2.2%;对照组中发生并发症的患者例数为4例,发生的概率为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对比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上又被称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是静脉的血液在下肢的深静脉血管当中出现凝结的现象[3],患者在临床上会出现下肢水肿,如果治疗不及时则会出现继发性的静脉曲张、色素沉着、瘀滞性的溃疡以及皮炎等[4]。地奥司明是一种能够对静脉血管起到活性作用的药物,相关的研究表明该药物能够对慢性的静脉功能不全以及痔疮的治疗起到良好的效果,同时还能够有效加速下肢慢性溃疡的恢复愈合[5]。将地奥司明运用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当中,主要是能够将甲肾上腺素对静脉壁收缩的时间进行延长[6],这样能够有效地将静脉的张力进行提高,对静脉的弹性指数起到改善的作用,有效地促进静脉的回流,从而达到更好的溶栓效果[7]。除此之外,地奥司明还能够让毛细淋巴管的直径有效的缩小[8],并且能够让淋巴管的内牙以及淋巴管的开放量有效增加[9],促进淋巴管的蠕动,让组织液能够更好地排出[10]。该文通过研究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效果、溶栓的有效率、下肢周径的变化情况要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的概率要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当中,使用地奥司明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周径溶栓例数
四肢骨折后张力性水疱的处理方法
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膝关节容积率与术后早期膝关节活动度的关系研究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桃红四物汤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
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更正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