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的创新策略研究

2018-02-18崔玉印

关键词:实验方法教学效率初中物理

崔玉印

【摘要】  初中物理是学生接触物理知识的开端,良好的教育方法不仅能有效将物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物理思维和实验能力。而物理实验是学力物理知识验证相关理论的技术手段,创新和改进实验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初中物理教学效率,对学生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物理思维的形成均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实验方法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12-022-01

0

初中物理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主要是以自然规律和生活现象为基础的基本物理知识为主要授课内容,这与高等物理有明显的不同。初中物理具有基础性特征,其涉及的知识内容完全来源于现实生活,如电磁感应、电磁热效应等,是一种具体、实在、简单的基础自然科学。因此教学中很多物理现象具有极强的规律性和可预测性,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和再现,而物理实验教学同常規理论知识教学又有明显不同,物理实验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可以有效验证物理理论知识的同时,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探索物理规律的积极性,从而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理论,掌握物理知识。

1.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内涵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试验教学的有效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不仅是教学方法的一种类型,更是丰富教学内容的关键。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实现手段和内容,在实验中可以验证很多物理知识,再现许多物理现象,是探究物理知识和物理原理的一种直观、可见的教学方法。

物理实验是以物理知识为内容的一种教学载体形式,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实验的过程中,反复验证某一物理知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掌握的不是单一的物理知识,而是一种可反复适用的物理探究手段,这个过程是实践的过程,是创新的过程。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还会养成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的习惯,这对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物理思维习惯具有积极意义,最终有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2.物理实验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在早期的传统初中教学实践中,以教师为主导的“填鸭式”课堂占据较大比重,教师往往是以教材为依据、板书以及习题为手段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侧重于物理理论知识的传递,很容易达到“教”的目的,但无法确保学生“学”的结果,并且在“填鸭式”教学模式下,教学活动会失去所谓的趣味性,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教学质量也因此无法保证,长期以往将不利于学生自身发展。

而实验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探索式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完成实验项目,学生在自主动手的情况下探究物理知识、验证物理理论。同时初中物理相对基础,实验流程相对简单,只要学生弄明白其中原理则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实验并再现,因此从课容和课程安排上来说,实验教学能够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物理学习习惯和自主创新的实验精神,有利于同时实现学生自我成长、自我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及独立思考能力的锻炼三重目标,更有利于教学达成新课标要求。

3.初中物理实验方法的创新策略思考

3.1实验方法上的创新

物理实验需要建立在一定物质基础之上,即需要相应的设备和器材作支持,最基本的有烧杯、试管、导线、电容等,实验的方法也已模拟现实环境、再现实际现象为主要实验方法,因此其具有一定局限性。如果无法获取实验相关用品或无法通过实验再现某物理现象则该实验将无法进行,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成熟,很多传统实验教学中无法完成的实验内容均可以实现,利用计算机设备模拟实验流程、模拟实验环境,在超常规容量和速度的计算量支持下于虚拟状态下完成实验同样具备可操作性和探索特征。

3.2组织形式上改良

传统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往往是以一个集体(可能是一个组也可能是一个班)为基础展开,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担任讲解人员和主导人员,这种实验教学具有一过性特点,即学生只可能在实验中验证某一理论或规律一次,试验结束后即进入新一轮的学习,这种教学是不温故而知新这一理念的,如果对组织形式稍作调整即可将“一过性”实验教学调整为循环型,比如将一个集体划分为三部分,将一个课时分为多个阶段或安排多个课时进行一次实验教学,首先教师对全体学生进行一次演示和讲解,然后由第一组和第二组成员展开实验,由第一组负责给第二组演示和讲解或共同完成,然后在安排第二组和第三组成员进行实验,一组演示和讲解,另一组动手操作,最后由第三组和第一组进行实验……可以参考比赛中的循环赛制模式进行组织。这样一名学生可经历至少一次操作多次演示和讲解的过程,这样就可以避免传统实验教学“一过性”的弊端。

3.3内容上的调整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最常见的就是学生利用有限资源将他人完成的实验再现后验证某理论的真伪,虽然也称之为实验,但其本质上更像是模仿或移植。为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精神,教师可事先不进行演示,单纯讲解某一理论或公式,然学生自己进行实验设计,教师仅负责点评或建议,从而尽可能开发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吴应军.探讨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16 (5).

[2]韩爱昌.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7 (8) :64.

猜你喜欢

实验方法教学效率初中物理
前元音发音研究实验方法
物理“蒸发吸热”教学设计与实验方法研究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论花样游泳运动员选材和初级教学模式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培养乐学情趣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