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只管生,不管养,小心孩子变逆子

2018-02-18周公子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18年12期
关键词:隔代祖辈孙子

周公子

最新调查显示,进入“二孩时代”,祖辈逐渐成为带娃的“主力军”,隔代抚养也再次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父母都去哪儿了?这样的养育对孩子到底有怎样的影响?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糟了,女儿竟然不认我这个妈了,我还怀疑她有自闭症!我到底应该怎么办啊?”昨天,当我收到顾女士的这条私信时,哪怕隔着遥远的网络,都依然能感受到她的焦灼扑面而来。

顾女士说,半年前,她把两岁半的女儿托付给母亲抚养,然后自己就外出打工了。前两天,她好不容易换到几天假期,就急匆匆赶回家看望女儿。谁知,女儿见了她,把头扭到一边,脸色冷冷的,只顾埋头把玩一只旧小熊玩具,谁喊都不理。顾女士急了,就用手拉了一下女儿,说:“妈妈跟你说话呢,你怎么一声不吭啊?”这下好了,女儿尖叫一声,“啪”地扇了顾女士一巴掌,转身跑了。

顾女士目瞪口呆,惊讶于眼前的小女孩竟与半年前那个亲热的小甜心判若两人。可是,为什么她会变成这样?顾女士百思不得其解。

其实,顾女士孩子的状况,跟我国20%的独生子女一样,属于“隔代抚养”。这种养育方式解放了双职工父母的时间,所以被不少家庭长期采用着。甚至有些父母干脆管生不管养,让孩子从断奶开始就在不同的祖辈家庭之间流转,居无定所。可怕的是,没有一个人觉得这样有问题!

然而,隔代抚养不但有问题,还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如果父母不注意,隔代抚养将成为孩子人生早期一条糟糕的起跑线。其中,下面几种情况需要特别注意。

奶奶姥姥轮着养,孩子易缺安全感

许多家庭选择隔代抚养,本质上是因为父母很忙,没时间带孩子。然而,因为老人的精力也有限,所以很多家庭会协商“轮流带”,让两家老人接力,你带一下,我带一下。

然而,这种方式方便了大人,却很容易对孩子的心理发育造成影响。而且,孩子越小,影响越大,就像上文顾女士的女儿,之所以半年就性情大变,跟她经常在姥姥家和奶奶家轮流生活关系很大。

有人说,小孩子不是“吃百家饭”才容易养大吗?为什么“轮流带”会出问题呢?其实,生命的早期是一个人安全感形成的阶段。如果身边的依恋对象是稳定的,回应是及时充分的,这个人就能形成比较稳定的安全感,相信自己是被爱的,亲人是不会随意抛弃他的。

而“轮流带”的弊端则是迫使孩子经常更换依恋对象。由于孩子很小,不能完全明白亲人为什么要离开自己,所以,他们体验到的往往是一次又一次被抛弃:刚刚和妈妈建立感情,妈妈就不要他了,把他塞到姥姥身边;刚刚适应了姥姥,她又消失了,迎来了陌生的奶奶……

“被抛弃”的体验多了,孩子就无法放心地把感情交给别人了。相反,他们倾向于封闭自己,活在可控的自我小天地里,终日与想象為伍。只有这样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才是安全的。

如果一定要建立关系,孩子会选择那些看起来稳定的人或物,比如顾女士女儿的旧小熊玩具就是她的重要寄托。除此之外,她是谁都不想搭理,不愿亲近,因为在她的体验里,这些人都靠不住。

应对方法:

自己生的孩子,最好自己带。因为在自然规律里,母亲和孩子的连接是最为紧密神奇的。孩子有需求,母亲往往能第一时间感知到,并马上做出回应。所以,亲生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抚养者。如果换了别人,就不一定有这份敏感了。

如果一定要隔代抚养,父母至少要保证孩子的照顾者不会经常更换。比如,请一方老人把孩子带到3岁,然后上幼儿园,中间不要换人。在此期间,父母也要经常关心孩子。这样,孩子安全感的养成才会有保证。

女性祖辈带娃,小心男孩变“娘”

在隔代抚养中,单纯依赖女性祖辈抚养的比例特别高。

我们常听说“奶奶姥姥带孩子”,却较少听到“爷爷姥爷带孩子”。这和我们传统的“女主内”观念有关,养育孩子这种“内事”,在很多祖辈看来就是一件纯粹的女人活儿,男人是不沾手的。

然而,孩子性别意识要健康发展,就需要身边“阴阳平衡”。他需要同性长辈示范“我该是怎样的”,也需要异性长辈示范“另一个性别是怎样的”。这样,他才能形成清晰的性别意识。

如果孩子只由奶奶姥姥来抚养,他就只能耳濡目染到一个性别的气质。很明显,这种偏差对男孩子的影响尤其大。我们读历史时,常说汉献帝是“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所以养成了一身窝囊的气质。这就是身边缺乏阳刚的榜样所致。

就算是女孩子,长期只跟着女性祖辈生活,也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这种单调的环境会导致她无法在生活中和男性做长期、深入的互动。所以,她可能知道世上有男人,却不懂得男人。在日后与男性的交流中,她会面临更多的挑战。

应对方法:

如果女性祖辈作为主要抚养人,那么父母自己,尤其是父亲就更不能完全缺位了,有空儿就要跟孩子互动,把男性气质传递给孩子。

此外,父母可以和老人商量,帮助孩子发展朋友圈,让孩子多和外界交流,通过与不同性别的好朋友互动来获得平衡的性别意识。

隔代溺爱,孩子宠坏

不少父母会感受到“老人不宠儿子宠孙子”的现象十分普遍。隔代溺爱,有时会把孩子惯得没规矩,长大后也很难适应社会。那么,为什么老人容易隔代溺爱呢?其实,这跟他们的两种心理有关。

一是老人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年轻时,他们抚养儿子女儿,角色定位是“父母”,是抚养者,也是监督者,内心有一份责任感,背负着保证家族血脉传承的任务。所以,他们更注重对孩子的管教。

然而年老后,很多老人觉得,自己辛苦了一辈子,应该“含饴弄孙”了。这时,“含饴”就多了一层自己享受的意思,是老人逗孙子玩,其乐融融的甜蜜景象。有了这一份心理追求,老人就更容易去顺着孙辈,让孩子开心,自己也开心。如果这个度把握得不好,就会变成溺爱。

二是涉及老人的自我补偿心理。许多老人童年时物质生活非常匮乏,要吃没吃的,要玩没玩的,许多欲望被压抑下来。孙子出生后,老人容易把内心那个“童年的自己”投射到孙子身上,无形中希望通过补偿孙子来补偿自己。所以,他们会拼命满足孙子各种有理无理的要求,只要看着孩子满意,自己就开心。一不小心,这种自我补偿就会变成溺爱了。

应对方法:

平时,父母就要持续和孩子联系,保证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地位不动摇。这样,父母的价值观才能耳濡目染地传递给孩子,不至于让孩子只受老人单方面的影响。

如果父母发现老人的养育方式有问题,要及时沟通,纠正偏差,不能指望“孩子长大就会懂事”。必要时,父母要把孩子重新接回身边管教。毕竟,这是父母自己的骨肉,有义务亲自对孩子的童年负责,对未来负责。这既是人性,也是为人父母者毕生不可推卸的责任。

猜你喜欢

隔代祖辈孙子
爷爷奶奶来“听课”
父辈和祖辈的情感故事,分外美丽
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
孙子壵
调查
孙子列传
助教带动“夕阳”之爱
孙子垚
孙子垚
隔着代,相亲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