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县域农行实施“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的思考

2018-02-24张玉华

现代金融 2018年7期
关键词:金融服务县域集群

□ 张玉华

一、充分认识县域农行实施“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的重大意义

长期以来,县域农行以服务“三农”为己任,成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一支主力军。“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是农业银行探索的服务现代农业的一种操作方式和服务模式。农业银行根据区域内经济发展的状况,对特定区域范围内的优势行业、特色产业、产业集群、专业市场等进行筛选,确定其中的一个项目,在支付结算、信用支持、产品创新、资源配置等方面,采取差异化的信贷政策和授信政策,度身定制综合性的金融服务方案,经审批后直接转授权到基层行实施,减少审批环节,以提高对支持项目的服务效率。实施“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对于县域农行业务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加速发展,呈现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集群加速集聚的新趋势。不少产业集群在区域范围内以特色产业为基础,以专业市场为依托,以骨干龙头企业为支撑,以集中市场为平台,形成了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销售的一条龙产业体系,提高了规模效益,扩大了产品知名度,有力地推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这些以产业为纽带的企业集群内部的各经济主体之间,既独立经营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具有竞争和合作的关系,他们不同于单一企业、单一客户,要求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提供针对产业集群内部所有客户均能享受的、全面的、综合性的金融服务方案。因此,实施“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现代农业对金融服务的新需求。

(二)为县域农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力抓手。乡村振兴战略规模宏大、时间跨度长,具有巨大的资金需求,需要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性银行、合作性银行在内的众多金融机构共同发力。长期以来,县域农行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在服务“三农”工作中,不仅与“三农”客户结下了深厚情谊,也积累了服务“三农”的宝贵经验,县域农行责无旁贷地成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一支生力军。但是,应该看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不是县域农行一个金融机构所能承担的。因此,县域农行不能包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所有金融服务和资金供应。况且,县域农行作为国有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时,应该遵循商业化金融运作的一般规律,兼顾服务项目信贷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因此,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项目时,只能选择区域范围内的优势行业、特色产业、产业集群、专业市场等具有一定规模的客户群体,通过实施金融科技创新,借鉴供应链金融的模式,对产业集群内的上下游客户实行批量化支持。“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的推行,适应了县域农行对产业集群内大量客户实行批量化服务的需要。

(三)县域农行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近年来,伴随着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加快转型发展,县域市场呈现出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互联网金融齐头并进的新格局,县域农行的传统优势受到较大冲击,市场竞争力有所下滑。据对苏南某郊县支行的调研,截至2018年3月末,该县区域内共有14家金融机构,其中:政策性银行1家,国有商业银行及地方性商业银行11家,农村商业银行(由农村合作社改制而成)1家,村镇银行1家。在该县“四行一社”市场份额中,农行存、贷款总量市场占比为18.9%和14.1%,存款市场份额处于第2位,低于农村商业银行,且仅为农村商业银行的48.8%;贷款市场份额处于第4位,仅高于建行,且仅为工行的47.5%。反思县域农行竞争力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县域农行对发展信贷业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金融服务方式和产品体系不能适应县域经济特别是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信贷业务成为县域农行发展的“短板”。因此,实施“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通过加大对县域内优势行业、特色产业、产业集群、专业市场的支持力度,以项目为载体,采取供应链金融的方式,对客户实行批量化营销、批量化授权,提供包括支付结算、信贷融资等在内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对于抢抓县域范围内的优质客户将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同时,由于采取批量化操作,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业务成本,提高了经营效益,为县域农行自身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把握县域农行实施“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的重点环节

“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是一个完整的业务链条,包括项目的调查、项目的选择、方案的确定、授权的实施等各个环节,各环节之间既相互联系,环环相扣,又相互区别,相互制约,需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具体来说,需要把握以下几个重点环节。

(一)深入调研,摸清实情。“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是针对现代农业集群化发展而进行的一种金融服务方式创新。由于这种金融服务方式创新还处于探索实践阶段,存在许多不完善、不适应的地方。加上区域产业集群各具特色,在每个项目的选择上,必须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支持项目的实情,才能有的放矢地制订有针对性的差别化金融服务方案。如果没有对支持项目的深入了解和掌握,制订的金融服务方案就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也难以实施,项目实施的效果就可能大打折扣。概括起来,对拟支持项目的深入调研,应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一是摸清项目集群的基本情况,包括该项目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形成过程,是否符合该地区经济发展规划、国家产业政策,是否能获得国家财政支持,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等。二是摸清项目集群内客户的基本情况,包括该项目集群统一平台建设情况、骨干龙头企业情况、项目集群内上下游企业情况、客户近3年生产经营及销售效益情况。三是摸清项目集群内客户金融需求情况,了解掌握项目集群内企业资金需求量、目前资金来源及资金缺口、资金使用的季节性特点、资金运用和回笼情况。四是摸清项目集群内客户已经获得的金融同业支持情况,避免在制订金融服务方案时出现雷同现象。五是摸清项目集群内客户生产经营风险状况,包括风险来源、遭遇风险后是否可以获得财政的补贴、集群内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抵押物情况等。通过深入调研,摸清项目产业集群内客户实情,为制订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打下基础。

(二)度身定做,制订方案。“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中的项目,依托区域内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而形成,每个项目规模大小、客户数量、经营范围等各不相同,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制订金融服务方案时,必须在前期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为每个项目度身定做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方案。在制订金融服务方案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制订的方案必须贴近项目集群实际。要从分析项目集群内客户的特点出发,根据其生产经营规模、产品销售情况、资金使用特点等,确定整个项目的承载主体。承载主体可以是在项目产业集群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的市场主体,或者是在项目中处于核心地位的经营组织者,譬如项目产业集群市场平台、骨干龙头企业等。通过其龙头带头作用,将项目集群的上下游企业连接起来,在项目运作上起到纽带作用。二是制订的方案必须符合项目集群内客户的需要。客户需求是制订综合性金融服务方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制订的金融服务方案必须切合客户需求,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首先,提供融资服务需求。融资服务需求是金融服务方案的核心。因此,要根据项目产业集群内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提供合适的融资服务方案。融资服务方案要减少流程,快捷便利,采取对项目整体授信,抵押、担保工作由整个项目承载主体一次性办结,在项目授信额度内,由项目产业集群内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分批申请使用,减少业务流程,提高用信效率。其次,提供资金结算、投资理财等金融服务,既满足项目集群内客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又增加金融机构的服务品种,提高金融机构的综合收益。三是制订的方案必须符合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当前,金融科技发展迅猛,互联网、大数据等快速发展,为制订金融服务方案提供了新的手段。因此,必须注重运用金融科技手段,使制订的金融服务方案顺应时代发展需要。首先,加快运用“网捷贷”、“快农贷”等基于互联网的金融产品,通过项目承载主体采集项目产业集群内企业生产经营数据。同时,线下通过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专业市场管理方、行业协会等合作,批量获取项目产业集群内企业所需信息,科学论证决策模型,筛选“白名单”,逐步实现贷款申请、审查、审批、发放、收回的全流程线上操作。其次,加快支付结算等现代化建设步伐。抓好“惠农e付”、“惠农e商”等在项目集群内的推广使用,整合现有支付结算渠道和资源,建立起能够兼容线上线下全渠道,兼容网银支付、手机支付、扫码支付、微信支付、POS机支付的强大支付功能。

(三)合理授权,提高效率。“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工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旦项目确定并制订了金融服务方案后,关键在于落实,重点在于执行。否则,再好的项目、再好的方案,也起不到应有的成效。“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由于项目较大,其金融服务方案的制订,通常需要一、二级分行专业团队进行审核把关,但在执行层面,是一级支行及其营业机构,直接与客户联系和接触的也是一级支行及其营业机构的相关人员。因此,一、二级分行应该将项目产业集群内客户的信贷审批、利率审批等权限转授到一级支行,由一级支行组织实施。只有这样,才能缩短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满足项目产业集群内客户的需要。

三、对县域农行实施“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的建议

(一)加强领导,积极实施。一是要加强领导。农业银行一、二级分行尤其是县域支行领导班子,应该把“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工作作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业务经营的重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抓好实施推进。县域支行应成立由“一把手”行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一名分管副行长具体主抓。要研究上级行确定的“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方案,领会精神实质,逐条抓好落实,推进项目尽快落地运作。二是要组建团队。县域支行应抽调由公司业务、个人业务、信贷业务等专业人员组成的精干团队,专司“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工作。对团队运作,专门制订考核奖励方案,向项目团队转授项目运作的相应审批权限,使团队成为推进“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工作开展的突击队。三是要强化督导。县域支行主要领导要定期督导“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工作开展情况,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协调解决。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对在项目推进工作中成效显著、贡献较大的人员,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反之,对工作不力、成效不明显的人员,严厉问责,限时整改。通过有效的考核奖惩措施,有效地调动团队所有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协调配合,形成合力。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重大战略,涉及全社会各行各业、各个阶层,尤其是地方党政部门担负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职责。因此,县域农行在实施“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时,应加强与地方党政部门、经济主管部门、监管部门、行业协会的联系配合,形成实施“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的工作合力。一是加强向地方党政部门主要领导的汇报,讲清实施“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的意义、目的、工作步骤等,争取地方党政部门对实施“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二是加强与地方财政税收、发展改革、国土管理、生态环境等部门的联系与沟通,了解掌握地方相关部门对“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中产业集群项目的发展规划、发展措施及相关支持政策,从而更好地发挥“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的实施成效。三是加强与地方监管部门的联系。及时向区域人民银行、银监局等监管部门汇报,争取监管部门对实施“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工作的优惠政策,放大“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的实施效果。四是加强与行业协会的联系。对与项目相关联的行业协会,及时进行联系,了解行业发展进展情况及相关工作安排,为实施“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三)防范风险,健康发展。县域农行实施“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工作,目前尚处于起始阶段,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探索的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种新的方式,必然有许多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这就要求县域农行在实施“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工作时,注重风险防范,做到稳中求进、健康发展。一是加强监管。县域农行应加强对项目产业集群平台及内部客户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防止资金被挪用到项目以外的其他地方。同时,积极推广“惠农e商”等业务使用平台,确保资金通过平台封闭运行。二是稳步推进。县域农行在实施“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时,因根据项目产业集群平台及内部客户的规模、资金使用特点,确定相应的授信额度,防止过度授信,超过项目产业集群平台及内部客户的需求和承受能力。要防止弄虚作假、形式主义,片面追求项目规模、不注重运作实效,一旦发现苗头性情况,应迅速予以纠正。三是缓释风险。加强与地方财政资金使用的协调配合,引入政府增信机制,对实施“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工作中的风险,通过政府增信,及时进行处置化解。同时,尝试开展农业保险服务“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工作,建立起防范风险的有效屏障。

猜你喜欢

金融服务县域集群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