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校哲学专业学业指导的调查分析

2018-02-16周露平周巧

文教资料 2018年33期
关键词:实证分析

周露平 周巧

摘    要: 高校哲学专业的学业指导是综合性高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体现综合性高校的综合实力所在。通过对江苏省扬州大学哲学专业学业指导现状的调研分析,科学展示哲学学业指导的概况,探析其中的问题与不足,并分析数据,提出哲学专业增强学业效果的改进措施,为综合性大学推进哲学专业的学业指导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哲学专业    学业指导    实证分析

本文调研江苏省扬州大学的哲学学业指导情况,调研主要围绕哲学学生的学业指导情况、学业指导的直观认知、高校对哲学专业的学业指导的支持程度、对未来开展学业指导工作的期望等方面,形成数据与结论,希望为学校推进哲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实证数据参考与实践指导建议。

一、关于大学哲学专业的学业指导的调研概况

本次调研通过问卷形式进行,调研问卷主要集中于哲学专业的学业指导情况,主要包括专业信息、课程设置、专业学习、学习指导和职业指导五个板块,共有102名学生参与本次问卷调查。参与调研的学生性别比例为男生19.92%、女生80.08%,基本上覆盖该校近4年来哲学专业的学生。

本次调研的核心是哲学专业的学业指导情况:一方面通过学生自身的认知数据,详细了解他们在基础学业与专业学习、学习动机与学习行为、学业管理与学业指导需求等方面的真实情况。另一方面,通过对数据相关性的专业分析,辨析学生学业与专业、就业、职业、心理健康等领域的关联。通过对问卷调研结果的细致梳理和分析,从上述两个方面呈现我校本科学生学业指导现状。

1.哲学专业的学业认识情况。哲学学生对学业是否有着清晰正确的认知,是其自身能否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前提,也是开展哲学学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基础。从哲学本科教学的规律和特殊看,哲学学生入校后将经过基础课程的学习逐渐向专业领域学生深入;同时,伴随着通识教育的深化,整个哲学本科阶段除了哲学本专业课程模块外,都会通过模块课程的形式选读社会科学类、人文与国学类、信息与自然科学类、艺术与体育类、创业教育类五大板块的通识课程。

(1)在基础学业中,学生整体素质较高,涉略广泛。调研显示:超过80%的学生会通过网上查阅、高年级学生(61.17%)、学校本科教学一览及选课网络(53.12%)主动获取有关考试、选课、课程设置等教学信息;同时,还有高达76%以上的学生通过新媒体(包括QQ、微博、微信等多媒体平台)和校内海报宣传(72.19%)获取校内外讲座信息。在通识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学生受益匪浅,他们对学校开设种类丰富的通识课程极为欢迎。69.32%的学生认为通识课能培养综合素质,52.88%的学生认为通识课让他们有更多的人文关怀,7.63%的学生觉得通识课可以帮助自己扩展视野和增长见识,14.66%的學生认为通识课可以训练自己的思维。

(2)在专业学业上,学生认可程度较高,基础特色鲜明。调查显示,哲学专业学生积极通过自学(69.75%)、双专业辅修(24.41%)、旁听(7.20%)、网络课程(20.3%)和慕课(4.12%)等多种方式学习除了主修专业课程学习外的相关专业知识。作为一所地方综合性大学,哲学专业与海内外大学学生访学、交换生等交流项目,为哲学专业学生提供开阔视野、提升专业基础的学习平台。

2.哲学专业的学习动机与学习行为方面有显著特点。主要集中于:(1)学生学习动机端正,学习兴趣浓厚。哲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衡量哲学系办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我们通过对学生对待课堂学习的态度来考察学生的学习动机:85.25%的受调查学生认真学习、每次课程都到;11.75%的学生偶尔请假。总体上看,学生学习态度比较端正,按时参加课程学习,积极投入专业学习中。另外,对学生选择选修课出发点的调研,洞悉学生对学习的兴趣。34.47%的学生会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修课程,25.15%的学生以扩充知识面激励自己选修课程,25.46%的学生选择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课程促进专业课程的学习。这充分显示哲学专业学生学风踏实,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意愿强烈。

(2)学生学习行为规范,学习哲学的兴趣浓厚,学习规划准确定位。端正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必须经过规范的学习行为实践,才能最终转化为优异的学习成果。本次调查的数据显示,超过80%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学习有明确的学习规划,将近60%的学生在自学本课程以外的非本专业知识,而且对用于学习的时间做了较为科学合理的分配和安排。学生花在学业方面的时间安排依次为:70.93%专业课程学习、7.2%学科竞赛、4.93%准备技能证书、12.54%实习及其相关内容、0.85%科研项目等。毕业班考研数据能直接证明哲学专业学生学习的兴趣,哲学专业学生对新的发展平台向往,积极参与考研复习,近4年来参加考研人数占班级人数72.5%,考研录取率在65%,这直接证实哲学专业学生对未来学习规划的准确定位。

二、哲学专业的学业指导中的存在问题探析

1.哲学学生对学业指导有着较高的期望值与校院两级的学业指导工作尚未开展之间的矛盾。该高校的哲学本科学生生源质量高,学生学习素质较高;学校办学的综合实力较好,学生对自身学业有着较高的目标。因此,学生对学业指导的需求很高。94.07%学生已经充分意识到未来学校面向哲学专业开展学业指导工作是很有必要的,而且他们对开展的学业指导活动有着自己的见解。但目前,学校面向哲学专业的学业指导活动还集中在开学的新生专业教育和高年级的专业与就业的主题教育等方面,同时这些活动都具有偶然性与自发性,缺乏连续性和整体性,所以专业指导的实效性有待提高。

2.学生的学业基础总体良好与学业指导方面的自我培养之间的矛盾。哲学专业学业基础总体良好的现实前提下,目前学业指导工作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突出,自我意识并未发挥。一方面,学业指导形式单一。目前学业指导的活动多为讲座或班级活动的形式,虽然能够涉及学业指导实际,但是由于偏重全体学生的整体要求,故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特别是有针对性地提供学业指导的“菜单式服务”,因此,当学生在具体学业完成过程中遇到难题时,只能自己摸索,容易导致学习焦虑等现象。目前学院组织的学业指导具有自发性、麻木性、表象性等特征,无法形成一种持久性、系统化的功能性内容。另一方面,学业指导没有持续性。目前的学业指导处于自发阶段,并未真正以持久性、固定化的内容加以确定。

3.哲学专业学业指导有自我要求与具体事务的未真正展开之间的矛盾。哲学所在的学院尚未设立专门的学习指导机构,未配备专业教师、学生工作人员、教学管理人员专门从事学业指导,因此难以在制度层面上保障形成系统化的模式。具体而言,学院尝试开展了相关学业指导的活动,但目前形式和内容相对单一。哲学专业所在的学院举办一次或数次讲座介绍专业学习内容和方法,在新生入学教育中进行专业简介和学习方法指导。这些学业指导活动依然还是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单纯信息接收者的被动地位。因此,学生对专业指导的认可程度较低,参与热情有限,成为哲学学业指导难以克服的“瓶颈”。

三、我校哲学专业学业指导工作的改进措施

我们的建议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哲学专业的学业指导加以改进。

1.建立完善的学业指导的学分考察系统。通过学分引导的方式,促使哲学学生科学化、模式化、板块化、系统化地学习学业内容,特别要通过修学分的方式引导大一新生,能够使他们迅速进入哲学专业学习;同时在具体学习考核过程中,可以使用情境式教学、活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以创造出学业指导的现实性与科学性。

2.构建完备系统的学业指导操作体系。在构建哲学学业指导系统时,应考虑学校现实条件和哲学学生的实际需要,注重学业指导的实效性。因此,哲学学业指导的系列内容必须充分依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哲学的实际情况及其专业模块课程的特点。一,要从实际情况分析哲学专业学生的学业存在的问题,做到对症下药和有的放矢。二,要确立哲学学习指导的基本原则,形成全网化、多维度、立体性的哲学培养的人才模式。三,要设置多元化的学习指导内容和形式,如通过开设学业指导与规划课、成立专门的学生学业指导中心、实行哲学专业导师制、研究性教学引导等,帮助学生更新与转变学习观念、获得和改进学习策略、指导哲学学生进行学业规划。四,构建合理的大学生学习指导方式,根据哲学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制定标准化的学业指導方式,实现哲学专业学生学业指导的全覆盖、高质量。

3.构建反馈及时的学业指导监督评价体系。这一监督评价体系通常包括三方面内容:其一,哲学学业指导监督评价的指标体系,可以考虑设置学校一级指标和学院二级指标,也可以设立短期一年指标和3年—5年中长期指标,瞄准哲学学生发展的最新动态与预期效果,形成高度精准化的学业监督方式。其二,学业指导监督评价的主体体系,应尝试建立学生、辅导员、专业教师和学校四位一体的学业指导主体评价体系,不断生成系统化的学业指导氛围。其三,学业指导监督评价的制度体系。强化哲学专业素养、齐抓共管学习质量、提高哲学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动机。

参考文献:

[1]姜建忠.基于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本科新生学业指导需求分析——以在杭高校为例[J].文教资料,2017(3).

[2]孙荪.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学业指导体系探究[J].江苏高教,2017(2).

[3]王松婵.哈佛大学学业指导体系研究及其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2).

[4]吴雅娜.辅导员视角下大学生个性化深度学业指导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3).

猜你喜欢

实证分析
P2P网络借贷犯罪实证分析
新常态下民众政治信任差异实证分析与对策设想
安徽省劳动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较分析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