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日报》与《洛杉矶时报》对特朗普访华前报道的对比分析

2018-02-22

新闻传播 2018年20期
关键词:中国日报时报洛杉矶

(西藏民族大学外语学院 陕西 712082)

2017年11月初,美国总统特朗普开始了上任以来的首次12天5国亚洲行。11月8日下午,特朗普结束对韩国的访问,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邀请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特朗普总统首次访华,也是中共十九大闭幕后中国接待的首次国事访问,中国非常重视,全球媒体也都聚焦关注此事。

新闻媒体报道的要求是尽量客观、公正,而事实上,由于不同的意识形态和思维模式,形成中西方不同的新闻报道模式,因而话语权的归属成了报道中意识形态领域争夺的重点。“Halliday认为,语言以社会符合、社会事实和社会实践的形式反映出作者的信念和价值取向。”新闻语篇的语言是意识形态的表达形式之一,通过措辞、句式、标题等各种形式反映写作人的社会态度,暗示其社会倾向性,本文以2017年11月7日《中国日报》和11月3日《洛杉矶时报》中两则新闻报道为例(都是围绕中美两国元首会晤进行预测),对比分析两则英语新闻语篇的异同。

一、中美两则新闻语篇的文本对比

《中国日报》作为中国和世界相互了解的重要窗口,是国内外首选的中国英文媒体,也是国外媒体转载率最高的中国报纸,而《洛杉矶时报》是美国西部最大的对开日报,其影响力与地位仅次于《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被称为美国的第三大报,通过对比中美两大知名媒体对特朗普访华前的报道,可以看出双方的态度及对热点问题的关注异同。两则新闻的文本对比如下:

(一)标题差异

新闻报道最醒目之处首先是标题。《中国日报》使用的新闻标题是“Trump’s visit to bolster trust”(特朗普的访问会加强信任),副标题是“Stage set for candid talks,positive results starting on Wednesday”(坦诚交谈的舞台已经搭好,周三开始会有积极的会晤结果);《洛杉矶时报》的新闻标题是“Trump is about to learn that China couldn't care less about America First”(特朗普很快将获悉中国对美国第一非常在意),其潜在意思是中国一直想超越美国第一的位置,把美国作为对手。

(二)报道基调不同

《中国日报》的报道基调十分积极,这从相关词语可以看得出,比如“positive”(积极的)一词出现3次,副标题中也使用了该词,还有“candid”(坦诚的)、“con-sensus”(共识)、“friendship”(友谊)、“boost mutual understanding”(促进双方理解),由此可以推断出中方对会晤预期达到的目标持肯定态度。而《洛杉矶时报》的报道词汇偏向消极否定,比如“brag”(吹嘘)、“stroke”(给…一击)、“authoritarian”(权力主义者)、“aggressiveness”(咄咄逼人)、“little gains”(收获很少),字里行间流露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似乎会对美国第一的时代造成冲击(“stroke American egos”),并且美方对会晤预期的目标也不抱太大希望,整篇报道明显地表达了其消极态度。

(三)信息源选择

《中国日报》信息源广泛,涉及到analysts,the 19th NCCPC,vice-foreign minister,Bloomberg,a news briefing,deputy head of the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既有相关分析人士、政府官员、官媒,还有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网站等,观点来自中国社会多个层面,信息源比较广泛。《洛杉矶时报》的信息源主要是Donald Trump’s Twitter,TV interview,Xi’s party address,Xinhua,Robert Hormats,主要是美总统特朗普的twitter、中国官方媒介、美国官员等官方媒介,并且对十九大报告断章取义,就只言片语进行曲解。

(四)关注焦点问题

1.此次中美两国元首访谈发生在党的十九大圆满闭幕之后,世界媒体瞩目中国,所以两则新闻都提到了刚结束的十九大。《中国日报》提到十九大选举了新一届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为中国未来几十年的发展规划了宏伟蓝图(“drew the blueprintfor the nation’s developmentin coming decades”)。《洛杉矶时报》则提到,在上月党代会闭幕时习近平当选为中国领导人,威望是从毛泽东时代以来其他领导人无与伦比的,同时在习的敦促下,中国的领导阶层同意了打破中国长期以来奉行的不称霸全球的政策。在其203分钟的大会讲话中,习声称中国已为成为世界“军事强国”做好准备(the People’s Republic was ready to become a“mighty force”on the world stage),暗示中国威胁论;提到中国将进入一个“新时代”,或许就是美国第二的时代,认为中国的发展会威胁美国的地位。

2.关于朝核问题,《中国日报》提到热点话题“Korean Peninsula nuclear issues”(朝鲜半岛核武器),两国都关注朝鲜半岛去核化问题及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希望各方共同努力避免造成加剧紧张趋势的活动或言论。《洛杉矶时报》提到,特朗普在北京不仅希望取得朝鲜核问题及中美贸易的进展(“hoping for not only progress on North Korea and trade issues”),而且希望习近平的势头和威望能够传给他一点,后面又提到,中国或许会承诺些未定的合作(“unspecified cooperation”)去解决朝鲜核武器威胁问题,并对中国的行动提出质疑。11月8日《洛杉矶时报》的另一篇报道提到,“North Korea has been the dominant topic”,截至目前,朝核问题一直是特朗普本次访问亚洲的主要话题。

3.《中国日报》大幅报道了中美经济问题,如中国副外长郑泽光说到,“只要秉承互惠互利的原则(“uphold the principle of mutual benefit”),将会取得双方经济关系的进展。”根据Bloomberg网站的报道,约40个公司的代表期望随着特朗普的访问能够签署美国投资项目的协议,并且郑泽光副外长就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提出具体的建议,美国应该增加对中国的出口和投资,而不是限制从中国进口物品,因为贸易战会导致中美双方的损失(“a trade war would result in losses on both sides”)。《洛杉矶时报》提到总统特朗普希望中美贸易问题取得进展,然后大幅报道中国的政治问题和军事问题,比如习的领导地位提升及其在十九大会议上的讲话,从军事角度去解读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对经济会谈结果不报太大希望,提到“tough negotiations”(棘手的谈判),认为在特朗普访华期间主要议题取得有意义成果的可能性很小。

4.关于会晤结果预测,《中国日报》提到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金勇的观点:特朗普的访问会促进双方政治信任(“the visit will boost mutual political trust”),因为此次访问良机可以让特朗普更好地了解中国在新时代的政策;在过去数月,两国总统在全球及地区事务之间密切、频繁的交流及个人友谊,为开展双边关系起到了促进作用。《洛杉矶时报》开篇是特朗普总统在Twitter上面发消息祝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地位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上有了显著的提升,在电视上吹嘘他和习是有史以来最好的“总统关系”(the best“president-president” relationship),配图是2017年4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访美期间在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同美国总统特朗普散步时的照片;后面话锋一转,提到中国会发现特朗普前后表现不一致,新华社曾要求特朗普停止其“情绪发泄”(stop his“emotional venting”),对两国元首关系质疑;接着写到,无论特朗普受到多么热情盛大的欢迎,中国都是为自己的目标服务的,最终特朗普取得有意义的访谈收获可能性很小,只有特朗普在其社交媒体上称其访问是“历史性的”,文中的怀疑及讽刺意味不言而喻。

(五)措辞方面

《洛杉矶时报》暗示中国威胁论,提到习主席地位的提升、中国的咄咄逼人与美国特朗普的挣扎、华盛顿的无力、美国的衰退形成鲜明对比,中美国际地位及作用有了逆转(“the role reversal”);中国首次开放海外军事基地(“open overseas military base”),扩展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构想,把中国的影响从太平洋延伸到地中海。该报道歪曲基本事实,比如“he proclaimed a“new era”for China”,习主席在讲话中提到中国进入新时代,《洛杉矶时报》则解释为新时代或许就是美国第二的时代。该时报还引用主管经济工作的前副国务卿Robert Hormats的观点,“习认为中国会引领全球化下一阶段和全球经济秩序的变革,他认为发展方向应该并且将更多地由北京而不是华盛顿来引领。”

二、中国媒体提升话语权的策略

在西方媒体拥有很大话语权的当今世界,中国媒体应该如何应对和报道各种事件,向世界传播一个正面积极的形象,提升自己的话语权,这是中国媒体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要主动宣传中国的政策和主张,对敏感话题和热点问题不回避。比如:用英语解释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中国进入新时代(a“new era”for China)的含义及背景;提高中国媒体的知名度,扩大其在海外宣传的影响力,让世界了解中国真实的对外政策。

其次,注意传播渠道的多样性,通过各种媒体形式宣传中国,而不单是报纸、广播等媒体;除了官方渠道,以纪录片、电视、电影等多种形式报道中国的发展和变化,让西方了解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初衷,而不是像《洛杉矶时报》所报道的“谁能声称拥有沿岸岛屿的主权问题”(the question of who can claim the islands off its coast)。

再次,报道手法要适合西方受众的心理,从微观视角出发,以独特的角度选择切入点,使新闻报道更多地去关注普通平凡的中国民众,增加信息源的广泛性,让西方受众相信中国媒体。

结语

通过对两则新闻语篇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中国日报》关于特朗普访华前的报道基本持乐观态度,希望中美在主要问题上达成更多的共识(“reach more consensus”),减少分歧,《洛杉矶时报》则以负面的报道来解读中国的十九大报告,对双方领导人的会晤不抱很大希望,说明美国的一些知名媒体对中国存在误解。《洛杉矶时报》关于中国政治方面的报道也偏离事实,隐晦地暗示,中国地位的提升会带来威胁,宣扬“中国威胁论”。总之,中国社交媒体要对国内外热点问题积极发声,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逐步消除西方媒体的误解。

猜你喜欢

中国日报时报洛杉矶
150多名游客“失踪”,韩担心免签被利用
漫画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中国不同时期生态建设对比研究
——以2001年和2018年《中国日报》生态文章为例
老飞人
挑战洛杉矶
欢迎来到洛杉矶!
《京华时报》2017年1月1日起休刊
潮流时报
洛杉矶之旅 从艺术到美食
《中国日报》欧洲版荣获英国“最佳国际报纸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