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近代史》课程SPOC模式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西安文理学院的考察

2018-02-25李喜霞

关键词:近代史历史课程

李喜霞

(西安文理学院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西安 710065)

2013年,有国际学者提出了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概念,引起了国内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西安市各高校也积极投入到SPOC教学改革中。而《中国近代史》作为历史学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内容十分丰富、领域非常广阔的特点,另外中国近代历史离当今社会最近,留有大量资料、图片、照片、录像和遗迹。基于此,西安文理学院《中国近代史》SPOC模式改革尝试了形式多样的教学创新和实践,采用实体课堂与在线学习相结合的混合模式,探索SPOC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为本科院校历史学教育课程的改革提供案例。

一、《中国近代史》SPOC模式的教学目的

传统《中国近代史》课程,强调培养具有“历史理论素养和系统基础知识”的人才,而所谓理论素养指的是一名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素质。目前这种基本素质的重心仍落在历史基本知识的灌输上,忽略了历史意识的形成。所谓历史意识,就是能够用客观的眼光看待历史,对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要素能深刻认识,从而开展批判性思考,进行历史探究,增加社会参与能力。历史意识的养成,需要从史料和材料中寻找历史事实,需要学生归纳、演绎、推理等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积极探究,这些在传统课堂中很难实现。《中国近代史》SPOC教学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将工作重心放在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改变、自我发展的能力方面,让《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不再以单纯的知识记忆为主,而是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体验,使之逐渐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价值观和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关注现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最终成为具有人文素养、历史情怀和实践能力的人。这种课程模式的改革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历史本科学生的良性发展,使历史学科价值得到真正的实现。

二、《中国近代史》SPOC课程改革特点

《中国近代史》SPOC课程模式翻转了课堂和课外的关系。就教师而言,课前按照课程内容录制视频,在信息平台上传资料和电子化的纸质文件,通过一定规模的习题,督促学生自学基础知识;课堂上根据学生自学的情况,针对重点和难点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课后综合课前和课堂表现,给出学生每次的平时测评成绩。这种课堂与课外学习重心的翻转,呈现出诸多特点:

(一)信息技术与近代史课程的深度融合

《中国近代史》课程SPOC教学改革,深层次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目前很多高校《中国近代史》课程也采用多媒体教学,但这种多媒体是在浅层面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所谓的多媒体教学,其实就是电脑屏幕代替黑板、幻灯片代替板书。在SPOC模式中,现代信息技术真正融入了教学中,互联网等技术为教学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也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保障。

网络资源辅助课堂教学一直被高等学校的教学和管理人员所重视,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课时的有限性和网络资源的无限性构成矛盾,这种情况的出现也与目前所实行的传统考核方式有关。在传统模式下,虽然也有给学生布置课后网络资源资料学习的任务,但考核方式以期末纸质试卷为最大比重(高达80%),学生往往忽略或逃避日常作业的完成。

SPOC教学模式的开展,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中国近代史》SPOC教学改革强调学生自主性学习,学习所需的大量资料均通过信息平台发布,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时间随时灵活学习、反复观摩。教师也通过平台获取学生学习情况的数据,并通过相关软件形成学习情况的科学分析,有利于课堂教学内容的生成和课堂知识的筛选。例如在第一章“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内容中,教师通过视频讲解、习题布置,掌握学生对基本内容理解的情况。课堂上主要针对一定比例的难点进行讲解,提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哪些变化,为什么这些变化是中国近代史开始的标识”等问题,进一步分析“最核心的变化是什么,为什么”。教学内容的信息化解决了课堂学时有限性的问题,讨论、问答等为主的教学方式更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

《中国近代史》采用SPOC教学模式,极大地推动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开展。在信息平台中,学生课前的学习,包括教师布置任务完成的质量和数量,都可以科学地呈现出来。科学的数据参考技术、强大的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模式提供了保障。例如在第二章“太平天国及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学习中,教师将习题和讨论题分为四类,由学生自主选择。这四类分别为太平天国政治制度史、太平天国战争史、太平天国经济史和太平天国社会史,每一类讨论题在信息平台都上传相关的文献资料。这样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兴趣和特长,完成作业和讨论。在课堂讨论中,其他学生也能从不同层面的讨论中系统、全面、深入地学习太平天国的相关知识,而参与讨论的学生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满足感,激发学生的课程参与度,得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具有历史学科特色教学模式的建立

历史学科教学,离不开教师和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但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不尽如人意,《中国近代史》SPOC改革使各种教学形式充分发挥作用,培养学生认知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头脑风暴法。美国学者亚历克斯·奥斯本提出的头脑风暴法,强调参与者对知识的创新能力和表述者的引申综合能力[1]。《中国近代史》SPOC模式中,教师上课前提供丰富的课程内容资料,为课堂讨论做准备。直接头脑风暴法比较适合于概念性命题或者简单问答题。“洋务派和顽固派”的概念、《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是什么等问题,都有利于学生在问答过程中理解概念、运用知识、提高分析能力。逆向头脑风暴的特点是在观点的对撞中萌发出新的观点、认知,更能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和批判性思维[2]。近代中法战争后签订的《中法新约》,对中国危害巨大,“使先进的中国人日益感到亡国的威胁”[3]。教师在课堂中,有目的地提出“中法新约既没有赔款也没有割地,何来严重危害呢”这种逆向头脑风暴的问题,既检验学生灵活掌握和理解课本知识的程度,又推动学生对教材观点产生“怀疑”,督促其深入探析历史事件,进行观点和思维的创新。

2.历史角色扮演。历史角色扮演属于情景教学的方法之一。《中国近代史》SPOC课程内容中,情景教学的应用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更好地营造课堂氛围,而是利用课前的线上资料,由学生自己设计近代重要历史事件的场景、人物(包括服饰、对话、心理),呈现复杂历史关系[4]。在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前后,中、日、俄、朝等国家关系复杂,而各国关系的变化深刻影响了条约的内容。学生对于这一历史事件的演绎,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也增强了价值判断能力。

3.不同派系观点的正反方辩论。中国近代历史事件中,观点林立,派系丛生。基于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政治立场,近代出现了诸如洋务派与顽固派、洋务派与清流派、主战派与主和派、革命派与改良派等派系。这些派系的起因、特征、发展、结局和之间的关系,对理解掌握中国近代历史意义重大。在《中国近代史》SPOC课程体系中,设计了相关环节的学习,以辩论的形式进行,效果显著。在课堂上,学生代表不同派系,利用各种资料,唇枪舌剑,把知识内化,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辩论,同学们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必然,历史意识逐渐清晰。

(三)近代史知识的实践与创意展现

《中国近代史》课程中的SPOC模式,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为学生搭建了实践创意平台,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创意,给学生带来了生动的知识体验,带来历史学的复兴。

历史学科的发展应该以博大的传统文化为背景,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推动与历史相关产业的发展。中国近代史课程内容涉及诸多重大历史事件,这些都是人文旅游和人文教育的重要基地。在《中国近代史》SPOC模式改革中,我们积极联系各博物馆、纪念馆或者近代重要历史遗迹管理处,鼓励学生利用信息平台的各种资料,参与到这些博物馆和历史遗迹的建设和改造中。比如,利用微缩模型、图画、动画等形式对黄花岗起义、武昌首义等历史场景尽力还原。还有“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期刊成为宣扬思潮的阵地,针对当时有代表性的重要期刊,制作篇目索引,搜集重要文章,鉴别整理文献,在条件成熟时进行翻拍影行。这些学习方式,锻炼了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对他们的帮助很大。

三、余论

SPOC模式对《中国近代史》内容的学习,开启了新的模式,推动了中国近代史教学的发展,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在《中国近代史》SPOC课程中,往往以专业作为挑选学员的标准,这在很大程度上来说,课程准入条件太低。毕竟同一专业的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层次差别还是较大的。由于SPOC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将学员学习知识的过程如何放在课外,重心放在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上,课堂的讲述以难点或核心知识为主,如果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差,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就会被边缘化。因此,在课程准入度上提高标准,SPOC课程的优势能更好地凸显出来。另外,虽然在课程改革中,西安文理学院专门为师生配备了网络电脑学习室,但综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都以信息技术作为平台,技术性要求高。在线上比如视频的录制、大量网络资源的筛选、学生评价体系的技术操作等,都给开展SPOC模式教学的教师提出很高的挑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的兴趣,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学校或管理部门给予教师在技术层面上更大力的扶助。

[参考文献]

[1] 李彤.头脑风暴法运用在设计教学中的探索[J].教育艺术,2010,(3):35-36.

[2] 柯浚哲.头脑风暴法[J].中国研究生,2003,(2):50-51.

[3] 李侃,等.中国近代史[M].北京:中华书局,2014:185.

[4] 李辉,凡院连.关于“情景教学”之厘定[J].文教资料,2012,(10):170-171.

猜你喜欢

近代史历史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品读《中国近代史》背后的“近代史”
近代史上的几个问题(三)
近代史上的几个问题(二)
近代史上的几个问题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