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多样教学情境,激发低年级学生识字兴趣

2018-02-16胡彩萍

文教资料 2018年33期
关键词:识字兴趣低年级学生教学情境

胡彩萍

摘    要: “创设多样教学情境,激发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兴趣”是本校低年级语文教研组最近几年的专题研究,目的在于在识字教学中改变以往枯燥单一的识字教学方法,努力探索多样情境下有效的识字方法,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感受汉字文化的魅力,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发展,使他们真正爱识字、乐识字、轻松识字。

关键词: 教学情境    识字兴趣    低年级学生

通过对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教学情境创设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对激发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兴趣的案例进行反复剖析和研究,努力探索教师教学情境的创设与学生识字兴趣之间的关系,梳理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情境创设的策略和技巧。

一、明确各教学要素与创设多样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之间的关系,提供课题推进保障。

教学过程中的各要素与创设多样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存在密切关联,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目标预设、环节调控的适宜程度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影响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在以“一课三研”、“优质课例解读”、“对比课”为主阵地的课题实践活动中,各教学要素在一次次反复研讨、推敲中不断改进和调整,逐步形成相对成熟的低年级语文活动。

1.提高教师教学技能是创设多样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识字兴趣的基础。

(1)课前精心预设。

课前精心预设,并针对每个环节提出可能性假设,假设学生的答案是什么?假设某种现象,我该怎么应对?假设越多,教师在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就越从容,能更好地为目标服务。

如在开展一年级活动《你姓什么》前,我发现随着学生知识经验的丰富,他们逐渐对文字产生兴趣,而且学生大部分都会写自己的姓氏,但是对于自己的姓氏怎么记或代表了什么意思不是很清楚。因此,我事先让孩子们和爸爸妈妈在家做了一张调查问卷:“你为什么姓这个姓?这个姓怎么记?你的姓代表了什么意思?”有了这一基础,学生在课堂中就能自由地交流,并很快将他们的姓氏熟练记忆,有的还说出了许多姓氏潜在的起源。通过课堂,学生体会到了无穷的乐趣。

(2)课中围绕目标进行情境创设。

我校青年教师在识字教学中普遍存在情境创设随意性强的特点,针对此现象,我们利用摄像实录及现场观察记录表,引导教师在活动后观察实录,对活动组织状态有客观真实的了解,再围绕“情境创设是否围绕目标、体现主题”组织课题组成员逐句分析教师情境創设的适切性。

2.完善教学活动方案是创设多样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识字兴趣的前提。

(1)制定切实目标,明确识字教学的意义。

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既是教学设计的起点,又是教学设计的终点。识字目标的有效制定有助于教师把握识字教学方向。教学目标定位过高,则无法完成本次教学任务;目标定位太低,学生能力无法提升;教学目标定位含糊,重点不凸显。

(2)优化教学环节,丰富情境创设内涵。

如果说目标定位是方向的话,那么过程设计就是实现活动目标的载体。设计环节时教师要考虑以下几点:a.课堂多考虑给予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自主表达的空间,关注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积累感性经验。b.教学各环节层层递进,有相应的联系。c.进行差异教学,采用不同的梯度支持孩子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学习与探索。

二、立足校本,优化教研过程,多渠道研究激发低年级学生识字兴趣中情境创设策略。

教研组是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阵地,借助各种研讨活动引发教师调动已有经验,主动反思、实践、调整,探索教学活动中教师创设情境的策略。

1.解读优质课例,梳理情境创设的策略。

经典课例凝聚了经验教师的情境创设激发识字兴趣的优势,是日常实践活动无法替代的,在分析校内外经典语文课例中教师情境创设激发识字兴趣的基础上,思考分别运用了哪些情境创设策略,这些情境创设策略的运用对于活动的开展具有怎样的促进作用?并以案例的形式梳理、交流,在组织学习的基础上引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借鉴和运用。

2.新老对比活动,挖掘情境优化策略。

新老教师无论在教育观念还是教育行为上都存在很大差异。在对比活动中,课堂的目标、过程均相同,增加了两者的可比性,使我们的观摩更聚焦于情境创设方法和效果。识字教学时,教研组成员观察新老教师分别采取了哪些情境创设方式,分析判断她们各自的意义和价值,挖掘情境优化策略。

3.推进一课三研,提炼语言优化策略。

课题实践活动主要以一课三研的方式推进。每次实践活动开展前,组内教师会围绕一个中心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观摩思考,由于事先有了充分的分析和准备,课题研讨变得更聚焦。在三次递进式实践研讨中不断完善活动各教育因素,采用交流的形式将“三研”的过程细化、深化、有效化。每位教师将三研后的感受、收获及提炼的语言优化策略以案例形式记录下来,形成课题分享资源。

4.进行实录跟踪,努力提高语言优化能力。

跟踪实践活动以观看视频实录的方式展开。实录是活动的再现,观看时更具针对性。如:针对新手老师在活动中常常频繁重复孩子的话这一现象,我们有指向性地采取了跟踪记录的形式,请她连续三次在开展跟踪课期间上相同类型的活动,并把她与同学们在活动中的每一组对话都记录了下来,通过伙伴们的共同研讨,在逐句分析教师情境创设的语言中,判断情境创设对识字兴趣的价值,提炼情境创设策略,把重复和无效的情境一一删除,再请本人第二次开展活动。在一次次实践——研讨——分析——提炼过程中,教师的情境创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探索识字活动中基于学生发展需求的情境创设策略,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以统编教材一年级上三实践《比尾巴》为例)

1.教师情境创设策略之一:创设语境,专注课堂。

为教学创设课文语境,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专注于课堂,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更生动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

《比尾巴》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通过问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在教学中,吴老师创设了小动物们比尾巴的故事情境。揭示课题部分,先让学生思考平时见过的小动物比我们多了什么,从而引出课题中的“尾巴”,并教学这两个生字,关注读音,再教学“比”字,学习新笔画“竖提”并了解“比”字的笔顺,通过朗读课题,了解小动物们要比尾巴这一故事情境。整体感知部分,则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问题的设置也是一种情境,让学生说一说:今天,参加比尾巴的小动物有谁?只有让学生融入情境,他们才能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同时提高“听”的能力。接着学习课文内容时,让学生进入情境:小动物们具体在比尾巴的什么?引导学生关注比尾巴的“长”、“短”、“好像一把伞”。

2.教师情境创设策略之二:抓侧重点,扎实教学。

生字教学不但要融合在课文情境中,还要抓住音、形、义上的侧重点,让学生在教学中对生字有较为深刻的印象。

《比尾巴》中,“兔”、“伞”都是象形字,通过比较字形和生字表示的事物的样子,让学生记住字形。“短”字正是相对于“长”来说的,既明确了字义,又复现了另一个生字“长”;“把”字在课文中作为量词,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事物“一把枪”、“一把刀”、“两把尺”,积累一些“把”的用法。同时,学生学完拼音单元不久,对拼音的掌握还不是很熟悉,因此,生字的读音是一个重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小老师领读的方法,让学生自主观察生字读音的重点(平翘舌音、前后鼻音、整体认读音节、三拼音、第三声拐彎),并让当小老师的学生提醒重点,从而训练学生对拼音的敏感度。

3.教师情境创设策略之三:联系旧知,以旧带新。

无数事例说明,那些与牢固掌握的旧知识和经验相联系的新知识最能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识字教学中,我经常用同意字归类、形近字比较等方法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比尾巴》中,在教学“尾”字、“公”字时,让学生再次区分复韵母ei和ie,回忆四个后鼻韵母ang、eng、ing、ong,巩固拼音知识。指导朗读“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一句时,让学生回顾“一”在不同词语中的不同读音,“一会儿”、“一个”读第二声,“一边”、“一群”读第四声,“一把伞”这里也读第四声。

在教学中运用旧知作为铺垫,学生不但能熟练之前学过的内容,还能对知识进行前后联系,更好地吸收新的知识点。除了以上这些策略之外,在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时,教师还创设了儿歌识字、故事识字、字谜识字、找规律识字等情境,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创设语境、抓住重点、联系旧知等多样的教学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我们相信在教研组教师共同努力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下,识字教学的实效性一定会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蔺学军.在语境中复习生字[J].小学语文教师,2018(1):61.

[2]刘艳萍.二教“游”字[J].小学语文教师,2018(1):62-63.

[3]陈妍.激发识字兴趣培养识字能力[J].教育教学探讨,2015(3):154.

[4]黄木兰.激发兴趣提高识字教学实效性[J].基础护教育,2015(32):278.

[5]金美花.快乐识字教学[J].新课程·中旬,2011(5):35-36.

[6]李玉敏.自编自族故事也很有趣[J].小学语文教师,2018(1):60.

[7]谭湘群.我这样教“鼻”字[J].小学语文教师,2018(1):63.

[8]陈晓菊.低年级趣味识字教学简谈[J].读与写杂志,2010(2):28.

[9]张金英.激发小学生识字兴趣的方法[J].教师博览,2014(3):34.

猜你喜欢

识字兴趣低年级学生教学情境
浅探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
激发低年级学生写话兴趣的几点思考
展示汉字魅力,帮助孩子快乐识字
小学低年级学生养成教育的一些做法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有效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