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下江苏省交通高职教育发展的 机遇和挑战

2018-02-16吴秀玲王利平

文教资料 2018年33期
关键词:语言服务本土化工匠精神

吴秀玲 王利平

摘    要: “一带一路”倡议下,正确分析当前江苏省交通高职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高交通高职教育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一带一路”倡议下交通运输行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于交通高职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但是交通高职教育人才的复合性、文化素养等都有待提高,本文从输出本土化技能型人才、加强外语师资培养、加强工匠精神培养、提升行业品牌形象等方面论述了江苏省交通高职教育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 交通高职教育    本土化    语言服务    工匠精神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宏伟倡议。“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是中国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地缘政治经济格局中顺应国际潮流,面向未来,为全面加强中国同中亚、中东、欧洲、北非和南亚、东南亚国际经济贸易合作,惠及沿路国家,抗击国际经济危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重大举措[1]。这给江苏交通高职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也面临一些挑战。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江苏省交通高职教育发展的机遇

江苏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上,占据了独特的地理优势,也遇到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新机遇。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做出重要指示:“要按照统一规划和部署,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放大向东开放优势,做好向西开放文章,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这为江苏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由于交通运输行业的“开路先锋”地位,使得交通高职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也为交通高职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现实条件。

1.“一带一路”倡议下交通运输行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经国务院授权,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于2015年3月28日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指出了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合作重点。其中设施联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并指出,抓住交通基础设施的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优先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配套完善道路安全防护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设备,提升道路通达水平。推进建立统一的全程运输协调机制,促进国际通关、换装、多式联运有机衔接,逐步形成兼容规范的运输规则,实现国际运输便利化。推动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畅通陆水联运通道,推进港口合作建设,增加海上航线和班次,加强海上物流信息化合作。拓展建立民航全面合作的平台和机制,加快提升航空基础设施水平。

“道路通,百业兴”,设施联通是合作发展的基础,交通运输业肩负“开路先锋”重任,是经济发展的纽带,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先导,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更是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给交通高职教育提供很好的行业基础。

2.“一带一路”倡议下交通高职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据亚洲开发银行的评估报告显示:2010年—2020年亚洲各国累计需投入7.97万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2]。其中,涉及交通运输项目989个,包括建设渝新欧、汉新欧、义新欧等中欧铁路国际运输通道,建设中缅、中老泰、中越、中蒙俄等国际道路运输通道和陆水联运通道等多个重点项目[3]。

2015年5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大力拓展對内对外开放新空间工作会议,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游庆仲说,此次会议为未来江苏交通运输发展指明了方向,要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在更大范围内推进交通运输互联互通。策应“一带一路”倡议,未来我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围绕“带、路、廊、桥”,突出“通道、网络、枢纽、体系”四个重点,着重加快铁路、内河航道和过江通道建设,加强陇海、沿江东西向和跨江南北向联系,加快构建“面向国际、承东启西、辐射南北、便捷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可见无论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还是江苏省来说都非常重视交通基础建设,都非常需要交通高职教育培养实践能力强、技术熟练的高技能人才。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江苏省交通高职教育发展的挑战

1.交通高职教育复合性程度有待提高。

一方面,就交通高职教育的国际化需求来说,“一带一路”倡议国际化程度更高,囊括内容更丰富,不仅需要专业素养,而且需要涵盖外交政策、传统文化、经济分析等多维度的知识内容。而交通类高职院校大多属于理工科学生,专业以交通技能为主,思想上对于文化、政策、政治制度等不够重视,诸如此类的知识和修养有待提高。

另一方面,就交通行业的需求来说,原有运输模式发生较大的甚至根本性的变化,对交通行业人才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高速铁路技术装备现代化所需人才应具备跨学科专业知识、多岗位业务经验及现代高新技术把握能力、系统集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应急反应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因此,人才培养在素质能力方面面临全方位的挑战。“互联网+交通”新运营模式的出现,要借助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和理念,将互联网产业与传统交通运输业进行有效渗透与融合,形成“线上资源合理分配,线下高效优质运行”的新业态[4]。

2.交通高职教育的交通文化素养有待提高。

在《交通文化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交通运输部对其做了如下解释:交通文化是交通行业在长期的交通发展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的,体现行业价值理念的各种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是交通事业发展的重要成果,是行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交通文化呈现着“交通人”服务人民的职业宗旨,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恪尽操守的职业品质,开拓创新的职业素养。这是“交通人”的工匠精神,凝聚在交通文化内容之中,是交通文化的核心要素。弘扬工匠精神,发挥交通文化的精神导向作用,提升“交通人”的素质,塑造交通行业品牌[5]。

“一带一路”横贯欧亚大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以中国为辐射中心,西北可达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东北到达俄罗斯和蒙古,西南延至埃及和也门,东南可至印度尼西亚,辐射的国家范围广泛,是当今世界上跨度最长、发展潜力最好的经济大走廊。根据现有文献研究,关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所做的分类,沿线国家对中国倡议的回应及其政策意向,将这片广大区域从地理上界定为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中东和中东欧地区的70余个国家,沿线涉及上海合作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南亚国家联盟、欧亚经济联盟、独联体经济联盟、欧盟和海湾合作委员会等多个区域性经济组织的成员。各个国家的国情、历史背景都存在差异,政治、经济制度也不相同,有君主制、君主立宪制、总统制、主席团制等不同的政体,相对应的人们的理念和文化都不相同,所以无论是“走出去”和“走进来”保持政治敏锐度和文化独立性,培养“工匠精神”,对于树立国家形象和交通行业精神都是至关重要的。

3.语言服务产业重视化程度不够。

据统计,“一带一路”覆盖国家的官方语言多达53种,大部分国家的官方语言是单一的,包括新加坡在内的12个国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官方语言。官方语言的选择呈现地域性特点。西亚和北非的14个国家使用阿拉伯语作为官方语言;东南亚和南亚4个国家的官方语言为英语;中亚和东欧有4个国家将俄语为官方语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呈现多种语言并存的态势[6]。语言不通是“一带一路”交通高职教育输出的重要制约条件。

《“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7)》中通过大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结论,语言类人才需求在国内媒体关注度居首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媒体关注热度排名第4位。《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外语教育中仍存在英语“一家独大”的局面。通过对全国423家语言服务机构调研发现,提供中译英服务、英译中服务的企业占比最高,分别为96.93%和94.80%。其次为日语、法语。仅有2.60%的企业提供“中译外”和“外译中”服务,占比较少,小语种的服务能力匮乏,制约中国企业进入当地进行贸易合作。2017年8月29日,“一带一路”语言服务研讨会举办。察哈尔学会秘书长王冲在会上指出,目前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语言服务面临三大问题:一是小语种人才不足;二是语言与专业结合不足;三是市场化的欠缺,整体市场化不足。语言服务产业重视化程度不够是制约交通教育“走出去”和“走进来”的重要因素。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江苏省交通高职教育发展的策略

1.建立国际职业院校,输出本土化技能型人才。

2015年10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文中提出要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助力优质产能走出去,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而此合作是建立在不同背景、不同国情、不同传统基础上的有差异的合作。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结合本土化视角,清醒认识沿线合作伙伴国家经济社会呈现政体国体“多样化”和经济社会处于转型期带来政策“多变化”的特点[7]。“一带一路”教育输出和国际合作,一方面需要不断引进和借鉴外来文化,另一方面要求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保留和体现自身民族的特色,在本土文化的土壤中吸收外来文化,使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相互沟通、融合,改变彼此的初始形态以适应社会文化发展要求[8]。只有深入输入国了解他们的历史,明确他们的教育理念,以及文化传统,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国施教”,我们的理念和教育成果才能被他们接受,才能做到真正意义的、有成效的教育输出,也使我们的教育输出越来越国际化,国际适应性越来越强,从而提高对我国职业教育的认同性。

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国际职业院校。一是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情和人才需求,对接交通企业紧缺人才企业,利用我们的师资开展境外技能培训。二是以政府为主导,以职业院校为主体,和交通行业企业深入合作,建立交通职业院校。三是加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发展,依据企业需求,采纳相适合的教学目标、教学课程和教学模式及技术教育侧重点,切实贯彻“本土化”教学,培养教育输入国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2.加强外语师资培养,服务小语种外语教学。

“一带一路”建设,语言能力建设是基础。教育部关于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通知(教外〔2016〕46号)指出:“促进沿线国家语言互通。研究构建语言互通协调机制,共同开发语言互通开放课程,逐步将沿线国家语言课程纳入各国学校教育课程体系。拓展政府间语言学习交换项目,联合培养、相互培养高层次语言人才。发挥外国语院校人才培养优势,推进基础教育多语种师资队伍建设和外语教育教学工作。扩大语言学习国家公派留学人员规模,倡导沿线各国与中国院校合作在华开办本国语言专业。支持更多社会力量助力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建设,加强汉语教师和汉语教学志愿者队伍建设,全力满足沿线国家汉语学习需求。”

做好顶层设计,做好外语教学。一是加强调研,通过学院专业设置和服务“一带一路”国家的匹配度和适应性,扩大师资力量,设置外语教学科目,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二是将小语种教学由研究型转为应用型。外语高等教育要着力培养“高、精、尖”的应用复合型外语人才。这类人才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功底和沟通能力,而且要注重培养小语种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营运管理、品牌建设等各方面的实践应用能力[9]。我们在小语种教学中不能采用常规教学法,而要和受教者的学习基础、文化传统都联系起来,更要和受教者未来的目标职业联系起来,使得受教者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熟练应用。

3.加强工匠精神培养,提升行业品牌形象。

工匠精神是学生实现职业追求的需要,也是交通职业教育的生存发展的需要,更是“一带一路”倡议下提高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工匠精神既体现在态度上,又体现在技术上。态度上,基于对交通行业的热爱,展现对交通知识的渴求,对工作严谨的工作作风;技术上,基于严谨的工作态度,展现对精湛技术、对行业成果的追求,以及对精湛技术的追求。每一项工程的选址、勘探、测量、绘图、施工,每一道程序要求细致、严谨、精准,容不得技术有一丝马虎、作假。“以港珠澳大橋为例,最终接头安装精准着床,安装精度控制在一端是0.8毫米,另一端是2.6毫米,是数万名‘交通人对人类桥隧技术精益求精地追求”[10]。只有不断加强工匠精神的培养,在态度上一丝不苟,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在服务上细致周到,才能不断树立交通行业品牌形象,体现“交通人”的行业品质。

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加强工匠精神的培养。一是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培养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例如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采取团队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及严谨的工作作风。二是在校企合作中践行恪尽职守的工作精神。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更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它以课程为纽带,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更好地结合学校和企业的优势,全面培养人才[11]。在企业中的“导师”能身体力行地教导学生知识、技能和工作态度,学生能更深切地体会“工匠精神”在每项工作哪怕是细节中的重要性。三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工匠精神”培养,这是“工匠精神”培养的主要途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不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培育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并为之不断奋斗。

交通运输业是重要的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的地位和作用。“一带一路”倡议下交通运输行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依赖于交通专业人才的培养,这给江苏省交通高职教育带来了机遇。要在加强小语种外语教学、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培养工匠精神和国际化精神等方面不断努力,不断树立行业品牌,提高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董锁成,黄永斌,李泽红,等.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格局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J].资源科学,2014,36(12):2451-2458.

[2]瞿振元.“一带一路”建设与国家教育新使命[N].光明日报,2015-08-13(10).

[3][4]彭秀芳,林森,曾令斌,蒋学皎.“一带一路”战略与交通行业人才培养[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7,3(2):99-104.

[5][10]陆肖乐.从工匠精神浅析交通类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J].大众科技,2018,5(225):145-146.

[6]吴思琪.“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我国航海教育输出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7,6.

[7]李成明.一带一路战略下高职院校提升境外服务输出能力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8):83-88.

[8]唐锡海袁倩.本土化视域下的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J].当代职业教育,2018,9(5):19-24.

[9]胡翌丹.“一带一路”环境下对小语种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4(2):87-89.

[11]胡秀錦.“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3):97-103.

猜你喜欢

语言服务本土化工匠精神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困惑·解疑·感悟——评《嘀哩嘀哩》兼及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