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2345”工作机制,助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

2018-02-18张坤

中文信息 2018年12期
关键词:工作机制创新

摘 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是脱贫攻坚中五个一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之一,如何让搬迁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播州区播南街道办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中进行了有效探索,创新出“2345”的工作机制。

关键词:创新 工作机制 易地扶贫 搬迁安置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12-0-01

播南街道办辖4个社区(白龙社区、后坝社区、青山社区、莲花社区)85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5.07万人,是遵义市播州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之一,自2017年以來,播南街道党工委为认真贯彻落实脱贫攻坚“1+10”文件精神,实现搬迁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感党恩”的目标,坚持党建引领,以创新“2345”工作机制,助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工作。

一、搭建“两个平台”,提升智慧管理水平

一是搭建社区便民服务平台。白龙社区党总支在安置小区设立党群服务中心,开设党务、合医等5个服务窗口,建设综合会议室,做到“群众有反映,工作有回应”,群众反映事情“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党支部创新“八个一”(建好一个搬迁安置小区、探索一条渐进搬迁路子、张贴一张帮扶连心卡片、配挂一幅故园旧房照片、精准落实一个就业岗位、组织一次社会爱心帮扶、开展一系列综合培训、配备一块“菜园子”)工作法,为搬迁群众提供暖心服务。整合资金129万元,在小区安装监控摄像头36个,电子防盗门207个,把治安防范措施进一步延伸到群众身边,解决了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最后一公里”问题。二是搭建“智慧党建”APP升级管理服务平台。对“智慧播南”进行升级维护,增加功能模块和服务内容,将移民安置小区405户1808人的户籍人口信息、党员群众活动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各类信息发布、群众诉求通道等内容在系统平台上设置单独模块,突出服务管理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精细化。使安置点群众通过手机客户端了解惠民政策、熟悉办事流程、参与社区事务,快速融入社区大家庭。党务居务工作网上的全面公开,扩大了移民群众知情权、畅通了表达意见诉求的自由渠道。

二、完善“三个阵地”,强化组织覆盖

一是完善支部阵地。青山社区马桥移民安置小区现已入住17个镇乡的贫困户421户、1894人。为让群众留得住、快融合、能致富,青山社区党总支将第三支部办公阵地迁移至安置点,把4名党员安置对象纳入支部,从移民中选举7人担任楼栋长,并选举居民代表3人。同时还从安置点移民群众中推选优秀的人选作为培养和发展对象,现已吸收3人为入党积极分子,另有21人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二是完善群团组织阵地。组建移民联合工会,健全了工会组织机构,将18-55周岁的女性、男18-60周岁的男性居民吸入到工会组织中;建立青年之家,为小区年轻人活动提供必要场所;设立四点半学校,添置儿童读物500余册;设立卫生服务中心、警务室,向居民提供卫生健康、安全全天候服务等;三是完善群众活动阵地。协调建成小区群众多功能活动室,添置桌椅220余套,完善音响、投影等辅助设备,为召开群众会、举办就业技能培训、开展小区群众性文体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完善了小区文化广场及健身设施建设,就近选派有一定专长的文艺爱好者组织小区中老年人开展跳舞、健身等活动,小区居民自行组建了1支广场舞蹈队伍,经常性地开展演练。

三、建强“四支队伍”,增强服务能力

一是建强志愿者服务队伍。社区以党员干部为主体,动员积极分子和社区“五老”人员组成了40余人的志愿者服务队。服务队与义工协会一起,定期开展环境整治、交通劝导、困难帮扶等服务,针对搬迁群众不会用电、用气、不会用洗衣机等问题,志愿者入户进行“手把手”传授,开展志愿帮扶180余人次,成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的一支重要补充力量。二是建强民工服务队伍。社区对排查出来的200多名民工分类登记,建立社区“民工之家”,实现了对民工的组织化管理,使其成为参与社区文明创建、服务居民的一支生力军。三是建强业主委员会队伍。小区通过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由他们帮助解决居民反映的下水道排水不畅、墙体漏水等问题,从而有效地加强了小区物业公司与居民之间的联系。四是建强结对帮扶队伍。按照“一帮一、一帮多”方式,迁出地镇(乡)和迁入地街道130名干部职工与安置点421户移民“点对点”结对,定期走访。目前,帮助协调解决生产生活困难22件次,帮扶资金达3.5万余元。

四、完善“五个机制”,筑牢基础保障

一是完善居民议事机制。建立完善小区居民列席议事会、居民议事会成员会前意见征集、居民议事会决议复议、居民议事会决议结果公示等制度,切实保障居民参与议事权利。二是完善联席会议机制。建立了支部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居民代表会、物管公司、迁出地镇(乡)和区直“10个部门”“六方联系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通过联席会议机制解决小区绿化、设施维护、日常保洁、群众教育、创业就业、就医就学等问题。三是完善自我管理服务机制。发挥支部阵地堡垒作用,引导支持小区业主委员会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履行职责职能,回应业主提出的合理诉求和重大关切,协调有关各方解决小区管理、居民个人存在的现实问题。同时业主委员会接受居委会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四是完善关怀扶助机制。成立马桥移民安置小区困难帮扶救助基金,基金用于对遭受重大天灾人祸家庭、因患重、特、大病或其他原因致使生活特别困难家庭等进行救助,对与小区居民利益密切相关的公益事业、公共设施维修维护的投入以及小区移民创业就业扶持、“春晖行动”、先进事迹表彰等;五是完善双亲结对机制。建立个人帮扶、单位帮扶和社会帮扶等机制,街道干部职工至少1人帮扶联系1户小区移民;单位建立工作职能对口帮扶,根据移民生产生活所需,主动落实部门工作责任。今年以来已投入80万元,建立完善党群服务中心等安置小区阵地建设,并明确4名人员开展服务;7月引进贵州丽文服装有限公司入驻安置小区,开设近200平方米服装制造厂房,帮助解决就业30余人。区卫计局在安置点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移民群众328户1515人。

作者简介:张坤(1970.1-),女,汉,贵州遵义人,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党建。

猜你喜欢

工作机制创新
构建县域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研究
高校党组织和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研究
浅谈检律良性互动关系中检察机关工作机制的构建与优化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机制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