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褐斑病防治技术

2018-02-26胡东明

农家科技 2017年12期
关键词:叶鞘褐斑病病斑

胡东明

玉米褐斑病在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主要危害叶片、叶鞘和茎秆,以叶片和叶鞘交接处病斑最多,常密集成行。初为白色至黄色小斑,渐变成褐色或红褐色,圆形或椭圆形,隆起成疱状,有时相互愈合成不规则大斑,病斑附近的叶组织常呈粉红色。后期病斑表面破裂,散出褐色粉末,病叶局部散裂,叶脉和维管束残存如丝状。最后叶片退绿发黄、干枯,严重者造成植株枯死。茎上病斑多发生于节的附近,遇风易倒折。该病一般在玉米8~11片叶时开始发病,主要侵染叶片、叶鞘、茎秆,叶片上病斑小而密集,直径1mm左右,多自叶片上半部和基部发生,初期病部变黄,以后逐渐干枯;叶鞘及叶片主脉上病斑稍大,常愈合成大而不规则形的褐色斑块,严重时叶片全部干枯,对玉米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

一、发病症状

玉米褐斑病是近年来为害玉米较重的一种叶部病害,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 病斑主要发生在叶片、叶鞘和茎上,有时在果穗外苞叶和雄花上出现黄色长圆形到圆形的很小斑点,叶片上也出现横带状症状。病组织逐渐变成褐色到赤褐色,并愈合成大而不规则的斑块;病组织细胞瓦解,并显出脓疱状突起,其中含有黄褐色到暗褐色的孢子囊。叶鞘受害的茎节,常在发病中心折断。主要为害叶片、叶鞘和茎秆,以叶和叶鞘交接处病斑最多,常密集成行。初为白色至黄色小斑,渐渐变成褐色或红褐色,圆形或椭圆形,隆起成疱状,有时相互愈合成不规则大斑,病斑附近的叶组织常呈粉红色。后期病斑表面破裂,散出褐色粉末。病叶局部散裂,叶脉和维管束残存如丝状。茎上病斑多发生于节的附近,遇风易倒折。

二、发病原因

1.在玉米5~8片叶期,土壤肥力不够,玉米叶色变黄,出现脱肥现象,玉米抗病性降低,是发生褐斑病的主要原因。夏玉米区一般6月中旬至7月上旬,空气温度高、湿度大,阴雨天多,促进了病害的蔓延。土壤中及病残体组织中有褐斑病病原体菌;首先,高感品种连作时,土壤中菌量每年增加5~10倍;其次,施肥方面,用有病残体的秸秆还田,施用未腐熟的厩肥堆肥或带菌的农家肥使病菌随之传入田内,造成菌源数量相应的增加;

2.玉米5~ 8片叶期,土壤肥力不够,玉米叶色变黄,出现脱肥现象,玉米抗病性降低,是发生褐斑病的主要原因;

3.空气温度高、湿度大。夏玉米区一般6月中旬至7月上旬若阴雨天多,降雨量大易感病。

三、发生规律

玉米褐斑病是一种真菌病害,其病原菌为玉蜀黍节壶菌,属鞭毛菌亚门。病菌以休眠孢子囊在土壤或病残体中越冬,第二年借风雨传播到玉米植株上,遇到合适条件萌发产生大量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在叶片表面上水滴中游动,并形成侵染丝,侵害玉米的嫩组织。玉米生长中后期阴雨天气多,特别是在高湿高温条件下有利于病害发生;低洼地、连作地发病重。

四、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实行3年以上轮作。推广旱播与配方施肥技术。合理密植,施足底肥,适当追肥,适时浇水,及时中耕除草等措施,均可促进玉米健壮生长,增强抗病能力,又能消灭寄主,减轻病害。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及时深翻。 精选种子。选用饱满、均匀、无病虫的优良种子,才可以保证全苗、齐苗、壮苗,减少害虫为害时间。实行轮作。应尽量避免连作,前茬最好是瓜豆类、茄果类等与玉米亲缘关系较远的作物,前茬为水稻的田块要特别注意纹枯病的防治。起畦种植。华南地区降雨较多,起畦方便排灌,增强土壤透气性,有利于根系发育,减小病菌浸染机会。适时播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及病虫发生规律,适当提前或延后播种,可以避免或减轻病虫的为害。科学施肥。生长期间特别是拔节以后过多施用氮肥会导致植株抗性下降,易感染纹枯病。因此要多施有机肥,合理增施磷钾肥,以提高植株抗性,改善果穗品质。清洁田园。彻底铲除田间及周边杂草,及时发现和摘除病叶,可减轻病虫为害和病毒的蔓延。

五、生物防治

细菌治虫。细菌农药高效BT乳剂、82612乳剂、7216粉剂1000倍液喷雾,对菜青虫、斜纹夜蛾等鳞翅目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病毒治虫。菜青虫颗粒体病毒制剂防治菜青虫,杀虫见效慢,但毒殺力强,掌握在低龄期施药效果最好,每亩用12克。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赤眼蜂是一种卵寄生蜂,将卵产于害虫卵内,致使害虫不能孵化从而达到杀灭害虫的目的,在害虫产卵盛期每亩放蜂1.5~2万只,共2~3次,有明显的杀卵效果。

六、防治方法

1.施足底肥。一般应在玉米4~5片叶期追施苗肥,即氮、磷、钾复合肥10~15公斤/亩,注意氮、磷、钾肥的搭配。在合理追肥的同时,适时浇水,并及时中耕除草,可促进玉米健壮生长,增强抗病能力,又能消灭寄主,减轻病害。栽植密度要适当,不要随意加大密度,要提高田间通透性。要大力推广旱播与配方施肥技术,旱播可使玉米在苗期得到锻炼,根多、根深、苗壮。配方施肥,增施氮、磷、钾肥,使玉米植株发育健壮、快速,增强抗病能力。

2.药剂防治。应注意提早预防,在玉米4~5片叶期,每亩用2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叶面喷雾,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均可预防玉米褐斑病的发生。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可在药液中适当加些磷酸二氢钾、尿素等,结合追施速效肥料,即可控制病害的蔓延,促进玉米植株健壮,提高玉米抗病能力。根据目前多雨的气候特点,喷杀菌药剂应2~3次,间隔7天,喷后6小时内如下雨应雨后补喷,最大限度地控制玉米褐斑病的发生。另外,施药时间应在上午10时以前,下午4时以后,避开高温时间施药。

猜你喜欢

叶鞘褐斑病病斑
分析苹果褐斑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及其防治措施
球茎茴香储藏的关键技术
套袋对柠檬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Ophiognomonia castaneae协同板栗褐缘叶枯病病原菌致病作用的研究
果蔗生长后期重防纹枯病
轻松治愈花斑癣
轻松治癒花斑癣
水稻叶鞘腐败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好一棵狗尾巴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