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课堂教学对学生自主性的培养

2018-02-18卞清清

基础教育参考 2018年23期
关键词:李尔王稀盐酸笔者

卞清清

2017年,笔者前往英国埃塞克斯郡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教学交流。期间,认真观摩了该校初中及高中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六十余节教学课,对英国教师培养学生自主性和独立性的方式和方法感触颇深。在此,分享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三节课。

一、善动情,演出心中的《李尔王》

在十一年级的一节英国文学课上,教师事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了文本并搜集了大量背景资料,在此基础上,以小组的形式分别扮演《李尔王》中的核心角色,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李尔王及其三个女儿的资料,依据文本且跳出文本,自行设计对白进行表演。于是,便出现了原本专横暴虐、刚愎自用却变成了“流浪叫花子”的李尔王;出现了口蜜腹剑、贪婪忘本的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也出现了因不愿阿谀奉承而一无所得,却忠孝两全,但最终死在父亲怀里的小女儿考狄利娅。在表演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个性、需求和发展愿望;课堂上的“多边活动”比比皆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处处可见,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笔者发现,虽然教师讲得很少,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了自主学习,通过表演,体悟到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混乱时期,伦理道德的崩坏,人们之间出现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等,从而对作品《李尔王》所要传达的“城市里有暴动,国家发生内乱,宫廷之内潜藏着逆谋;父不父,子不子,纲常伦纪完全破灭”观念自然地产生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使笔者联想到,很多教師习惯于把讲解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认为把知识“给”学生就是最好的。哈佛大学教育哲学家凯瑟琳·Z·埃尔金(Catherine Z. Elgin)教授提出了教学意蕴的三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是“为了信息传递而教”“为了知识而教”和“为了理解而教”,很好地诠释了教师应如何“给”。教师如果只传递知识,而不给出充足的理由,就是灌输。教师不能仅仅把信息或知识“塞”进学生的脑中,而应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教会学生掌握认知方法,从而形成一个相互支持的认知网络。在笔者所观摩的这节戏剧课上,教师通过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和独立性,在活动中实现了更深刻的理解,达到了“为了理解而教”;教师提供了指导,但“给”的知识却很少,使学生从自主学习活动中得到了更多。

二、勤动手,试出绚丽的焰色反应

在十年级的一节化学课上,主要内容是“焰色反应”。这节课让笔者,一名英语教师对化学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们围成一圈,大家或站或坐,有的学生还直接坐在了课桌上。显然这种活跃的课堂气氛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在这里很常见。教师没有直接讲解焰色反应的理论,而是利用准备好的实验材料和器具,如铂丝、酒精灯、稀盐酸等,做起了示范。期间,教师仍然讲解得很少,只是提醒学生关注做实验的步骤和实验中火焰的颜色,并随时进行提问。教师把嵌在玻璃棒上的铂丝放在稀盐酸里蘸洗后,问学生:为何在焰色反应的实验中,要使用稀盐酸而不是硫酸?有的学生回答:因为稀盐酸比硫酸安全并容易找到。随后,教师分别用稀盐酸和硫酸做了对比性实验。学生们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在这个实验中使用稀盐酸,是因为金属氧化物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物在灼烧时易气化而挥发;如果用硫酸,生成的硫酸盐沸点很高,会使少量杂质不易被除去而干扰火焰的颜色。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没有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思考和讨论得出了答案。即使学生刚开始走了弯路,但通过这样的教学流程,他们也可以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这使笔者深刻体会到,教师完全可以少讲一些,或不必直接将知识传达给学生,但是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主动求知,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自主探究,在主动学习中得到成长。如果教师一味地进行知识灌输,容易使学生进行背诵记忆等低水平的学习,过多依赖文本而忽视形成知识或得出结论的过程,不利于形成科学的探究精神,在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就会出现欠缺。

三、巧动脑,秀出自己的速度与激情

在十一年级的一节工程课上,三五个学生为一个小组。学生要用电脑软件绘制赛车模型,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设计。学生们的设计样本经教师认可后,再前往制作车间,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亲自动手,使用数控设备完成一系列铣削、切割、打孔、修边等加工过程。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动手为主,期间不时有学生向教师提问,教师会及时予以解答。

在这节工程课上,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融洽的教与学的关系,这种关系,更有利于师生在同一个教育平台上进行互动探究。这使笔者认识到,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做中学,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体会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这种发动学生青春活力的做法诠释了课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从三个层面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一是承认和尊重学生的自主能力,并鼓励他们大胆创新;二是采用以学生为中心并有利于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三是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都充分考虑学生的自主需求,并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地满足不同认知水平学生的需要。

如果将教师置于知识传授者的地位,而将学生作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哪怕在一些强调动手的课程中,教师也会为了保证完成教学任务而习惯性地减少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这样自然会减少学生犯错的可能性,同时也减少了学生在错误中摸索成长的经历。有些教师总是不放心学生,生怕自己讲得少了,学生就“学不会”,恨不得把全部知识都传授给学生。殊不知,“知道知识”对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个体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要敢于放手,以避免学生“读死书”“死读书”。教师要为了让学生“理解”而教,并让学生对当前的理解水平保持适当的批判性。

英国的课堂教学具有借鉴意义,但我国教师在借鉴时,要结合国情、校情和学情,不能完全照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放在首位,但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为不同的学生提供差异化的指导,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最终帮助学生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责任编辑   郭向和)

猜你喜欢

李尔王稀盐酸笔者
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设计
On the Imagery of Heath in King Lear—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rchetypal Criticism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The Challenge to Samuel Johnson’s Literary Theory
话剧《离去》
死亡与救赎
鸡蛋在稀盐酸中沉浮实验的探究
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实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