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2018-02-16刘琳

文教资料 2018年33期
关键词:融入路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

刘琳

摘    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主导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职业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致力于解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职业院校要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和解决路径,以提升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想政治教育    融入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为此,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须从学校抓起,形成学校、社会与家庭共同育人的强大合力。

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的主要阵地,职业院校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这是新形势下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所在,对进一步提升职校生对核心价值观的正确认知、情感认同和切实践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日趋复杂。

社会大环境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当前,社会环境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态势。随着世界多元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同时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展开,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社会思潮跌宕起伏。

目前,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党治国理政已经形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但改革开放带来的一些社会问题不可回避,如房价问题、贫富差距等,这是学生们所关注的。

(二)思政教育不尽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

思想性、理论性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标志,偏好生动性、趣味性是当代不少学生的学习特点,二者如何兼顾成了多年来的课题。在以往的课堂里,教师是导演加主演,学生的角色很单一,是观众。教师很卖力,观众却不一定认真听、认真看。社会实践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但一些职业院校对社会实践的意义认知不到位,存在重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而轻社会实践的倾向,实践活动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实践活动缺少专业教师的指导,导致社会實践缺乏实际成效。

因此,要真正让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就要不断探索思政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一是教育内容要丰富且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二是教育形式要多样化,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如此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高认同感和获得感。

(三)某些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存在问题。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拥有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教师队伍是关键。虽然部分教师政治强、业务精,具有较强的责任心,但仍有部分教师存在政治、业务水平不高的问题,直接影响核心价值观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有效贯彻。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与其他专业相比,思政课教师在学术共同体、教学共同体建设上存在明显差距,部分思政教师各自为政。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一)坚守阵地,不断创新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不仅要站稳思政核心课程的主阵地,构建全员、全课程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课程体系,打造思政教学共同体,而且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不断推进课程创新、教学创新、教材创新。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主阵地和主渠道,要确保每一门思政课与其他思政课和各类课程形成协同效应,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专业之间的合作交流,使得教学内容融合多学科的知识,同时将核心价值观自然而然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二,要打破思政课是教师的课堂,组建跨学科、跨院校、跨地域的教研一体化师资团队,推进集体备课制度化,专业教师共同参与,遵循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特点,“备内容”“备方法”“备学生”,使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进入课堂,入脑入心。同时,大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改掉“简单灌输”式的沉闷说教,通过精妙的课程设计和热情的言传身教吸引学生。着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在教学改革中探索师生互动新模式。在帮助学生解决专业问题的同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利用网络技术创新,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充分利用校园网等平台,开发课堂查勤、作业审阅、在线答疑、师生互动、即时通信等多项功能,使每一个思政课教师都和任何一名学生直接对话、无间隙交流,在交流碰撞中渗透主流价值观,引导学生澄清模糊的、错误的认知,潜移默化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提供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提高他们的价值判断力,坚定理想信念,保持良好情操。

(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首先,必须占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阵地,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有效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基本要求,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理论知识传导,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理性的解疑释惑,真正解决学生的认知问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社会实践作为“推动力”和“催化剂”,推进社会实践教育,让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更具体、更形象。二,要不断拓展实践渠道,丰富实践内容,细分实践对象。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社会阅历、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定制不同的实践内容,确保实践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实践解决学生信与不信、用与不用、行与不行的问题,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是非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让学生从国家、社会、个人不同层面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其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基本要求,并积极转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从而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

(三)坚持以教育教学能力为重要基础,全面提高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业务能力和育人水平。

2018年5月,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对建设高素质高校教师队伍提出明确要求,致力于培养一批热爱思政课教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教学业绩突出,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领军人才,

教师价值观的正确与否、能力高低,直接关系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果,必须抓好师资队伍这个关键,通过师资培养培训计划,让教师站稳、站好育人讲台。首先,加大师德考核力度,严把选聘考核思想政治素质关。强化课堂教学纪律考核,积极推进发展性评价改革,加强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二,不断推动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和提升综合素养,主动应对教育变革。加强教育教学共同体建设,建立并完善传帮带机制。积极搭建教师发展平台,通过组织教研活动,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实践,不断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全面开展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培训,重点面向新入职教师和青年教师,为学校培养人才。努力造就一支支撑中国教育制高点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证。

参考文献:

[1]张志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8(17):107-112.

[2]李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9):72-75.

[3]刘振洪.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与历史责任[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114.

[4]马文.大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15,51(10):1.

[5]冯留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探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8(2):13-18.

[6]杨业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需要深化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28(6):130-137.

[7]肖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向度[J].湖湘论坛,2017,40(5):41-47.

猜你喜欢

融入路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
关于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高职电气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模式全过程路径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