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意识培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研究

2018-02-24李贤强

新课程(中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词汇意识交流

李贤强

(贵州省务川自治县教育局,贵州 务川)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的快速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掀起了一股英语学习潮流。要想熟练地运用英语与他人进行交流,人们不仅要掌握英语知识,还要了解西方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交流的顺利化、高效化[2]。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注意渗透文化意识培养,本文对此进行论述。

一、文化意识培养在词汇教学中的渗透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中西文化差异通过词汇就可以体现出来[3]。换言之,词汇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元素,所以在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时候,英语教师可以以英语词汇为载体进行渗透。从本质上来说,词汇就是一种符号。在对各种事物进行命名的时候,人们选取的符号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并没有特定的意义。但是因为环境、风俗习惯、历史背景等因素的不同,在不同的文化中这些符号有了不同的内涵,导致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英语教师可以以词汇教学为载体培养学生文化意识。例如,在学习“dog”这个单词的时候,教师可以从中西双方角度对其进行解读。让学生知道,在英语国家,“dog”是一个褒义词,大多数含有“dog”的词语都是褒义,比如“lucky dog”指幸运儿,又如“love me,love my dog”等。但是在我国,含有“狗”的成语大多数都是贬义词。又如,在讲解“dragon”这个词汇的时候,教师也可以从中西两方角度进行分析。在中国,“龙”代表皇帝,是威严和权力的象征。但是在西方文化中,“dragon”是邪恶和凶残的象征。在这样的词汇教学中,学生就会逐渐意识到中西方文化有一定的区别,并不能相互等同。长期训练之后,学生就会逐渐形成文化意识。

二、文化意识培养在阅读教学中的渗透

阅读是获取文化信息的手段之一。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了解到很多有关于西方国家的文化。然而,初中学生阅读能力有限,很难做到深入阅读,导致阅读存在一定的形式化问题。为了改善这一现状,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结合阅读文本中涉及的文化内容导入相关材料,这样既能增强阅读教学的趣味性,又能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并在这个基础上形成文化意识。对初中英语教材的分析可以看出,教材中有很多介绍节日、文学、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建筑、饮食、地理、人文等方面的文章,这些领域的内容或多或少与中国都有一定的差异。英语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这些文章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中国和西方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对比,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使学生逐渐形成文化意识。例如,在讲解有关于圣诞节的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西方的圣诞节与中国的春节进行对比。在讲解有关于接收礼物方面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导入西方国家人们收礼物和送礼物的习俗,让学生知道中西方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形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文化意识培养在口语教学中的渗透

随着国家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英语口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人们要想与西方国家的人进行顺利交流,最大的困难不是要做到发音正确,而是交际的有效性和得体性。通俗地说,很多在中国人看来很平常的交流,对西方国家的人来说可能就是忌讳。如果犯了对方的忌讳,即使使用再标准的发音也会让谈话陷入僵局,甚至会让对方感到不愉快。所以,在口语教学中,英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发音的正确性,更要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知道交流过程中哪些话应该说哪些话不应该说。例如,在教学有关于礼仪、打招呼方面的内容时,英语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中国人在交流过程中经常谈及婚姻状况、收入情况等,用“你要去哪里?”“吃了吗?”等方式打招呼,在西方人眼里都是一种不礼貌的表现。西方人将宗教信仰、婚姻、年龄、个人收入等视为个人隐私,对外人通常避而不谈。这样,学生就会逐渐形成文化意识,知道如何根据自己的身份、语言环境使用正确的语言与他人交流。

综上所述,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英语教师必须要重视并予以落实。同时,这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在词汇教学、阅读教学、口语教学等各个教学环节中渗透文化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观念,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识,使其成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英语人才。

猜你喜欢

词汇意识交流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