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为社会主义奠定科学基础

2018-02-16吕晓燕

文教资料 2018年33期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吕晓燕

摘    要: 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将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而唯物史观将社会主义从人的头脑中的想法落实到了实地;剩余价值的发现又为社会主义更加生动深刻地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真实面目。所以,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实践成了可能性和科学性,从而证明了其必然性。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剩余价值理论    空想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1880年法文版前言中评价这一小册子时说:“这一部分可以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1](743)从马克思的这一评价足以看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对我们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性,而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中恩格斯写道:“由于这两个发现,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1](797)这两个伟大的发现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那么恩格斯及马克思主义者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本文提到的在马克思两大发现之前的社会主义主要指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创立之后社会主义便变成了科学社会主义,要想了解为什么说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便要了解在这两大发现创立之前的社会主义是怎样的,在这两大发现创立之后社会主义思想又是怎样的。

一、两大发现创立之前的社会主义

这里提到的两大发现创立之前的社会主义即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叫空想社会主义是由它的观点、论述及带来的局限性决定的。

1.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观点

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6世纪-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这一时期是资本主义产生和资产阶级形成时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莫尔、闵采尔、康帕内拉。这一阶段的社会主义主要是平均社会主义。莫尔的乌托邦、闵采儿的千年太平天国及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构想了一个财产公有、人人劳动、平均分配的社会。

第二阶段:17世纪-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这一时期是资本主义工厂手工业和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温斯坦莱、摩莱里、马布利和巴贝夫。这一阶段的社会主义主要是空想平均共产主义,这一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不再用乌托邦式理想构想理想国,而是开始从理论上论证社会主义的原则,实行直接的共产主义。

第三阶段: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這一时期是资本主义产业革命和资产阶级统治初期。这一时期主要代表人物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主要是批判的社会主义,因为这一时期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更加激烈,这一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是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而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对科学社会主义非常有借鉴意义的思想。

从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看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是随着资本主义不断变化并获得发展的,即从单纯的构想未来社会到从理论上论证社会主义的实现,再到从资本主义现实出发,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带来的弊病,并表达出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美好愿望。这是一个从脱离现实单纯构想到开始关注资本主义的实际从而找出弊病的一个过程,换句话说就是从单纯地知道当下社会制度是有弊病的到尝试找出导致社会弊病根源的过程。但是“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能从头脑中产生出来”[1](780-781)。

2.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构想之所以不能够实现,在于其固有的局限性,总的来说,空想社会主义有以下局限性:

(1)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世界观是唯心主义的。他们大都从理性出发或者带有宗教色彩阐述自己的社会主义思想,没有认识到社会的客观规律,认为历史发展是由理性统治的,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并且他们的社会主义是从道德情感出发表达对当下社会的不满,并没有从实际出发。

(2)对现实认识不清楚,没有找到并提出正确的社会主义途径。尽管他们都认识到私有制带来的弊端,但是并没有找到消灭私有制的正确方法。空想社会主义者进行了理论构想,但仅仅是理论构想,并不能真正用于实践。有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进行的试验,最后还是因为现实原因实行不下去。不管他们的构想有没有进行现实的操作,结果都是一样的。他们都拒绝使用暴力,主张采用平和的方式进行改革,正如马克思所说:“他们拒绝一切政治行动,特别是一切革命行动;他们想通过和平的途径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企图通过和平的途径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企图通过一些当然不会成功的实验,通过示范的力量为新的社会福音开辟道路。”[2](432)但以当时社会条件来看,用平和的方式根本行不通,他们也看不到阶级之间的斗争,所以找不到正确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途径。

(3)空想社会主义者看不到人民群众的力量,尤其是无产阶级的力量。虽然说空想社会主义者代表人民的利益,但是只是一种同情拯救的心理,并没有说要团结人民跟他们一起战斗从而实现社会主义。他们也没有可依靠的力量,势单力薄怎么能实现社会形态的转变?

正因为他们具有以上局限性和不成熟的时代本身的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家们的理想不可能在他们那个时候实现。但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三大空想家的时候,恩格斯也评价他们:“处处突破幻想的外壳而显露出来的天才思想萌芽和天才思想。”[1](781)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思想的养料。

二、两大发现创立后的科学社会主义

1.两大发现创立后的社会主义观点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分别共同影响决定着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及其观点。

(1)唯物史观影响下的社会主义思想主张。社会主义如何寻找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途径。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和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等级阶级的发展是因为生产分配带来的,关于变革当下社会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切都应该到现实生产当中寻找,这就区别于空想社会主义对理性的崇拜、对现实的忽略。

在寻找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途径当中的发现。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史,社会在阶级斗争中前进,当下社会是处于各种矛盾交织的状态,最主要、最激烈的矛盾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并且由于多种矛盾的存在无产阶级可以团结其他阶级一起斗争。他们还发现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历史创造者,人民群众具有无穷的力量,所以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时候无产阶级要团结人民、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当然,社会主义者还发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联系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这就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如何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方法论途径。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途径。在社会主义者这里既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如何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途径,又提供了如何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途径。由于社会主义者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就是阶级斗争的发展,并且现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因为资本主义的繁荣是以牺牲无产阶级的基本生活保障为条件的,不推翻现有的资本主义制度,无产阶级的基本生存保障将受到威胁,而实践证明资本家不可能大发善心救济他们,更不可能自己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革命,所以无产阶级只有自己起身进行暴力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以上这些主张都区别于空想社会主义的不切实际、唯心主义的主张,社会主义者们的世界观变成了彻底的唯物主义,关注现实,并提出了可行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正确途径。

(2)剩余价值观影响下的社会主义主张。剩余价值真正来源的发现对于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剩余价值就是工人创造的价值,虽说资本家会给工人支付工资,但是工资远远低于工人创造的价值,工人创造的价值几乎都进了资本家的腰包,以至于工人连最基本的生活也保障不了。这就解开了为什么工人努力工作却难以生存,资本家游手好闲却可以肆意浪费的秘密。正因为剩余价值的发现,工人们才更好地明白自己与资本家之间的真正矛盾,这种矛盾是对立的。正因为如此,无产阶级团结起来共同对抗资产阶级的队伍就更加强大,用暴力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决心就更坚定。无产阶级因此更明白必须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才能更好地生活,社会主义制度就是这样一种制度。

剩余价值的發现对于团结工人,宣传社会主义思想有很大的作用,对于用暴力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思想做了现实的论证。并且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一切社会弊病的原因都有了清晰的答案,社会等级制度是由于分配不均带来的;经济危机是由于一边生产过剩,一边无力支付基本的生活资料;资本家拥有的剩余价值越多意味着工人被剥削得越严重,生活更加困难。所以一切都是由资本主义制度带来的,更确切地说是私有制带来的。要推翻它,建立公有的社会制度,按劳分配,注重公平,让每个人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消灭等级,人人平等。

2.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是因为它们架构的理想是很美好,但是只限于头脑中的构想,没有对现实社会的正确考察,当然提不出正确的过渡途径,所以注定失败。而唯物史观使得社会主义脚踏实地,把社会主义从仅仅在头脑中的想法落到了地面上,主张从现实事物中寻求变革社会的途径,让社会主义落地生根发芽,一切从当下现实实际出发,到生产中寻找。剩余价值的发现使得社会主义能更加生动深刻地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真实面目,团结更多的人进行斗争。之所以说两大发现之后的社会主义是科学的,就是因为它有唯物史观的方法论指导,以及剩余价值理论的现实论证,这些都会在当下社会行得通,这条道路能走下去,并且已经看到曙光。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统一——以《资本论》第一卷为例
历史唯物主义的五种西方重构模式解析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正义观再思考
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坚持
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
记者的时代观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平衡
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救赎——吉登斯的历史唯物主义批判与第三条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