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和低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

2018-02-27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调节分子诱导

陆 双 陆 阳 罗 影 李 岩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高压氧病区,辽宁 锦州 121000)

急性脑梗死病变发展时神经细胞出现液化性坏死,进展快〔1〕。90%存活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症状〔2〕。近年学者关注血清中相关因子的表达,发现相关蛋白水平表达升高,这些因子或者参与病变的进展或参与神经细胞的保护〔3〕。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是体液免疫的一条重要细胞信号转导通路〔4〕。sCD40L 可以诱导人类血管内皮细胞表达黏附分子,并刺激释放趋化因子,这些分子均可以参与斑块的形成,并能诱导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表达相关炎性因子,对斑块的脂纹向斑块转化起重要作用〔5〕。低氧诱导因子(HIF)-1α是缺氧条件下的一种转录因子,由组织中分子氧的水平所诱导,激活后产生的效应是调节缺氧反应性基因表达的分子通路〔6〕。目前认为HIF-1α表达的下游基因有多种,其功能包括促进血管新生、调节红细胞生成、调节氨基酸的代谢、促进肿瘤细胞的迁移等〔7〕。本文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sCD40L和HIF-1α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和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5例,纳入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标准确定的诊断标准,并经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证实。男40例,女35例,年龄51~79岁,平均65.3岁。发病在72 h以内,均为首次发病,既往无遗留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排除标准:①脑出血;②严重内脏器官疾病;③癫痫;④过敏体质。同期体检证实无明显器质性疾病且无神经功能障碍的正常成人血清标本18例为对照组,其中男9例,女9例,年龄40~64岁,平均58.7岁。两组常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sCD40L和HIF-1α的表达 患者于入院后以抗凝管抽取肘空腹静脉血3 ml,对照组成人常规抽取肘空腹静脉血,均应用3 0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血清,并置于-20℃冰箱中冻存,待检。按照说明书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sCD40L和HIF-1α的表达,做好质控工作。操作均由同一技师完成,减少人为误差。

1.3脑梗死灶体积的分组 脑梗死灶体积根据患者发病2 d内头颅MRI结果计算:梗死体积=a×b×c×层厚×π/6(a为梗死灶的最大长径,b为与长径相垂直的直径,c为MRI扫描的阳性层数)。分为小梗死组≤4.0 cm3,中梗死组4.1~10.0 cm3,大梗死组>10.0 cm3。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和相关性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血清中sCD40L和HIF-1α表达比较 观察组sCD40L和HIF-1α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中sCD40L和HIF-1α表达比较

2.2观察组不同临床特征患者血清中sCD40L和HIF-1α的表达比较 观察组中不同梗死灶体积和不同预后分组患者血清中sCD40L和HIF-1α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不同临床特征患者血清中sCD40L和HIF-1α的表达比较

2.3观察组sCD40L和HIF-1α表达相关性 sCD40L和HIF-1α表达呈正相关(r=0.41,P=0.042 1)。

3 讨 论

脑梗死与动脉粥样硬化有直接关联,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涉及病变发展的各个阶段〔8〕。血清中相关蛋白表达失调对病变的形成有一定作用〔9〕。sCD40L是CD40的天然配体,相对分子量为39 000 D,是一种跨膜糖蛋白,由261个氧基酸组成,分为3个区,即胞质区、跨膜区和胞外区。研究显示sCD40L有多种表达形式,在细胞膜表达即可以形成同源三聚体,也可以形成异源三聚体〔10〕。sCD40L与效应细胞上的CD40分子结合后,使膜上的CD40分子交联,改变了CD40胞外的部分结构,这时可以调节细胞间黏附分子、血管细胞黏附分子和P-选择素的表达,诱导单核细胞及上皮细胞的合成,同时分泌更多的炎症因子和促凝物质〔11,12〕。HIF-1α是一种转录因子,在缺氧诱导的基因表达调节中起重要作用〔13〕。在常氧状态下,该因子不能发挥其生物学效应,在低氧的环境中,HIF-1α和细胞质中稳定表达的HIF-1α的亚单位结合,形成有活性的HIF-1α,激活后的HIF-1α可以调节多种下游基因转录,如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调节,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的调控等,这些调控可以促进机体红细胞的生成及血管构架的形成,调节氨基酸和糖能量代谢,参与神经细胞代谢和凋亡〔14,15〕。

本研究结果提示sCD40L和HIF-1α二者高表达在病变的形成和进展中有重要作用。sCD40L表达升高后与巨噬细胞表面的CD40结合,能激发炎性相关因子中IL-6和IL-8的释放,而CD40L与内皮细胞表面的CD40结合,可以激活核因子的表达,增加E-选择素、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VCAM)-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在CD40L的作用下,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也可以活化、增殖和迁移,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因此sCD40L是通过调节促炎因子的表达,影响斑块的形成、发展和稳定。而HIF-1α的表达升高,是缺血的一个反应性的变化,这可能是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结果。本文结果提示sCD40L和HIF-1α二者高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提示病变进程,即sCD40L和HIF-1α高表达预示着梗死灶的增大及不良的预后,病变处于进展状态〔16,17〕。本文结果提示sCD40L和HIF-1α二者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协同作用,可能与炎性反应因子的共同调控有关,也可能与脑梗死后的修复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增生有关,具体机制有待更多基础实验来证实。

1Plaikner M,Peer A,Falkensammer G,etal.Lack of association of soluble CD40 ligand with the presence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or ischemic stroke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J〕.Clin Chem,2009;55(1):175-8.

2宋建华,张美玲,史风敏.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Hs-CRP及sCD40L水平变化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3;53(48):36-8.

3蒋兴亮,周京国,唐 中.脑梗死患者血浆sCD40L和可溶性血管黏附分子水平的变化及意义〔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3):1595-8.

4Tousoulis D,Antoniades C,Nikolopoulou A,etal.Interaction between cytokines and sCD40L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and unstable coronary syndromes〔J〕.Eur J Clin Investig,2007;37(8):623-8.

5Zhang B,Wu T,Song C,etal.Association of CD40--1C/T polymorphism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susceptibility and its effect on sCD40L in Chinese population〔J〕.Int Immunopharmacol,2013;16(4):461-5.

6凌启节,储照虎.脑梗死患者sCD40L与CRP含量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2;19(2):91-6.

7Wang J,Zhou X,Lu H,etal.Fluoxetine induces VEGF/Netrin overexpression via the mediation of 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alpha in SH-SY5Y cells〔J〕.J Neurochem,2015;136(6):1186-95.

8李 强,凌 芳,肖家平,等.PAS三联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血清sCD40L及MMP-9水平及颈动脉易损斑块稳定性的影响〔J〕.中风与神经疾病,2011;28(12):1090-3.

9Ishikawa M,Vowinkel T,Stokes KY,etal.CD40/CD40 ligand signaling in mouse cerebral microvasculature after focal ischemia/reperfusion〔J〕.Circulation,2005;111(13):1690-6.

10Garlichs CD,Eskafi S,Raaz D,etal.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express enhanced CD40 ligand/CD154 on platelets〔J〕.Heart,2001;86(6):649-55.

11Ohashi Y,Kawashima S,Mori T,etal.Soluble CD40 ligand and interleukin-6 in the coronary circulation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Int J Cardiol,2006;112(1):52-8.

12Schonbeck U,Varo N,Libby P,etal.Soluble CD40L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in women〔J〕.Circulation,2001;104(19):2266-8.

13Hlatky MA,Quertermous T,Boothroyd DB,etal.Polymorphisms in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 and the initial clinical presentation of coronary disease〔J〕.Am Heart J,2007;154(6):1035-42.

14Lakkisto P,Kyto V,Forsten H,etal.Heme oxygenase-1 and carbon monoxide promote neovascularization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by mod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HIF-α,SDF-1alpha and VEGF-B〔J〕.Eur J Pharmacol,2010;635(1-3):156-64.

15刘庆新,陈金波,朱玉红,等.脑出血灶周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与脑水肿的关系〔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7;16(9):921-4.

16唐智敏,凌 芳,曾 伟.可溶性CD40L、MMP-9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急性脑梗死的关系〔J〕.中风与神经疾病,2010;27(8):686-9.

17程立山,高朋杰,陈 晶,等.Hs-CRP、sCD40/CD40L和MMP-9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作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0;8(3):321-2.

猜你喜欢

调节分子诱导
方便调节的课桌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及诱导公式
2016年奔驰E260L主驾驶座椅不能调节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及诱导公式
分子的扩散
“精日”分子到底是什么?
续断水提液诱导HeLa细胞的凋亡
米和米中的危险分子
大型诱导标在隧道夜间照明中的应用
臭氧分子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