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学科德育案例研究
——以九年级《墨池记》为例

2018-02-24隋运梅

现代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墨池醉翁亭记岳阳楼记

■隋运梅

一、明确目标,认准方向

在初中语文学科德育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课程的德育价值,导致语文德育淡薄化;脱离文本的理解体悟,导致语文德育政治化;轻视课内外的有效融合,导致语文德育狭窄化。《墨池记》是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篇课文。九年级的学生即将面临自己人生的第一次转折,如果能够探求文章的德育价值,领悟文章的德育意图,拓宽文章的德育视野,必将为一生的发展奠基。鉴于此,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①通过关键句的串联,了解作者所阐明的观点,树立探求文章思想价值的意识;②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受到勤学苦练思想的启迪;③通过课内外资料的关联理解,丰富勤学苦练的内涵,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探求价值,有效落实

初中语文学科实施德育主要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学习活动来进行,侧重于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初中语文课德育的范畴包括:热爱读书、负责任地表达、家国情怀、理想信念、中华传统美德、审美鉴赏与创造、多元文化。

在《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与《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的理论支撑下,“如何实施初中语文学科德育”是值得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首先,明确课程的价值取向,找准切入点,探求课程的德育价值。在此,教师要加强文本的解读,在独立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提炼文本最核心的内容,找准切入点,精设主问题,引导学生去探求文章的德育价值。例如教学《墨池记》 ,我着眼于题目,以“记”为切入点,去探求文章的价值取向。设置“《墨池记》中的记与《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中的记有何区别”的主问题,引导学生去阅读、去探究。其次,借助文本的载体作用,深化落脚点,领悟课程的德育意图。此环节,教师将围绕德育核心且能够引发学生深度思考的关键语段、语句、字词进行品析与交流,使语文学科德育有所依托,又不失语文课堂的意蕴。例如执讲《墨池记》一课时,我抓住重点句子“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品析“羲之之书晚乃善”中重读“晚”还是“乃”和“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中保留与删去“非天成也”的异同。学生在读与思中,受到思想的启迪。再次,重视课内外的资料整合,寻求融合点,拓宽课程的德育视野。教师要树立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的丰富德育内涵的意识,以本节课的德育元素为核心或发散点,进行资源的整合。学习《墨池记》 ,理解“勤奋”,践行“勤奋”是本节课的“核心”。因此,为了增强学生思想的厚重性,我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与课外文段的链接。在《墨池记》中,学生了解了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事迹,明白了“其所能以精力自致”的道理后,教师又拓展到其他两位前辈勤学的故事——杨龟山两肘不离案三十年;张无垢辄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学生便从王羲之的“晚乃善”、杨龟山的“三十年”以及张无垢的“十四年”中,明白“勤奋”并非三分钟的热血,需要的是一份为了理想与信念持之以恒的坚持。二是与传统文化的对接。褒善贬恶、追求崇高的思想品德,向往理想的道德人格,涵养美好的精神情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思想。在此,教师出示韩愈《劝学篇》中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和《进学解》中的“业精于勤,荒于嬉”,再次将“勤”深深地烙在学生心底。接着又从《论语》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和《弟子规》的“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使“勤”以“思齐”为载体,找到了思想提升的融合点。

三、回顾精彩,再现情境——以《墨池记》为例

(一)问题引领

在《墨池记》的教学过程中,我以“记”为着眼点,通过与旧知识的关联,学生忆起《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

师:《墨池记》中的“记”与《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中的“记”有何区别?为什么?(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读书,5分钟的时间小组交流。)

生:《岳阳楼记》是写范仲淹的胸怀。

生:《醉翁亭记》写的是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

师:你能想起《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吗?

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师:这两个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怀?

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达了范仲淹旷达胸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了作者的远大抱负。

师:《醉翁亭记》呢?

生:《醉翁亭记》中欧阳修陶醉于山水美景,同时写出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

师:《墨池记》呢?

生:表达一种观点。

师利用白板展示关于“记”的相关知识。

师: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

生: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生: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设计意图】主问题的引领,让课堂更加高效,小组的讨论交流更具有针对性,使学生产生“头脑风暴”,有利于学生思考能力的锻炼,提升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二)品读体悟

教师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入。

师:同学们请以同桌为单位读一读“羲之之书晚乃善”,比较一下重读哪个字最能体现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生:同桌间朗读与交流。(略)

班级交流:

生:我认为应该重读“晚”,因为“晚”是“晚年”的意思,说明王羲之练习书法的时间很长。

师:王羲之七岁就开始学习书法,到晚年,书法才进入佳境。

生:我认为应该重读“乃”,因为“乃”字体现出王羲之写好书法的不容易。

师:在这里,“乃”是什么意思?

生齐说:才。

师:你能根据你的理解读一读吗?

生:能。

师:请男女同学分别读,男同学重读“晚”,女同学重读“乃”。然后,小组为单位交流哪种最能表现出作者的情感。

生读、交流(略) 。

生:我觉得在“乃”字的背后,能看出王羲之学习书法的过程是十分艰难的。

生:我感觉王羲之特别希望自己能练好书法,但实际上却很难。

师:此刻,老师感觉重读哪个字都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我们从这个句子中,已经体会到了王羲之为了自己的目标,一直在不懈追求、永不言弃、勤奋苦练。

【设计意图】歌德说:“经验丰富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此环节就是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从文章的“字字句句”中做文章,去推敲其深意。

四、盘点收获,寻求突破

在初中语文学科德育案例研究中,学生能够在主问题的引领下,感知文章内容,准确搜索文章信息,树立探求文章思想价值的意识;通过对关键段、关键句、关键词的品读与赏析,学生的思考得以深入。例如教学《墨池记》时,对“晚”与“乃”的比较,加深了学生对勤学苦练的理解,领悟了文章的写作意图;学生在丰富的德育思想内涵的熏陶与感染下,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虽然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但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课程的价值取向问题还需我们站在单元教学或主题教学的角度,从整体挖掘德育元素,避免课堂教学的重复与低效;主问题的设置依然是难点,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围绕德育元素设计主问题撬动学生思维”。不过,无论如何改变,我们必须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来审视课堂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最终实现课程育人的目的。

猜你喜欢

墨池醉翁亭记岳阳楼记
弟弟
洗墨池的风
拥有一种“超能力”
教学内容是实现语文有效教学的基石——以《醉翁亭记》教学为例
田墨池作品
功能对等理论下《醉翁亭记》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岳阳楼记》接受史研究
范仲淹《岳阳楼记》对清代越南使节岳阳楼诗文的影响
八面观音 色相俱足——天一阁藏文徽明小楷《岳阳楼记》解析
《醉翁亭记》课后片段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