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优质均衡发展 努力办高品质教育

2018-02-18周应华

基础教育参考 2018年23期
关键词:扬州市普通高中全市

周应华

新时代赋予了教育新的使命。随着江苏省扬州市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全市基础教育已从教育基本均衡向教育优质均衡迈进。当前,教育的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与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近年来,扬州市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为引擎,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为契机,坚持办高品质教育、建高品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为建设“强富美高”的新扬州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一、在保障水平上发力,不断优化教育环境

1.推进教育现代化

围绕全市教育工作“十三五”规划,扬州市不断加大财政投入,着力改善办学条件,保障教育优先发展,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2017年度,全市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综合得分为86.1分,达到了省定目标。

扬州市政府出台了《扬州市中心城区中小学及幼儿园布点规划(2012-2030年)》《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实施意见》《关于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促进优质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方案》《“十三五”幼儿园建设方案》等文件;全面实施合格学校建设工程、素质教育提升工程、教师专业成长工程和教育集群帮扶工程等,大力促进区域办学条件均衡、校际教育质量均衡和城乡师资队伍均衡,有力地促进了城乡义务教育均衡一体化发展。在推进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中,扬州市有44.29%的学校已达到省定办学标准;2011—2017年,全市累计投入39.79亿元,新(迁)建幼儿园及中小学校92所,校舍面积达95.49万平方米。

2.做好教育帮扶和关爱工作

扬州市连续多年发布教育民生“一号文件”,聚焦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17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教材费和作业本费共计1.3亿元,发放义务教育生活补助2782.41万元、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1269.6万元、中职国家助学金320.6万元;全市新招收中小学宏志班26个。目前,宏志班教育已覆盖全市8个县(市、区、功能区)共计17所中小学,现有宏志班85个、学生3142人。全市残疾儿童受教育率也达到了99%以上。

扬州市创立了市区中小学生社区学习辅导站,组织公办学校骨干教师利用节假日无偿到社区为学困生进行集中辅导;市区16所辅导站坚持每周开展一次辅导活动,每年辅导学生近万人次。确保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享有“同城待遇”,100%拥有公办学位。实施“54321”农村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全市已有2.56万名留守儿童得到社会各界的关爱。所谓“54321”,即对留守儿童的基本信息、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健康状况、父母及监护人联系方式做到“五清楚”;对留守儿童在安全上优先教育和监管、学习上优先帮助和辅导、生活上优先关心和照顾、活动上优先参与和指导,做到“四优先”;坚持与留守儿童本人、远在他乡的儿童父母、在家照看儿童的第二监护人保持“三沟通”;对留守儿童实行班主任和“代管家长”协同管理的“双管理制度”;建立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帮扶“一对一机制”。

3.强化校园安全管理

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与防控机制,制定并发布了关于加强校车安全管理、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加强校园的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大力推进“市平安校园示范校”创建工作。首次为市直学校购买校方责任保险附加无过失责任保险(四万余名学生受惠),2017年全市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

4.规范中小学招生行为

规定义务教育学校不得举办重点校,坚持均衡编班。2017年,全市义务教育起始年级招生班额一律控制在55人以内;到2020年,全市将全面消除义务教育阶段56人以上的大班额现象。坚持以公平、公正、规范的原则做好高中招生,公办普通高中学校坚持属地招生原则。从2015年开始,全市热点高中招生计划的70%定向分配到区域内所有初中学校。各公办学校坚持免试政策,严格按照划定的施教区招生。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近入学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公办小学免试、免费就近入学比例为100%,公办初中免试、免费就近入学比例达到95%以上。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育才实验学校等热点民办学校,还采取了网上公开摇号与自主招生相结合的办法。

二、在优质均衡上发力,大力推进教育协调发展

1.普惠发展学前教育

目前,全市幼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99.3%。全市有公办园209所、普惠性民办园38所,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占比达82.9%。其中,有225所幼儿园已创办成省优质园,有81.4%的幼儿在省优质园就读,位居全省首位。

建立市级统筹机制,以县为主、县乡(镇、街道)共建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不断优化学前教育布局,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印发了《扬州市促进幼儿园普惠发展实施方案》等28项配套文件,引领、指导学前教育健康发展。自2011年起,共评选出市级学前教育先进乡镇(街道)72个,有2个县、市被评为2015年“江苏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县(市、区)”。

2.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

2017年,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的入学率和巩固率均保持在100%。制定并实施《扬州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建设实施方案》,坚持示范区引领、先行区推动、样板区促进,所辖6个县(市、区)现均已创成“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有311所中小学创建成了“省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占总数的91%。

全面加强学校精致管理,连续13年召开学校精致管理现场推进会;连续14年开展学校“常规管理百校行”,每年对300多所学校进行明察暗访。实行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和薄弱学校组团办学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3.优质发展普通高中

現在,全市34所普通高中全部达到省优质标准,其中,四星级普通高中19所、三星级普通高中11所。如今,在省三星级及以上高中就读的学生比例达94%。

2017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普通高中质量提升的目标和路径,在提高教师工资收入水平、提高教师津贴标准、加快化解高中债务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政策,为全市普通高中优质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在提升服务水平上发力,切实加强职成教和社会教育

1.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一是市政府成立职业教育集团。将中心城区的中职学校纳入集团作为八大专业成员单位,在招生就业、教育教学管理、专业建设、师资培训、名师培养、学生考核等方面都实现了统一管理。助力扬州市小微企业“双创”工作,组建行业培训中心,开展针对小微企业员工职业能力提升培训活动,与集团职业院校共同建设公共实训基地项目。

二是大力推进双创教育。在江苏省率先成立“双创”教育教科研中心组,各校按规定开足“双创”教育课程,三星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的“双创”课程开设率达100%。强化校企合作和订单式培养,优化职业院校新学期的专业设置,提高招生专业与本地产业发展的吻合度,使全市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不断扩大职业教育规模,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

2.规范发展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聚焦富民。制定“五个一批”创建标准,将建成2个省教育服务三农高水平示范基地、2个省标准化学习苑和2个省“社区教育品牌项目”;创新开展“职业教育活动周”和“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截至2017年底,全市的社区学院、居民学校以及69家社区教育中心全部达到省定标准。

3.加强社会培训机构管理

对社会培训机构严把“入口关”,严守“年检关”,严格“管理关”。对符合布点规划,基本符合办学条件的机构,积极给予帮助与支持,在规定时间内给其发放办学许可证,形成了公民办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强化对社会培训机构的督查,会同民政局、人社局、工商局和消防支队等部门,联合开展强化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行动。

四、在提高教育质量上发力,全面推进立德树人

1.实施高品质德育

在全市中小学组织“感恩·励志教育校园行”“三走进”和孝德教育等一系列活动;开展“八礼四仪”养成教育、“小学生18个基础好习惯”教育和“小学生核心素养展示月”活动;创新开展仪式教育,打造扬州德育新品牌。定期评选扬州市中小学特级班主任,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和津贴;连续多年评选“百优十佳”班主任、开展班主任基本功比赛,不断提升班主任队伍专业素质。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城乡中小学校均配备不低于48平方米的心理辅导室,各中小学每两周开设1节心理健康教育课。如今,全市有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776名,已有多所学校发展成国家级(1所)、省级(10所)、市级(10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2.全面提升学生素养

持续开展城乡中小学生互动体验活动,全面推进小学、初中大阅读活动,大力实施“五个一百工程”,即:让扬州学生在12年基础教育中“阅读一百本名著,背诵一百篇名篇,了解一百位名人,欣赏一百首(幅)名曲(名画),观看一百部优秀影、视、剧”,全面提升学生素养。加强艺术教育,按照要求开齐上好音乐、美术等课程,积极创建艺术特色学校。

3.大力实施“青少年茁壮成长工程”

“青少年茁壮成长工程”被列入2017年、2018年扬州市委、市政府的民生“一号文件”,主要内容:小学、初中学生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分别不得超过6小时、7小时,小学不得要求学生8:00前、初中不得要求学生7:30前到校;严格保证体育锻炼时间,小学和初中确保每天安排一节体育课或体育活动课,同时每天至少安排一次体育大课间活动,确保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认真组织好全市中小学生阳光体育田径、足球、篮球、排球、游泳等系列竞赛活动。强化“青少年茁壮成长工程”实施情况的督查与考核工作,不断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保障全市未成年人健康茁壮成长。如今,“基于大数据背景下扬州市义务教育段学生健康提升的实证研究”课题已入选国家级重点课题。2018年,扬州市青少年茁壮成长工程先后两次在教育部召开的相关专题会议上作经验交流。

五、在强化师资建设上发力,着力聚焦高端引领

1.积极构建师资队伍培养机制

连续14年实施师德师能双“百千万工程”,每年以“百名校长、千名骨干和万名青年教师”为活动主体,培养“四有教师”。积极选树推介师德典型,充分发挥师德在考核中的作用,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创新教师队伍培养机制,成立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发展中心,建立教师培训专家库。严格实施5年一周期的不少于360学时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每年组织3万人次以上的市级以上教师培训。

2.大力实施高端人才培养工作

自2008年扬州市在江苏省首创市特级教师评选工作以来,先后评出(推评)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14人、正高级教师84人、省特级教师217人、市特级教师202人、市特级班主任20人,以及学科带头人、中青年教学骨干、教学能手若干名。

一是以“领雁工程”打造名校长、名教师队伍。从2012年起,扬州市组织开展为期2年的“名师、名校长‘领雁工程暨省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培养工程”。

二是以“高研班”打造学科领军教师。相继开办语文、数学、英语三个高级研修班,加大名教师培养力度。

三是以高端平台打造顶尖专家。每年选派近1500名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和省级培训,选派150名优秀管理者和教师参加出国培训,着力培养专家型人才。同时,还派出多名校长和名师参加“长三角中小学名校长高级研究班”和“京苏粤浙卓越教师高级研修班”培训项目。

四是以“团队”建设促进教师集群成长。近年来,先后建立了44个“中小学名师工作室”、15个市教育名师工作室,大力加强导师团建设,全市现有800多位名师依托“名师工作室”进行“带徒”;在全省率先将市教学研究室、市教科所合并升格为扬州市教科院,以此凝聚专家合力,打造科研团队,共研教育课题,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3.着力加强师资均衡配置

一是深入推进“县管校聘”体制改革。市、县两级教育主管部门对义务教育学校人员的聘用管理、培养培训、考核奖惩、绩效分配、交流轮岗和档案管理等实行统一管理。

二是积极推动义务教育学校的教师和校长交流常态化、制度化、公开化。积极引导优秀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2017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共有81名校长、2381名教师(含骨干教师760名)参加了轮岗交流。

三是大力扶持薄弱学校教师发展。每年组织120多名省、市特级教师到农村开展送培送教活动,受培农村教师近1万人次。立足乡村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实际,建立11个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坚持结对组团多元发展,实施城乡学校网上结对,有近3万名教师实现了线上交流、线下互动;优质学校与邻近相对薄弱的学校“组团办学”,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下一阶段,扬州市教育系统将继续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紧紧围绕推进公平和提升質量这条主线,致力于办高品质教育、建高品质学校、育高品质学生,努力书写新的教育篇章,为建设教育强市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   张慧籽)

猜你喜欢

扬州市普通高中全市
普通高中
我的发现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普通与特色同步发展
教育部要求各地防止建设大规模普通高中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