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7,新华社《视·觉》继续深耕签约摄影师队伍聚焦图片新需求

2018-02-28任正来

中国记者 2018年1期
关键词:天坑海参新华社

□ 文/任正来

人们常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当下,手机拍照普及,常规视角的图片已很难吸引读者眼球。为了让常见的景象在镜头中变得不寻常,进一步丰富摄影报道种类,满足读者需求,新华社摄影部推出了《视·觉》图片栏目。旨在引导遍布各地城乡的签约摄影师们利用手中的相机,捕捉生态环境和日常生活中的特别瞬间,在报道理念、摄影技术、题材领域、拍摄视角等方面进行视觉创新之旅,努力实现“一个最小的地域,如果挖得深一点,它的信息量就足以和这个世界对话”的效果。

《视·觉》栏目重点在“新”字上下工夫。一是创新报道新理念。以用户需求、阅读体验、智能终端传播为导向,以签约摄影师广泛分布于各地城乡基层的实际为深耕土壤,引导摄影师“发现生活之美,传递心中之感”,加强采编互动及策划创意,加大“美图”“趣图”“萌图”“奇图”的发稿力度。二是拓宽拍摄新领域。天气天象、自然风光、地貌奇观、乡村田园、日常街拍、动植物、特色场所等都被纳入图片报道中来;三是应用新技术、拓宽新视角。引导摄影师装备无人机、水下摄影器材、微距镜头、全景相机等,微观宏观相结合,上天下海显神通,打破常规视角,展现身边别样的精彩。

一、下海拍“参”

2017年深秋,辽宁大连鹿鸣岛海域的水有些凉,几名潜水员身着十几公斤重的潜水装备从船上翻入海中,捕捞当地出产的著名食材——辽参。随着潜水员一起进入海中的还有新华社签约摄影师朴峰。鹿鸣岛所在的海域是辽刺参的主产地,每年秋季海参捕捞季,水上水下的繁忙景象一直是签约摄影师朴峰关注的焦点。他是一位生活在大连的摄影师,海参捕捞水上转运的常规画面对他而言已不再新鲜。近几年,他把目光聚焦到水下,琢磨着通过镜头,表现他梦寐以求的“海底世界”。他苦练了潜水技能,租借专业的潜水装备,并采购水下摄影器材,让下海拍参成为可能。2017年10月21日,他入海拍摄的水下捕捞海参的画面通过新华社签发,海参在海底“萌萌哒”的样子、潜水员在海中作业的场景(图1),水上水下景象交汇的独特画面通过他的镜头一一呈现,让人印象深刻。这些照片在短时间内登上各大媒体的头条和首页。

二、探秘天坑

在2015年的一个假期,湖北西部山区小城宣恩一天内迎来了上万名游客。在没有著名景区的宣恩县,众多挂着外地牌照的车辆挤满小城,成为了一件新鲜事。除了来自湖北周边的游客外,还有游客从广东、台湾、香港以及澳大利亚远道而来。之所以能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游玩,这一现象与新华社播发的一组图片有关。该组图片展现了一个如外星球般梦幻的场景,在深蓝色的氛围中,几束光从空中照下,将位于图片下部的树木照亮,一个深藏在地下290米的“动植物王国”的神秘面纱被徐徐揭开(图2)。这个动植物王国所在地是一个喀斯特天坑,四周植物茂密,坑内峭壁森然,除绳降外无法进入,数十年来无人涉足,保持着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宣恩县当地摄影师宋文发现这个“世外桃源”后,想通过图片把天坑的样貌拍摄下来,传播出去。经与新华社摄影部编辑多次沟通,商定拍摄方案后,宋文联合恩施州另一位签约摄影师杨顺丕进行了详细的准备,通过绳降,进入290米深的天坑探秘。天坑内气候湿润,藤蔓、苔藓、棕树交错生长,宁静祥和的原生态景观给两位摄影师带来了强烈的震撼和视觉冲击。他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将天坑内部的样貌形象地展现出来,秘境般的场景通过新华社多条供稿线路播发,瞬间刷爆朋友圈,登上各大网站的首页,被数百家纸媒刊登,并成为《华尔街日报》的当日最佳图片。

三、空中之眼

□ 图1 这是2017年10月21日在辽宁大连鹿鸣岛海域海底拍摄的海参。(朴峰/摄)

□ 图2 2015年5月19日,阳光照在湖北西部山区宣恩县的一个天坑里。(宋文/摄)

活跃在武汉的摄影师柯皓供职于一家省级媒体。近几年,柯皓越来越多地参与拍摄日常社会新闻,除常规镜头外,一个小无人机成为他器材箱里的标配。2016年夏天,武汉再次遭遇强降雨,全城多处被淹。承担拍摄任务的他带着无人机出门,将积水严重的武汉新华路体育场纳入眼帘。从空中俯瞰,体育场宛如一个盛满汤水的“超级碗”。航拍的独特视角将洪水和城市建设中导致的问题一一展现,给公众带来思考。这张图片也随着新华社的报道被国内外读者熟知,成为2016年夏天人们关于南方洪水最难忘的记忆之一。据新华社摄影部的一项关于无人机使用和拍摄情况的调查显示,近几年,国内众多省份的新闻摄影师普遍配备无人机。经常组织无人机航拍大型活动的摄影师王建华认为,无人机已成为摄影师的智能机器人,大众化的航拍时代已经到来。

四、微观“视界”

在江苏省淮安市,爱好风光摄影的新华社签约摄影师周海军足迹遍布国内各地。近年,在《视·觉》栏目理念的引导下,他观察、拍摄的思路不断转变,经历了从大变小,从远及近,微距镜头成了他创作的常用武器。在周海军的新闻图片中,荷塘新叶“心心相映”的造型、活跃在花朵中的昆虫、秋季枫叶似火的脉络等,都成为镜头聚焦的主体。平时不被人察觉的地方,在他的镜头中带给人意外的视觉震撼。近几年,新华社摄影部与各地签约摄影师进行多层次的创新和尝试,《视·觉》栏目常态化、栏目化运行,一大批展现各地自然风光、生态环境、日常生活、民俗风情、动植物的视觉服务类图片通过新华社的发稿网络传播到世界各地。此类图片越来越受到媒体用户和读者的欢迎,不仅手机客户端、网站、电视台常采用,而且中央及各大主流纸媒也很青睐。未来,充满机遇和挑战。只有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创新引领,坚持内容为王,才会在媒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猜你喜欢

天坑海参新华社
感谢海参
再创新高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视界
应用“8K+5G”技术创新国庆阅兵报道——新华社的实践与思考
古今八珍之葱烧海参
天坑探奇
“刚刚体”走红,新华社“小编”如何专业卖萌
海参
长寿之乡——乾龙天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