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儿童性心理研究现状及对策

2018-02-22姚淑梦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儿童性对性性心理

姚淑梦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四川 610000)

1 学前儿童性教育现状

每个学前儿童在生活中都会提出这些问题,“我从哪里来?”“妈妈是如何生下我的?”。一直来,对个体性教育的关注多强调在青春期,实际上,幼儿期的性教育对个体的身也健康发展有着独特的作用和意义。在进入青春期之前,儿童的性心理一直处于十分低下的水平,性激素分泌量也极少,但并不是说儿童对性的认识是完全没有的。[1]孩子到了三岁就会开始好奇人身体的奥秘,特别是看到异性朋友上厕所的不同方式之后,更是加深了这个疑问。

2002 年,联合国对儿童虐待的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近2亿的儿童(18岁以下)受到了强迫性行为及其他形式的性暴力,同时家庭性虐待现象在多个国家都存在着。在近些年,有关儿童性侵犯、性虐待、性别角色海乱等新闻也屡见报端。可见,当前儿童的性状况颇令人担忧,应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放眼中国,南京南站候车室猥亵女童案、重庆某医院大厅猥亵女童案、“媲美欣”系列猥亵儿童视频案……接二连三曝光的猥亵儿童、儿童色情事件,让儿童遭遇性侵害这一儿童保护问题一再进入公共视线,引发广泛讨论。面对这些缺乏判断能力、心理不成熟、处于弱势的儿童,性教育应该如何进行?受侵害儿童的救助和后续安置该如何处理?可见,性教育永远不嫌早。性教育几乎是反性侵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但总有家长拘泥于儿童遭遇性侵的发生率,认为儿童性侵知识少数事件,离自己的生活很远。但“这种孩子人身受到侵害的事,它发生了一件就是一件。就算是它只占了统计上的0.01,可是却占了这个孩子生命的全部。”让每一个儿童接受性教育以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建立正确的态度,并且能够识别危险,用恰当的方式保护自己样的教育不该被搁置。现阶段传统性教育中的儿童观需要转变,当前儿童的性状况颇令人担忧,应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学前儿童的性教育是幼儿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健全人格教育的一部分,因此学前儿童的性教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在儿童的学龄前的这段时间,幼儿园是幼儿生活的重要场所,无疑也是幼儿接受性教育的重要来源。

它不仅有利于幼儿获得科学的性生理知识,而且有利于幼儿建立正确的性别角色,更能帮助幼儿解决性发展过程中的异常状况,为后期的性教育奠定一个比较好的基础。通过开展早期性教育,对学前儿童传授科学的性知识,有助于幼儿从小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形成健康的性心理,还有助于推动精神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幼儿期开展性教育必不可少,而在幼儿期开展性教育,幼儿园和家庭是其开展的重要的场所,其中幼儿在幼儿园学习和生活的时间很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渠道之一。因此,幼儿园性教育的成功与否,对幼儿将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2 学前教育儿童性心理健康

2.1 学前儿童性心理的概念

性心理的概念目前众说风云,霭理士定义性心理为:在性生理的基础上,与性征、性欲、性行为有关的心理状态与心理过程,也包括了与异性交往和婚恋等心理状态。[2]国内也有专家学者以大学生青少年为研究对象,认为性心理是关于性问题的心理活动,是主题有关性生理、性对象及两性关系等的反映。性的心理涉及对性的认识、性的情绪体验、对性行为的控制等与性有关的一切心理活动,性心理的结构包括性感知、性思维、性情绪、性意志四种基本成分。[3]

用青少年或者成人的性心理概念来分析学前儿童的性心理是很不严谨的。学前儿童性心理还正在发育也可以说刚刚开始发育,性心理还处在萌芽期。国内外的一些学者的研究认为,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了解幼儿自身对性相关的知识、行为与感觉的感知(包括主观感受、解释、认知和情感)。到了青少年对于其的研究可以更多的集中于对性价值、性兴趣、性态度和性行为方面的研究。[4]

2.2 学前儿童性心理的发展

幼儿的性心理发育具有两个特点:自发性和好奇性。人们有时会看到3-4岁的幼儿玩弄、抚摸或者暴露性器官,这是一种自发现象,并没有性目的。这一阶段的儿童看到接吻和拥抱或者听到带有性意识的谈论,这些是比较常见的行为。在这一时期,幼儿还会做一些角色扮演的游戏,例如有“爸爸妈妈宝宝”等等,带有故事情节的有性别特征角色的游戏。

这一阶段,幼儿对怀孕、生殖等行为都表示好奇,能够认识到这些事出现但不理解生育的原因,如今的孩子可不如以前的小孩子那般的“好骗”,特别是男生和女生到底有什么不同呀?为什么她是坐着尿尿,为什么我可以站着尿尿?为什么只有女孩子才可以生小孩呢?为什么男孩子不能生小孩子呢?当幼儿产生提问时一般情况下都得不到正面的准确答复,因而更增加了幼儿的好奇。幼儿在这一时期一般都没有接触过关于成人的性行为的相关行为,还未意识到男人和女人需要通过性交行为才能怀上小孩。幼儿在大班基本都能了解男孩和女孩的生理区别。在现代的幼儿园中在,许多小孩在5岁以后就会开始萌发人生中第一次对异性的“爱恋”,但这个阶段,有学者研究表明幼儿表现“对异性很感兴趣”。

一般情况下,青春期是性生理和性也理成熟的时期,但是会出现很多性生理、性心理、性伦理之间不平衡的状态,这都需要通过性教育来解决,所以大家对于青春期性教育是支持和认可的。但是如今对幼儿期的性教育大家的关注度不是太高,尤其是对对口的幼儿教育机构-幼儿园的性教育重视程度更不尽人意,学前儿童的性教育发展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近年来儿童性心理研究的重点逐渐由性心理、性行为的描述和评估以及性心理从生到老变化过程的研究专向性心理、性行为与完整个人的其他心理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决定性心理、性行为的诸因素的研究。如,Hayes(1995)认为,早期身体认知能力发展较好的儿童在成人后更能对个体财富做出积极和健康的决定。[5]

3 学前儿童性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滞后原因及策略

3.1 学前儿童性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滞后原因

先天的染色体组织和生理结构知识决定了幼儿的性别,但是如何发展性心理和进入性角色幼儿期是至关重要的。幼儿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飞跃时期,也是性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但在现代社会,学前儿童的性教育发展仍非常滞后,纵观历史及相关文献,笔者认为有以下四种原因:传统性价值观、成人对性教育相关知识的匮乏、社会缺乏对幼儿性教育的理解以及不良的社会网络环境。

普遍的传统的价值观认为性是淫乱的、污秽的、禁忌的。不适宜在公共场合谈论关于性的内容,更不要提性教育。在现代社会很多家长,想要对幼儿进行性教育,但大多数都难以启齿,所以选择逃避或者欺瞒。出于习俗原因,文化思维方式,都使得大多数成人“谈性色变”,他们认为小孩子是一张白纸,不懂性,而性教育反而让孩子对于性“开窍”,从而“污染”孩子,发生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的事情。对很多家长而言,性教育就是一个潘多拉盒子。

第二,在我国,因多年性禁锢,成人很难获取科学正确的性知识,大部分国人对正确的性科学知识、性健康知识、性道德知识,知之甚少。据调查,“性无知”在中国人中存在还较为普遍,因此开展性教育,普及性科学知识逐步受到了社会的重视。

除了社会价值观及成人对性教育知识的缺乏以外,对幼儿及幼儿性教育的不理解也是学前儿童性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滞后道德重要原因之一。根据调查,在笔者随机采访幼儿家长及教师时发现,约百分之三十的教师及家长认为在幼儿期进行性教育是没有必要的,多数教师及家长认为性教育应在幼儿10岁以后开展,认为等孩子到了10岁左右,对性自然而然的就了解了,不需要特别去教授,持这种“无师自通”论的成人认为,性欲是人的本能,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自然会寻找伴侣、结婚、生子。同时,还有部分成人认为过早的进行性教育,可能会造成性刺激,从而诱发青少年性犯罪或产生幼儿对性过于关注的问题。

国内反而同色情和反性侵的立法上存在很大程度的空白,网络儿童保护体系亟待完善。传播儿童色情的网站、贴吧乃至社交媒体账号刚被封,换了个名字又再出现。制作、传播儿童色情的人因为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仍大行其道,愈加猖獗,致使现阶段儿童自身的性意识错乱,性教育难以开展,社会大众对儿童性教育的认识度还处于“避讳”的阶段,社会环境有待提升。

3.2 学前儿童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在当今社会,学前儿童的性教育发展还有很多成长的空间,笔者从实践性的角度出发,本文着重讨论在儿童的学前阶段,性教育的内容及主要途径。

(一)学前儿童性教育内容

学前儿童性教育的内容选择主要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幼儿自身的身心发展;社会的需求;性教育知识本身。选择的内容要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及其需求的基础上,遵循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原则,能够促进幼儿达到更好水平。同时,教育所培养的人才需要适应社会,让幼儿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因此在内容选择是应注重社会的需求。最后,在选择性教育的内容时也要注意要选择有价值的性知识,使幼儿能够吸收足够的“养分”。

在内容建构方面,可以从了解身体结构,培养讲究卫生习惯,性别概念及角色发展,自我保护意识的建立这几个方面进行设计。3-4岁小班的幼儿学习了解身体结构及了解两性生殖器官的差异,注意身体器官的卫生记忆良好的如厕习惯,能够通过外形辨认性别,男孩一般短发喜欢穿深色衣服,女孩头发偏长,喜欢穿裙子,幼儿要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及隐私部位。4-5岁中班的幼儿了解身体器官的功能,认识到日常习惯中要保护自己的外生殖器官(例如,女孩如厕后要从前往后擦拭等),培养男孩坚强,勇敢等男性特质性格,女孩善良温的特质,幼儿需学会在遇到危险,有人侵犯到自己的隐私部位时,知道大声呼救或使用电话寻求帮助。5-6岁大班的幼儿了解随着年龄的变化,外形和衣着的改变也不会改变性格,遇到意外擦伤等情况能够临时处理自己的伤口保护自己,在遇到侵犯时,懂得出了父母之外可以打110报警电话。

(二)学前儿童性教育的主要途径

(1)绘本的出版及陈列

故事,是幼儿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而绘本则是这充满教育性意义活动的载体。在当今社会,中国出版的关于幼儿性教育的图书相对较少,也缺乏一些系统的,让幼儿充满兴趣的性教育图书。相对较为出名的是德国及美国的性教育图本,例如我从哪里来(Where did i come form?)、Who has what?等。因此,国内性教育绘本的书写出版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中国的幼儿园中有很多图书角,而根据笔者的观察5家幼儿园研究发现,只有1家有关性教育绘本的陈列。因此,幼儿园也应加强对性教育的认识,并且在相应的图书角投放或展示相关的绘本内容及节选。

(2)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活动是幼儿园开展性教育的主要途径。通过教师讲解、师幼对话、开展游戏等多种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向幼儿传授性知识,帮助幼儿树立科学的性观念及培养健康的性习惯及正确的性行为,让幼儿接受比较全面的性教育内容。教师在课堂中也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身也发展特点和具体的教学情境,借助图片、影像、图书等多种玩教具,生动形象地开展幼儿园性教育。

(3)家庭的渗透

“家园共育”是一种理想的教育方式。幼儿出了在幼儿园的时间,其他大部分都和家庭成员一起度过,因此,在幼儿园中开展性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发挥家庭生活的教育功能。家长通过给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布畳有教育意义的环境等,或者在日常什么中提及关于性知识的内容,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获得潜移默化的性教育。

(4)媒体的“适度”、“适当”报道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传媒在性教育事业发展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人的性知识获得都来自于报刊书籍、电视节目及互联网。这些文化媒介在给予了我们大量的性教育资源的同时,也携带了一些不健康的信息,使幼儿过早接触或接触到了错误的性知识,从而影响了今后的性观念。因此,学前儿童性教育健康的发展需要整个社会的“协助”。媒体应适度、适当的报道性相关知识,或采用更有效的方法管理视频广告等的投放,保证幼儿能够接收到更适当的信息。

[1] 吴阶平.青春常识图本(p25-26页).[M].上海.上海出版社

[2] 霭理士.性心理学[M].上海.三联书店

[3] 张进辅.现代青年心理学[M].2002.重庆出版社

[4] 郑治国.刘建平.学龄期儿童性心理研究现状及展望.[J].心理学探新.2017.37-2

[5] 郑治国.刘建平.学龄期儿童性心理研究现状及展望.[J].心理学探新.2017.37-2

猜你喜欢

儿童性对性性心理
心理护理对肿瘤介入治疗患者生存质量及负性心理状态的影响
比对性阅读法在小学语文课后阅读链接中的运用
认知性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用“东方红”和“新锋尚”诠释少先队政治性与儿童性——东方红小学少先队品牌建设两例
我国儿童性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你的性爱观从何而来
福莫特罗与沙丁胺醇治疗儿童性哮喘的临床效果比较
浅谈青少年性心理网络色情问题凌浩
怎样克服性厌恶
初中生性敏感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