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混合式ESP翻转课堂模式的构建

2018-02-16曹小芹鲁阳阳

文教资料 2018年33期
关键词:专门用途英语混合式翻转课堂

曹小芹 鲁阳阳

摘    要: 信息技术应用于英语教学势不可挡,混合式ESP教学逐渐得到推广。当前混合式ESP教学不够普及,构建有效的混合式ESP教学模式研究不够深入。本文以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基于信息技术的旅游英语教学模式构建探索为例,以学情分析为基础,基于信息化情境深入探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资源的构建、任务型和案例型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小组合作性教学活动的实施及形成性课程评价方式的确立,最终构建混合式ESP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 混合式    专门用途英语    翻转课堂

一、引言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使得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更加丰富,也使得英语教学模式、能力评价发生了变化。专门用途英语(ESP)指与某种特定的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旨在培养学生在目标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蔡基刚,2004:22-28)。当前国际上流行的以内容为依托的外语教学实践证明,ESP教学是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蔡基刚,2012:70-76)。与通用英语相比,专门用途英语更加注重学习者需求,考虑学习者的专门领域知识、专业领域学习体验及相关的认知和学习过程;同时 ESP课堂需要使用与学习者专业领域相关的任务和活动(Duddley Evans, 1998)。信息技术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逼真的语言环境和充足的教学资源,满足了专业英语教学的需要,混合式ESP教学逐渐得到推广。将信息技术高效应用于专业英语课堂逐渐成为研究焦点之一,但目前国内研究中对于混合式ESP课程教学模式研究的细节较少。本研究以国内某旅游类高职院校《旅游英语》课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信息技术,探讨混合式旅游英语翻转课堂模式的建立,不斷提升ESP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二、理论基础

1.混合式学习理念

混合式学习是将互联网与数字媒体学习和课堂形式结合起来的一种正规教育方式(Friesen, 2012),结合以往教学和数字化学习(E-learning)两者的优势(何克抗,2014)。教师注重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资源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使教学效果得以增强。教师可在线上提供资源、发布内容、在线答疑,学生可通过在线平台自主学习、自我测试、反馈问题;而在线下,教师可以分析需求、设计任务及反馈评价,学生可进行成果展示、互动交流、知识内化及学习反思(刘婧,2016: 95)。国外研究已证实混合式学习融合了建构主义、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教学方式,有助于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翻转课堂理念

翻转课堂是技术变革带来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又称“反转课堂,颠倒课堂”,从教学组织角度而言,这意味着教师将知识片段化,利用信息技术制作教学视频,学生课前观看视频中教师对分层知识点的讲解,课中通过师生和生生互动完成作业以将知识吸收内化,课后学生可利用微视频进行复习巩固(周平,2015:72)。翻转课堂实现了教师与学生角色的翻转,学生学习自我管理意识大大增强,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体;实现学习过程的翻转,“知识传递”由学生通过课前在线学习完成,“吸收内化”通过在课堂上师生和生生互动完成;实现教学环境的翻转,由传统的以教室为主转变为线上线下共同的学习环境。何克抗(2014:5-16)认为翻转课堂能体现混合式学习的优势,更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有助于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能促进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研发。

三、混合式旅游英语翻转课堂模式构建

旅游英语课程属于专门用途英语范畴,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强调四原则,分别是需求分析,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及真实性原则;另外,任务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是ESP课程常用的教学方法(Duddley Evans, 1998)。学习者未来使用旅游英语时,其与客户的个人交流非常频繁(Alcaraz Varo etal, 2000:13)。旅游业的国际化发展对从业人员的英语沟通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旅游英语教学中,教室只是学习发生的场所之一。以上都是旅游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需要考虑的因素。本研究将以旅游英语课程具体的一单元“秦淮河水上游览英文讲解”教学实践为例,探索混合式旅游英语翻转课堂模式的构建。

1.学情分析

需求分析是专门用途英语的重要特征,也是课程开发和修订的关键过程(Basturk, 2004; Dudley-Evans and St.John, 1998; Kim, 2008; Robinson, 1991)。因此,本研究进行了学情分析。本研究中的旅游英语课程面向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学生学习需求分析显示,学生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英语和导游知识基础,善于利用网络资源,但导游英语词汇和句型储备有限,个体差异较大,涉外导游讲解技巧相对薄弱,对面向公众讲解存在畏惧心理。

2.混合式ESP教学资源及情境设计

教学资源及情境是实现教学目标、实施教学活动的载体,在混合式ESP教学中,教学资源包括线上线下的资源。本文以第二单元“秦淮河水上游览英文讲解”为例,展示了混合式理念下的教学资源设计。如表1所示:

3.翻转课堂教学活动

“秦淮河水上游览英文讲解”一课呈现了翻转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知识传递”由学生通过课前完成教学网站在线学习任务进行;知识的“吸收内化”则是在课堂上通过一系列互动任务完成,教师在课堂上给予有效辅导与引导;课堂上师生生生互动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基于知识的“能力延伸”通过课后任务拓展的景点实地讲解进行。

(1)课前“知识传递”,如表2所示:

(2)课中“知识吸收内化”,如表3所示(以任务1和任务3为例):

(3)课后知识拓展

课后知识拓展则继续以任务形式进行。任务为:假如您被聘为秦淮河风光游国际推广大使,请为水上游秦淮设计一段约3分钟的现场导游词,同时以小组形式至现场录制英文讲解视频,上传视频至课程网站平台,成为共享资源。根据教师上传的评价标准体系,全体学生在平台上参与评出最佳推广大使。

4.混合式ESP翻转课堂成绩评价方式

课程评价机制是促进混合式ESP翻转课堂获得成功,高效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学生在职业情境下应用专业英语能力的关键。在旅游英语课程中,学生线上学习的成绩占总成绩的50%,具体比例为音视频和文本资源学习占10%,在线作业(音视频)占10%,在线测试占15%,讨论答疑占5%,在线展示及活动占10%。

该评价比例体现了课程教学的形成性评价,充分促进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

四、结语

混合式ESP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串联起课堂内外,使得教师对学生学习全过程有监控、有指导,同时能达到专业英语对工作场景的要求。音频、视频学习与文本学习的教学方式更符合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真正做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以学生为本。本文以旅游英语为例,探索混合式ESP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期为同类院校的ESP课程教学提供些许借鉴。

参考文献:

[1]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22-28.

[2]蔡基刚.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定位研究[J].外语界,2012(2):70-76.

[3]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5-16.

[4]刘婧,李瑛.基于SPOC的ESP课程设计和评价机制研究—以财经英语课程为例[J].西华大学学报,2017(3):93-101.

[5]周平.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翻转课堂及其理论基础溯源[J].外语电化教学,2015(3):72-76.

猜你喜欢

专门用途英语混合式翻转课堂
护理英语课程需求分析与研究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