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构建

2018-02-27杜嫣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8年12期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

【摘 要】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旅游商贸分院与常州龙控集团共同建设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并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设置了职业素养课程、现代学徒制实践课程、职业拓展提升课程三大课程模块,构建了现代学徒制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并从重点建设现代学徒制实践课程、有效转化职业素养课程以及系统性管理三个方面提出了课程体系有效实施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92-0056-03

【作者简介】杜嫣,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旅游商贸分院(江苏常州,213000)旅游管理系教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

一、现代学徒制背景下课程体系构建的需求性分析

第一,培养目标的多元性需求。现代学徒制倡导“政府引导、行业参与、校企双主体育人”的教育教学模式。因此,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平衡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学生等多方需求与期望。政府与行业希望能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补充全行业各岗位人才需求,期望设置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景区管理、会展等专业基础类课程。企业则希望结合实际的工作岗位开设特色化的专业实践性课程,如导游基础知识、导游讲解技巧、餐饮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等。学校旨在提高学徒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期望通过专业基础课与文化素养课推进人才的全面培养。学生则期望开设游轮、茶艺等个性化职业拓展类课程,结合自身特点与爱好自主选择,以拓宽职业发展渠道。

第二,课程项目的岗位性需求。现代学徒制课程的核心是依据建构主义教育理念,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体系为标准的课程设置,构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基于岗位实践的项目课程。因此,要通过分析岗位任务明确主要岗位(群)的具体工作内容和流程,以工作实效作为教学成果的展现。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旅游商贸分院在与常州龙控集团商议后,基于学生能力特点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确立了导游服务岗位(群)、餐饮服务岗位(群)、景区服务岗位(群)为现代学徒制专业实践课程建设的重点。

第三,课程形式的灵活性需求。现代学徒制对课程设置的灵活性与系统性均提出了较高要求,既要有灵活的适用于校企联合授课的现代学徒制专业实践类课程,也要有系统的用于在校培养的体系化职业素养类课程。此外,对于各类灵活分散的基于岗位(群)的专业实践类课程也应进行专业化、系统化的课程体系顶层设计与整体梳理。

第四,考核方式的多樣化需求。现代学徒制的考核方式更加多样,考核的内容也更加全面。内容上,理论知识的考核与企业的工作绩效均应通过课程的设计纳入考核体系;形式上,既要有学校的卷面考核,也要有企业的绩效考评,还要有社会的资质认证,包括公共知识证书以及岗位工作所需的职业资格证书(如导游证、茶艺师证等)。因此,需要将教师的课堂教学、师傅的技能传授、企业的工作绩效、社会的资质认证均纳入课程体系,统一以项目课程为载体推进现代学徒制的有效实施与科学评价。

二、现代学徒制背景下课程体系的构建框架

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对接常州龙控集团旗下中华恐龙园、东方盐湖城、恐龙园主题酒店等企业的导游、餐饮、景区服务等岗位(群),通过分析岗位任务与工作流程,建设学徒制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核心技能;结合行业发展需求与职业核心技能培养设置职业素养课程,旨在面向全行业用人需求与学生基本素养的培养;基于学生未来发展需要,设置了拓展提升课程,从而形成了职业素养课程、现代学徒制实践课程、职业拓展提升课程三大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知识模块。

三、现代学徒制背景下课程体系的有效实施

(一)重点建设现代学徒制实践课程

1.信息化、碎片化处理专业核心能力建设线上资源。通过创建“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线上精品课程”,完成现代学徒制实践课程线上资源建设,实现网络课程的线上学习与企业课程线下实践的有效融合。2018年,中央电化教育馆为落实国家对于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要求,启动了“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线上精品课建设项目”,以视频课、微教材、资源包的形式重建信息化的专业核心课程。线上精品课的建设要求正好与现代学徒制实践课程的需求高度吻合,以具体的工作岗位为课程项目,以岗位任务为课程内容,以具体工作流程为课程结构,拆解完成工作所需的各项专业技能,作为课程资源包上传至教学平台,信息化、碎片化处理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学生携带着学校优秀教学资源到企业在岗实践,线上教师与企业师傅相互配合,真正践行了“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

2.观察模仿、探索实践,共享线下经验技巧。实现行业大师的实践经验与工作技巧的有效传授是实施现代学徒制实践课程的关键,也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精髓。而行业大师们的职业情感与品质、工作技巧与经验等均属于隐性知识,需要学徒们通过认真观察、反复模仿实践、与大师紧密沟通交流才能习得。因此,探索构建平行化、开放性、交流式的大师实践课程,也是现代学徒制线下实践课程建设的重点。

(二)有效转化职业素养课程

职业素养课程模块与职业提升拓展课程模块均可以在传统课程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提升。公共基础课与公共选修课可延续传统的在校统一授课形式,也可增加网络教学平台课程内容。专业基础课程(如“旅游学概论”“旅游政策法规”等)应依据课程特点仍然采用在校统一授课形式,而部分实践性课程(如“饭店英语”“服务礼仪”等)则需要区分学习内容与要求,合理开发实践课程,充分利用企业实践机会,将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有效结合。

(三)系统性管理实施课程体系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学习内容的分散性、学习方式与场地的灵活性、课程考核方式的多样性等特点,对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建设与动态化管理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实践性课程设置既要立足岗位相对独立,又要与职业素养类课程相互呼应形成专业体系。学生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的阶段化学习机制,要求同类课程实现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有机统一。同时,做好学生学习档案的动态管理以及多样化教学形式的有机组织。

猜你喜欢

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思考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有效教学的实践探讨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