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红色教育”实践
——以沂南县马牧池乡中心小学为例

2018-02-24赵万奎董付进

现代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红色教育沂蒙红色

■ 赵万奎 董付进

一、研究背景

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不断地选择、融化、重组、整合中外优秀文化思想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特定文化精神和文化形态,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结果,是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和积淀。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临沂考察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因此,实施红色育人工程,对于当代青少年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决信仰、信念问题,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马牧池乡红色教育资源十分丰富。前期,结合当地丰富的沂蒙红色文化资源,学校尝试进行了一些红色游学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利用重大节日、传统节日、假期组织学生到“沂蒙母亲”王换于纪念馆、山东省战邮纪念馆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校将红色文化课程资源进行积极开发与充分运用,这一措施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精神教育,帮助培养学生勇于改革创新精神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

沂蒙红色文化是在继承沂蒙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以革命性和先进性为标志特征,充分反映沂蒙广大军民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在思想内涵上具有无限的丰富性。目前,学校对沂蒙红色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课程开发与建设,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深挖的潜力。这些,都需要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去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二、基于立德树人的学校“红色教育”内涵及内容

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学校思政和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基于立德树人的红色教育服务与公民道德体系建设、未成年人教育,主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传统教育,使其认真感受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理解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征途中形成的“红色文化”精髓,着眼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情趣,把红色文化引进校园、送进课堂、融入学生的心灵,积极营造红色氛围,把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用红色文化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树立理想,勤俭节约,谦虚谨慎,不怕困难,自强不息,乐于助人”的精神。

(一)传承“红色基因”,构建理念文化

植根于马牧池乡这片红色沃土,让“红色”成为学校文化的基调,用“红色”打亮学生的生命底色,创办一所“红色教育”特色学校。经过充分酝酿,学校提出了“让红色飘香,让红星闪光”的办学理念和“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习创造”的培养目标,让“红色文化教育”在明确的思想和目标引领下,顺利实施。

(二)创办红色教育学校,培育学校特色文化

学校强化措施,不断发掘本地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大力推进革命传统教育阵地建设。第一,建红色宣教阵地,营造红色文化氛围。第二,建红色文化馆室,汇集红色教育资源。第三,建校外活动基地,拓展红色教育空间。

三、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红色教育”实施

经过七年的探索,学校初步实现了“红色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更好地践行立德树人育人目标奠定了基础。经过初步总结,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构建红色课程体系,让红色思想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围绕学校的核心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将“铺设红专之路,助力童星追梦”作为学校课程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规划和实施了“红调基础课程”、“红色德育课程”和“红星追梦课程”为总体框架的学校课程体系,让“红色文化教育”有了可靠的依托。

有机融合,赋予基础学科课程以红色文化基调。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红军精神、沂蒙精神的时代内涵,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小组团结合作能力。充分挖掘各学科的红色育人底蕴,通过形象感染、感情陶冶和潜移默化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鼓励学生向文章中的人物学习,实现教学与红色德育的统一。

突出重点,完善以红色文化为基础的校本德育课程建设。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充分利用校本课程这个载体,发掘红色教育资源,作为红色教育的生动教材。根据本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特色和本校的教学条件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把红色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有机结合起来。

幸福拓展,让学生寻找到自主发展的星辉之路。学校成立革命传统教育办公室,设立了12个社团。学校组织开展了唱红歌等一系列红色艺术教育活动,用唱歌、舞蹈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感染、熏陶。

(二)确立红色课堂教学基调,让书香浸润校园的每一颗心灵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只有植根课堂,红色文化教育才能真正具有生命力和实效性。

课前宣誓,以英雄传人的名义。学校通过入队仪式、“红领巾,我为你自豪”班队会,利用清明节扫墓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让学生学习革命前辈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而英勇奋斗、忘我奉献的革命精神。同时,号召全校各班根据各自优势,确定一种班风、班训和班级管理特色,作为全班同学追求的精神,打造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

资源融合,灵活处理和引进“教材”。为发挥学校红色教育的辐射带动作用,扩大红军小学的影响,形成“以点带面,全面开花”的红色教育格局,以沂南换于红军小学为依托,联合县内周边学校,组建了沂蒙革命老区学校红色教育联盟,发挥红军小学在红色教育方面的优势,带动老区更多的学校,形成红色教育全面开展的局面。

情景创设,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红色研学是行走的课堂。学校把校外德育基地作为学生红色研学的第一课堂。组织学生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组织学生参观德育基地,写参观日记,谈参观感受;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课外红色主题实践活动,追寻英雄的足迹。通过校外阵地活动的开展,使学校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得到有效充实。

(三)开展红色研学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和情感体验

增进体验是对学生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为此,学校积极开展实践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经历中,逐步将红色精神文化化为自身的精神品质。学校构建了“了解家乡历史,参观家乡红色遗址,了解身边的革命故事”三个系列的红色研学实践活动。

红色研学,实地寻访。学校组织学生有计划地参观红色遗址。先后组织学生到沂蒙影视基地、红嫂纪念馆、大青山战斗遗址、孟良崮、红嫂故里、鲁中革命烈士陵园进行研学旅行。通过一系列的研学旅行,使革命年代的事件、人物,真切地呈现到学生的眼前,对他们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在此基础上,组织老革命军人、离退休干部,深入学生中间,为他们讲述亲身经历的革命故事。

交流体验,深化感悟。学校开展了深入学习家乡英雄的大讨论,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熟悉的家乡英雄的故事。每一个孩子为自己找一个学习的英雄,说出为什么向他学习,学习他什么品格。随着讨论的深入,孩子们对英雄的认识由浅入深,逐渐感悟到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战争、激动人心的革命故事和光辉伟大的革命英雄背后的东西,那是一种纯洁的品格、高尚的感情,是一种理想主义的光辉,是一种对信仰的无限忠诚,是一种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大爱。

知行合一,内化成品。学校积极开展走访革命老军人、退伍军人、新老红嫂等对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先模人物主题实践活动。学校举行的红色运动会,设有“独轮车支前”、“红军的扁担”等特色比赛项目,通过这种形式让孩子们理解沂蒙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学生深切体会到战争年代的艰苦岁月和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四、“红色教育”实践取得的成效

七年来,马牧池乡中心小学在前进中收获。她用累累的硕果,让家长放心;她用坚实的步伐,让专家折服;她用良好的口碑,让社会记住。

对外交流,让教育拓展,让红色之路延伸。与时俱进,方可持续发展;只有积极交流,才能不断创新。各种形式的交流让学校不断从外界汲取有用的信息,发展自身,让教育向全社会拓展,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进而熟悉山东沂南换于红军小学。让“红色教育”之路渐行渐远。如2014年4月,临沂市“沂蒙精神代代传”主题教育活动观摩推进会在学校举行。2015年5月31日,“双百四老”捐资助学活动仪式在学校举行,对临沂市“老革命”、“老英雄”、“老先烈”、“老支前”后代中家庭困难的100名学生进行捐助……

硕果累累,让各级领导褒奖、各界认可,社会满意。2015年教师节前夕,临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峰海来学校调研时指出:“马牧池的红军小学突出红色教育,很有特色,也很有成效。”学校的发展得到了中央、省、市、县各级领导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学校也成为临沂市特色学校和全市中小学德育品牌学校,成为沂南县打造革命传统教育品牌、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成绩斐然,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爱是总在默默中奉献,幸福总是在生活中感受。沂南县马牧池乡中心小学着眼于“让红色飘香,让红星闪光”,赢得了众家长的交口称赞。

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军小学五星级学校”、“全国零犯罪学校”、“山东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德耀齐鲁道德基地”等。近期,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办的2017年度全国实验区联席工作会议上,学校以“立足红色文化土壤,培育红色追梦少年”为题,进行精彩的展示和发言,得到了与会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

五、反思与展望

学校在“红色教育”的探索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常有困难相阻,可谓在挫折中步履维艰地前行。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概括为以下方面:

留守儿童增多,附带生源减少。因马牧池乡地处农村山区偏远乡镇,经济条件较为落后,携带子女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留守儿童增多,约占在校生的40%。目前现状是,校园环境和办学条件逐年改善,进城随读学生增多,生源相对逐年减少。

教师群体专业化成长问题突出。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水平与学校发展的要求存在距离。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逐渐扩大,优质师资比例有所稀释,部分教师对学校的特色发展和远景规划要求仍然认识不足。为了适应学校的高品质发展,满足学生、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高质量需求,仍需大力促进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

红色教育,服务于公民道德体系建设、未成年人教育,着眼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情趣,让红色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入学生的心灵,积极营造红色氛围。教育的本质是追寻个性的全面发展,所以马牧池乡中心小学选择了从红色教育出发,探寻素质教育新模式的发展。立足于沂蒙老区红色资源优势,构建了“红色教育”发展模式,为教育界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

目前,我们在思考:这条“红色教育”之路只是短暂的“水中月,镜中花”,还是可以长久地走下去?面对上述问题,学校必将迎来新一轮的教育探索与实践,“红色教育”一直在路上。

参考文献:

[1]陈立华.沂蒙革命文化及其发展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8.

[2]钱初熹.融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的美术教育创新发展[J].美育学刊,2017,(3).

[3]周中亮.基于泉乡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4,(1).

[4]薄存旭.当代中国中小学校组织变革的价值范式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121.

[5]黄志涛.整合校本资源研发国学课程[J].基础教育参考,2015,(5).

[6]周雷霆.知根探源弘扬传统[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8).

[7]周宿峰.红色文化基本问题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4.

[8]杜昱葆.红军小学举办“红色运动会”[N].人民日报,2015-03-11.

猜你喜欢

红色教育沂蒙红色
红色是什么
韩国汉诗中的沂蒙历史名人形象研究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描绘红色沂蒙新画卷
对“红色教育”回归本位的思考
论徐特立思想从“教育救国”到“红色教育”的转变
发挥红色教育阵地优势拓宽思想政治工作平台
改善课堂教学质量, 完善党校红色教育
沂蒙妈妈与八路儿子的母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