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叶鞘腐败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2009-10-21刘富春

现代农业研究 2009年9期
关键词:叶鞘分生孢子病斑

刘富春

水稻是桦川县主要粮食作物,2009年全县水稻面积为80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三分之一,近年来,随着水稻面积的不断扩大,老稻区种植品种单一,再加上气候因素影响,导致多数老稻区大面积发生叶鞘腐败病。这种病害一但发生,可使病株秕谷率增加,千粒重下降,若出现枯孕穗则损失更大,减产可达20%以上。为了使广大种植水稻户在2009年水稻生产中尽量减轻水稻叶鞘腐败病的危害,现将水稻叶鞘腐败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一、为害症状

水稻叶鞘腐败病,在秧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病。幼苗期染病叶鞘上有褐色病斑,边缘不明显。分蘖期染病叶鞘上或叶片中脉初生针头大小的深褐色小点,向上、下扩展后形成虎斑形深褐色斑,边缘浅褐色,叶片与叶脉交界处多现褐色大片病斑。孕穗至抽穗期染病,剑叶叶鞘先发病且受害严重,叶鞘上生褐色不规则病斑。严重时,病斑扩大到叶鞘大部分,包在鞘内的幼穗部分或全部枯死。潮湿时斑面上呈现薄层粉霉,剥开剑叶鞘,则见其内长有菌丝体及粉红色霉物,即病原菌子实体。

二、病原

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顶柱霉属,分生孢子梗轮状分枝。主轴和分枝均呈长圆柱状,无色,分生孢子短圆柱形或椭圆形,单胞,无色。病菌发育适温为30℃左右,孢子发芽适温为23~26℃。病菌在病组织内可存活半年至一年。除侵染水稻外,还能侵染稗草和野生稻等。

三、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种子和病稻草上越冬。以分生孢子作为初侵染与再侵染接种体,借气流或小昆虫、螨类等携带传播。叶鞘腐败病菌侵染方式分三种:一是种子带菌,带病种子可随调运远距离传播。翌年种子发芽后病菌从生长点侵入,随稻苗生长而扩展。二是从伤口侵入。受虫害及其它原因等造成伤口的有利于病菌的侵入而加剧发病。三是从气孔、水孔等自然口侵入,发病后病部形成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

四、发生条件

病菌侵入和在体内扩展最适温度为30℃。病害的发生流行同天气、肥水管理、虫害以及品种等有密切关系。孕穗期降雨多,风大的天气有利发病,施氮肥过多、过迟或集中都会使植株贪青、徒长,容易受害。小昆虫、螨类多的田块也易发病。我县大部分地区发病时期为7月中旬,8月上、中旬为发病盛期,有时同稻瘟病同时发生。

五、防治方法

遵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做到农业、生物控制和化学防治相结合,努力做到“公共植保、绿色植保”要求。具体措施如下:

1、农业措施:发生较重的老稻区靠单一的药剂防治很难控制,因此水稻叶鞘腐败病的防治应突出综合防治。应结合种植抗病品种、稀植栽培、控制氮肥用量,实行“浅-湿-干”间歇灌溉技术,加强水稻健身栽培,提高抗病能力。田间要保持浅水层,尽可能降低田间湿度。割净水渠和池埂上的杂草,以增加通风透光性。处理销毁病稻草,减少田间菌源。做到早追肥,不要施用氮肥过多、过迟,科学施用氮、磷、钾肥。

2、生物防治

对于未发病或病害发生较轻地块每亩施用1000亿活枯草芽孢杆菌/克可湿性粉剂10克防治;在水稻孕穗期(7月10~15左右)、始穗期(7月25~8月底左右)各喷1次1000亿活枯草芽孢杆菌/克(阿利宁)可湿性粉剂10克/亩,预防水稻叶鞘腐败病。

3、化学防治:根据当地水稻病害的发生和防治预报,选择具有治疗作用较强的新型药剂进行预防和防治。

1)治虫防病

如稻田发生螟虫,飞虱、螨类等害虫时,应及时防治,避免咬出伤口诱发病害发生。用的药剂有

1、3%啶虫脒乳油每亩30毫升。

2、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每亩6克,对水15公斤田间喷雾。

2)在水稻初穗期发现发病时,可选用治疗效果较好的40%稻瘟灵乳油,每亩用量130毫升;或25%咪鲜胺乳油,每亩用量100亳升,对水20公斤,均匀喷雾。

如果受气候条件影响,在水稻齐穗期(8月5~10号左右)降雨,风力较大时,应再喷1次药。使用药剂为40%稻瘟灵乳油,每亩用量130毫升;或25%咪鲜胺乳油,每亩用量60亳升,再加2%加收米80毫升对水20公斤,均匀喷雾。

喷药时应注意躲开水稻开花期,在上午10点之前或下午3点之后喷药为宜,以避免影响水稻授粉。

猜你喜欢

叶鞘分生孢子病斑
基于玉米DH系分离群体叶鞘、花丝、花药与穗轴颜色性状的遗传分析
油松枯梢病菌孢子萌发率测定方法探索
改进自适应分水岭方法分割棉花叶部粘连病斑
一种桑轮纹病病叶发病程度的评价指数
油松枯梢病菌分生孢子器诱导方法探索
9种药剂防治山核桃干腐病试验研究
三氯异氰尿酸对香蕉叶鞘腐烂病的抑制效果
香梨树腐烂病菌分生孢子获取方法及萌发条件的研究
凤栖梧·植保员
大豆自然侵染条件下Phomopsis longicolla的β分生孢子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