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学案助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以高唐县第三实验小学为例

2018-02-24田维军

现代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助学学案改革

■ 田维军

一、“学案助学”课堂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

高唐县第三实验小学自2010年成立以来,即高度重视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然而,审视当时的课堂教学,老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累,“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得不到有效落实,教学质量提不上去。作为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点,打造“生本、常态、高效、低负”课堂教学模式,成为该校领导班子及全体教职员工的共识。

基于此,2011年上半年,学校广泛争取一线教师意见,研究确定了“改革的主体是教师,教师具有改革的决定权”的原则,采取“走出去,引进来,先嫁接,后本土”的方式,先后组织数十位教师赴省内外相关学校参观、学习、取经。学习归来,老师们最大的收获就是所参观学校的课堂教学“简洁高效”。对比之下发现,所去学校硬件设施先进,所有教室都有多媒体,为高效课堂提供了物质保障。而当时的第三实验小学还是以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为主,硬件设施明显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要让孩子学会、学好,一是要有时间,二是要有方法。于是,学校领导多次召开领导班子及骨干教师会议,反复研讨论证,并请教县教研室专家指导,借鉴名校经验,结合本校实际,确定了“学案助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和原则。那就是课堂要关注全体学生,由关注怎么教到关注怎么学,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学案”为载体,采取“先学后教,顺学而导,小组合作,当堂达标”的教学方式,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提升教师组织教学的能力、研究课标的能力、研究教学法的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及管理教育学生的能力。

二、“学案助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所谓“学案助学”就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主线,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适时指导点拨,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学案助学”的定位抓住了两个关键字,那就是“学”和“助”。“学”是学生的学,学习的学;“助”是帮助的助,借助的助。“学案”就是帮助学生架构知识系统,理清学习思路的方案。它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把握学习目标与重点、训练技能、掌握方法。“学案”一般由同年级同学科教师集备完成,数学和英语学科以学习目标、旧知回顾、预习新知、课堂训练、当堂达标为主,辅助于学生的预习、先学。

三、“学案助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过程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为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学校制定并带领全体教师学习高唐县第三实验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三年规划》 、 《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制度》 、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细则》 、 《课改实施奖励制度》及《课改教师达标要求》等一系列课改相关制度。一系列文件的出台,既是约束,也是激励和引领,目的是为了保障课改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系列激励措施地出台,极大地激发了老师们参与课改的积极性。首先是开展同研、同备、同上一节课活动。即各年级组根据教学进度及“学案助学”模式确定每周同备课题,抽签确定教师上展示课。之后,备课组成员围绕“学案助学”模式展开说课研课活动,总结得失;其他教师据此在本班再上同一节课。这样,通过同备、同上、同研、同评一节课活动,不断积累“学案助学”课堂教学经验。在同研、同备、同上一节课的基础上,学校教务处还组织课改小组教师开展立标活动。

在“学案助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过程中,老师们发现课堂改革虽然关注了单元整体教学,但是单元主题不明确、单元练习不能涵盖,单元教学节省了实践,学生的课外阅读却没有具体的依托。当时,恰逢全县范围内大力推行第一实验小学的“单元整合、多课渐进”的教学模式,这种单元整合模式正好弥补了我们语文“学案助学”的不足。于是,学校领导召集语文骨干教师再次进行研讨论证,将语文的“学案助学”调整为“单元整合、多课渐进”。语文学科在借鉴第一实验小学的课改经验时,首先确定课改年级和课改教师,并派课改教师到一实小进行两周的跟岗学习。跟岗学习期间,上午听课,下午实践尝试。跟岗结束,老师们加大教研力度,进一步完善本校的语文课堂教学。之后再由其他年级的年级组长带领本年级教师进行学习,将课堂改革推广到全校。

百舸争流千帆竞,众手栽花满园春。课改取得了初步成功,课堂发生了巨大变化,老师们都积极要求加入课改行列,课改实现了由点到面的转变。学校适时组织达标教师给全校教师上展示课,让老师们进行观摩学习。同时,各年级推荐自己的课改达标教师人选,由课改小组成员深入年级进行指导。在课改教师的带动下,全体教师都参与到课改中来。为了让课改更加深入,学校开展了“学案助学”得失研讨会,小组组建研讨会,让老师们围绕“学案是怎么用的”、“学案是否引导了学生的学,是否帮助了学生的学”、“小组的组建是否合理”、“是否做到了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等问题进行讨论、交流。会上,老师们人人发言,交流收获,提出疑惑和改进的措施。课改小组成员根据这些问题共同商议对课改工作进行总结、修正,再进行第二轮探索。

经过反复尝试与探索,学校课堂改革教学模式逐步形成。课堂上,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既是一种学习形式,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环节。小组成员分工明确,“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组内氛围和谐、团结协作、相互帮助、共同进步,没有争吵和闹不团结的现象出现,组内后进生要有人帮扶,“一对一”结对子,共同进步。完善的小组建设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供了保障,“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成为课堂主流,小组评价机制的不断完善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四、“学案助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成效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促进了学校校本教研的有序及有效开展,学科教研由定期教研变为随时教研。“学案助学”模式也形成了比较科学的流程:(1)研制学案:同年级组教师集体教研,依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要求,结合学习内容及学生具体情况,对一般学案的各环节进行合理取舍,制定适合本节课的学案。(2)学生探究:学生在学案的引领下进行独立学习和探究,也可以请家长帮忙。学案一般在课前或自习课上完成。(3)小组交流展示:学生在独立学习、完成学案的基础上,上课时首先进行小组交流,之后进行小组或个人展示;班级展示时,生生之间通过讲解、提问、补充等方式解决疑难。(4)教师点拨指导:教师认真倾听学生发言,准确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适时给予提示、点拨或总结。(5)练习提升:“课堂练习我认真”和“达标训练我最棒”就是通过练习的方式深化学生的认知,发展学生的能力。对这两个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情进行必要的取舍。

课改以来,学校于2012年5月、2014年6月先后两次举办全县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观摩活动。活动中,市县与会专家对“学案助学”课堂教学改革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改革得到了参会教师的广泛认可,部分学校联系我校协作推广。

五、反思及展望

使用“助学案”教学能够改变以往教师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说教模式,将学生“被动学”转变为“主动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一是有些教师不能很好地进行“助学”,不善于启发学生,不会创设条件,启发学生思考;二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问题,让“兵教兵、兵管兵”成为一种习惯,成为教师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三是注重学生课前预习要充分,通过凭借“学案”进行学生自主预习、生生互助的预习。只有课前预习的充分到位,才会有课堂展示的精彩。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课改的道路永无止境,我校将继续深入研究“学案助学”教学改革,在学案的设计与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机制与策略方面,加大研究力度,集思广益,众力行远,向着理想的数学课堂一步步迈进,继续在课改的路上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助学学案改革
乡愁导学案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比例尺(一)”导学案
关爱·帮扶·助学
为助学一诺千金
郭万里“三帮”助学子
瞧,那些改革推手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