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模式探索

2018-02-16张恩志张华刘勇

文教资料 2018年33期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

张恩志 张华 刘勇

摘    要: 酒店管理专业通过与企业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教学资源、联合培养专业师资、共建实践教育基地和共同就业等举措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取得明显的育人成效。基于多年教学实践,主要探索出“五个对接”:专业发展与行业产业需求对接、教学过程与企业工作过程对接、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要求对接、科学研究与企业实际需求对接、学生就业与市场需求对接。

关键词: 应用型   产学研合作  人才培养模式  万豪班

安徽外国语学院近年来围绕“转型发展,二次创业”,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强化校企深度融合,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取得较大的进展。

我校先后出台了多份产学研合作教育工作管理文件,从制度上规范产学研合作教育,并成立校院两级产学研合作教育工作领导组,积极探索实施校企合作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坚持从共办专业、共建教学资源、共同育人、共同就业入手,与合作企业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建设教学资源,共同为学生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工作的意义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学校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养的重要手段。产学研合作教育“既有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又有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需要,更有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创业的需要”[1]。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目标为“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这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企业全过程的深度融合,是办学模式和育人模式的重要举措,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坚持的育人目标。

二、酒店管理专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为进一步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开拓学生在上海等发达城市的就业市场,打造专业品牌效应。2012年5月,在校领导的指导下,国际旅游学院与上海绿地万豪酒店、上海漕河泾万丽酒店两家五星级酒店签订人才培养协议,联合开设酒店管理专业“万豪”定向班,开展从联合办班招生、联合教学、联合培训到联合实习等方面的全面合作,积极探索与国际著名酒店管理集团开展联合办学的新模式。

(一)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该院吸收万豪酒店集团有关专家为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双方共同研讨制定和实施“定向班”的人才培养方案,合理编写教学大纲,共同实施教学计划。定期召开座谈会,听取万豪酒店集团专家对人才需求的意见,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不断修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二)共建教学资源。

万豪酒店每学期平均2次-3次派部门经理、人事总监来国际旅游学院,通过授课或举办讲座等不同形式培训“万豪班”学生。万礼豪程(注:万豪酒店集团旗下的基金会项目)根据教师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发了酒店管理专业教材与教学资源,免费提供给“万豪班”师生使用。

(三)联合培养专业师资。

根据合作协议规定,国际旅游学院每年派专业教师利用寒暑假到万豪酒店挂职锻炼、观摩学习、开展科研等活动。该院聘请万豪酒店集团经验丰富的企业专家到校与青年教师交流。通过“走出去、引进来”,该院培养了一批校企合作、专兼结合、新老协同的“双师双能型”优秀专业师资。该院现有酒店管理专业专任教师均具有“双师双能”素质、在五星级酒店工作、挂职不少于6个月,外聘教师均为酒店行业专家或酒店部门负责人。联合培养专业师资,逐步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了酒店管理专业综合改革目标的顺利推进。

该院积极主动与美国万豪基金会万礼豪程项目组在师资培养方面开展合作,2017年,该院酒店管理专业教研室青年教师徐静经美国万礼豪程项目组选拔、推荐,前往美国芝加哥大学参加为期4个月的专业教学培训。培训结束后,国际旅游学院专门召开会议,徐静老师和与会人员一起分享了她挂职锻炼、备战赴美进修的经历及项目组研发教材在我校的使用情况,在我校青年教师中产生了较大的反响。通过与项目组开展相关合作,酒店管理专业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得到较大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

(四)共建实践教育基地。

实践教育基地是产学研合作教育实施共同育人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学校根据专业设置和课程教学需求,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与万豪酒店共建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育基地。双方协作开设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的专业课程和实习课程,充分发挥实践教育基地的育人功能。

该院每年派毕业班学生到基地开展实习活动。为做好此项活动,国际旅游学院精心选择实习单位,组织面试工作。实习酒店均为万豪酒店集团旗下的五星级酒店,每个实习点都选配学生干部、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担任实习生负責人,组织实习工作。根据校企合作协议,万豪酒店集团选派富有经验的经理或主管进驻实习酒店全程指导实习工作,学校配专职辅导员跟进学生工作生活情况,确保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根据人才培养协议有关要求,万豪酒店集团优先接收并安排万豪班学生到万豪旗下各大酒店就业,尽最大可能满足学生的就业岗位需求。

通过举办“万豪班”,不断拓展师生教学、实践、实习、就业与科研空间,努力夯实我校“外语+专业+综合素质”培养模式各个育人环节。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在我校推广实施由万豪慈善基金资助开发的旅游及酒店管理类课程项目,为我校师生进入美国高校研修学习提供帮助,从而增强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酒店管理专业初次就业率连续多年都在90%以上。从2012年至今,我校“万豪班”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其他专业开展校企深度合作提供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三、我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工作取得的成效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主要表现为实现了“五个对接”:专业发展与行业产业需求对接、教学过程与企业工作过程对接、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要求对接、科学研究与企业实际需求对接、学生就业与市场需求对接。

(一)实施专业动态调整和申报,实现专业发展与行业产业需求对接。

学校每年提前半年安排各院部组织人员进行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市场调研,并重点依据省教育厅每年发布的《安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布局和需求分析报告》,对“十三五专业建设计划”实施专业动态调整。在各院部申报专业设置报告的基础上,邀请省内外有关领导、行家、企业专家进行评审遴选,最终择优申报,正是因为集思广益,才实现了专业发展与行业产业需求的对接。

(二)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实现教学过程与企业工作过程对接。

为进一步提升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深化以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我校每年邀请省内外高校同行专家、企事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认真听取专家评审和反馈意见,并根据专家指导意见认真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整改提升工作。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修改,解决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问题。

产学研合作教育工作领导组引入企业行业专家,充分发挥企业行业专家的作用,注重“引智”(调动才智)“借力”(借助人脉),邀请他们参与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整合优化课程体系、制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提供就业机会等。

我校先后聘请一批著名的旅游企业家作为兼职教授,其中有安徽中青旅、合肥天鹅湖大酒店、安徽环球国际旅行社、李鸿章故居陈列馆及安徽合肥包公园管理处等业界的领导和专家。国际旅游学院积极利用和借助这些资源,邀请相关专家进校作学术讲座,开阔师生视野,提升综合素养。并吸收企业家为学科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定期召开座谈会,听取他们对人才需求的意见,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不断调整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

(三)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要求对接。

近年来,国际旅游学院在省内外已经建设了10多个实习基地,基本满足了酒店管理本科专业教学的发展需要。2015年,我校与美国万豪酒店集团建立人才培养协议,该集团在中国旗下所有酒店均作为我校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就业基地;到2017年底,该院拥有校外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基地15个(全部为五星级以上酒店),校外就业基地9家(全部为五星级酒店)。通过共同建设一批稳定的实践教育基地,为学生教学见习、暑期实践、毕业实习、就业等搭建了重要的平台。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解决了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要求对接的问题。

我校通过与国际高端酒店建立实习就业基地、签订订单培养及联合培养专业教师等举措,大力开展校企深度合作,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强化办学实力,进一步扩大学校的影响力。

(四)校企共同开展应用型课题研究,实现科学研究与企业实际需求对接。

国际旅游学院积极参与美国万豪基金会万礼豪程项目下六大合作项目(即教师挂职培训、教师赴美进修、嘉宾进校讲座、学生酒店参观、高校课题研究资助及专业课程教材研发等)。先后在酒店情景英语教材的研发及使用推广、教师挂职培训、教师赴美进修、嘉宾进校讲座、学生酒店参观等方面开展了良好的合作,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尤其是赴美进修项目实施以来,激发了该院专业课教师学英语、说英语的热情,主动承担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越来越多,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高。

2014年12月,国际旅游学院副院长张华等人应邀参加了美国万豪基金会第四届万礼豪程项目研讨会暨皖、苏合作院校项目研讨会,并做了交流发言。2016年10月,美国万豪家族基金会万礼豪程项目总监董佳一行来我校交流访问,进一步拓展了校企合作空间。

(五)强化学生实践环节训练,实现学生就业与市场需求对接。

为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具有宽广国际视野、应用型复合型高级酒店管理专门人才,国际旅游学院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训练。加强专业建设委员会建设,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校外专家及行业企业负责人组成,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在校企合作、实习实训、教学改革、师资培训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完善适应本科教学要求的实践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参观学习,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的教学科研课题等;强化毕业论文过程管理,倡导“真题真做”。建立严格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以制度为保障,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把实践教学贯穿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

经过多年实践,国际旅游学院在探索酒店管理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工作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逐步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就业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全方位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概括为:围绕“三个领域”(产、学、研),把握“三个阶段”(招生、培养、就业),夯实“三个环节”(课堂教学、校内实训、企业实习),校企开展全方位合作,最终实现学生、学校、企业“三赢”。在合作中,学校与企业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加大经费投入,统筹建设好合作教育项目,合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013年,该院《酒店管理专业“全方位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基于多方努力,我校在产学研合作育人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效。“产学研合作既是应用型院校增强与企业联系的重要契机,又是与企业实现资源共享的良好途径”[2]。作为以外语类为主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深化,不断完善有关规章制度,不断强化专业课教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拓展学校与企业的合作领域,最终达成校企双方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张恩志,尚文艳.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达成校企深度融合[J].文教資料,2018(23):112.

[2]安黔江,颜宝平,陈朝坚.产学研合作视角下的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8(06):51.

猜你喜欢

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产学研合作模式下地方高校科研成果培育研究
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制约因素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