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拟教学的虚拟性与现实性的矛盾

2018-02-16莫山昀

文教资料 2018年33期
关键词:现实性对外汉语

莫山昀

摘    要: 随着教学技术的发展,对外汉语教学逐渐进入虚拟教学时代,无论是对外汉语本身,还是教与学两方都要求对外汉语的虚拟教学处理好虚拟性和现实性这一对基本矛盾。解决好怎样使用虚拟技术和教学的虚拟对象处理这两大问题,是处理好这一对矛盾的基础。

关键词: 虚拟教学    虚拟性    现实性    对外汉语

对外汉语教学随着计算机技术、虚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技术的发展逐渐步入虚拟教学时代,各种前沿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随之涌现。相对于其他语言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并对教学内容、教学主体、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等环节提出要求。就汉语及其学习者而言,这门课程需要学习者在消除母语影响的前提下,了解汉语的特点和表达习惯,掌握汉语的听、说、读、写,能准确和恰当地运用汉语进行交际、学习和工作。这些特点和规律要求对外汉语的虚拟教学需要处理好一对基本矛盾,即虚拟性和现实性。

一、虚拟教学的含义

没有虚拟,自然就没有虚拟教学。虚拟性是虚拟教学的根本特征。从虚拟教学涉及的范围及限度来说,虚拟教学的虚拟性具有狭义和广义两层意思。狭义的虚拟化虚拟教学,指的是利用计算机、人工智能等技术将教学活动、教学内容等现实事物集成起来,从而产生一种交互式的人工现实,是一种高度逼真的“模拟世界”。

广义的虚拟化虚拟教学,不仅包含狭义这一层面的内容,而且指随着技术发展和网络行动泛化而产生的或涉及的一切交流信息、知识、思想和情感的新型行动空间,是一种动态的虚拟社会生活空间。比较来说,狭义和广义的虚拟教学,前者是一种相对“静止”的世界,后者是一种相对“运动”的世界。本文所指的虚拟教学,是狭义的虚拟教学。

二、虚拟教学与现实教学的矛盾及处理方法

对外汉语是一门现实性很强的学科,在本质上是一种实用工具。它要求“教”和“学”的两方主体通过一系列实践训练,在现实生活中熟练运用汉语交际。这种现实性既是对外汉语的特色和要求,又是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和归宿,同时是教学虚拟化过程中难以回避的问题。虽然可以通过计算机等方面的技术将对外汉语教学虚拟化,但不可能完全剔除教师、学生等教学主体,也难以去掉现实中如书法作品等方面的实际物品及形成过程,诸如此类的教学现实世界不能完全由虚拟世界代替,也不可能完全虚拟化。在对外汉语的虚拟教学中,必须充分尊重现实世界教学主体的主观创造性和教学内容的客观现实性,因为现实世界不仅是虚拟教学的“母本”,还是虚拟教学的最终归宿。但是,虚拟教学有着自己的特征和要求,理想的虚拟教学应该使师生难辨真假,全身心地投入到虚拟教学世界中。与此同时,师生还可以在理想的虚拟教学中具有现实般的可操作性,甚至感觉上可直接获取或抓取虚拟物体。这些特点和要求都与现实教学产生矛盾,让人分不清到底是虚拟教学重要还是现实教学重要,或者虚拟教学是不是可以直接替代现实教学。这是摆在师生处理虚拟教学面前的一个主要难题。就如何对待处理这一矛盾,笔者认为首先要弄清楚两个问题:第一,怎样使用虚拟技术的问题;第二,教学的虚拟对象处理问题。

1.怎样使用虚拟技术问题

纵观教育发展历史,可以发现,教育历史上的每次革命都与新技术的出现存在关联。无论是纸和印刷术、广播和电视技术,还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这些技术都引起教育发展的质与量的巨变。虚拟技术当然也会促进教育的大发展大变化。这一点,无论是谁,都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认识了这一趋势,才能正确地对待虚拟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首先,教师或其他人员都有权利在技术的使用上有选择权利,什么时候用,怎么用问题,都是自由的,既不能“唯技术论”,又不能逃避使用、害怕使用虚拟技术。这里涉及一个度的问题,那就是以学生的理解和接受为准则。一是学生所接受的汉语知识、概念应当是科学的、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不完整的。二是学生对知识、概念的理解应当是科学的、全面的。对外汉语的教学对象绝大部分都是母语为非汉语的人,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年龄特征、不同的学习目的、不同的学习基础,因此,对汉语知识及其理解也是参差不齐的,面对这一情况,怎样使用虚拟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面对一个零起点的成年学生,汉语基础相当于一个牙牙学语的中国小孩,但心智发展上又是成年人,教师可以考虑在把语言要点讲清楚的情况下,通过使用虚拟技术,将更多的学习内容和语言环境虚拟化,让学生沉浸其中,使其有更多的学习时间和互动练产的机会,达到语言能力“速成”的效果。

2.教学的虚拟对象处理问题

教学的虚拟对象不仅包含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资源等客观对象,而且涵盖教学主体、教学评价等主观内容。现实性是对外汉语的本质特征和根本方向,无论汉语的教还是学,起点在现实,终点也在现实,都是要让汉语这一工具最终在现实社会中发挥作用。但虚拟性是虚拟教学的基本属性,而且其虚拟对象包罗万象,教学内容、教学主体等主客观对象都涵盖其中。要解决这一矛盾,可借鉴中国传统哲学的“虚实相生”法,这就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虚”与“实”。

“虚”与“实”,涉及汉语的语法、语用等各个方面,汉语在词类上更有“虚”“实”之分。语言,从某种角度上,就是一种“虚”“实”结合体,没有“实”的语言,犹无源之水,空而易逝;失去“虚”的语言,似无叶之木,骨燥形秽。“虚”“实”相生,语言生趣。本文所说的“虚”“实”虽然主要是技术上的,但技术一旦和语言相结合,必然就有了语言天然的特点和内涵,也要适应语言的要求和规范。

除了现实世界外,“实”也暗含了汉语言的语法等方面的意味。对外汉语与现实、与“实”的语法语用等是密不可分的。对外汉语教学来说,教好语言是根本任务,完成这一根本任务的过程,基础教学是重点,如拼音、书写等。这些基础教学虽然可以用虚拟技术处理,甚至取而代之,但对母语言为非汉语的人来说,感性体验、教室教学、现实世界这些“实”的因素和过程必不可少。离开“实”,就不可能对汉语有准确的判断和理解。对外汉语教学应想方设法地加强“实”的教学,通过现场交流、现场教学、现场纠正、现场示范等各种方式,让学生形成一种丰富而深刻的感性体验,形成坚实而活跃的语用基础。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广泛地接触现实世界中的各类语言现象,大量、广泛地阅读和使用现实书籍、教材并运用所得与现实世界的人进行直接的交流,为丰富和发展语言能力打好基础。以卞之琳《断章》的閱读教学为例:“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从这短短四行的诗来说,如何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实景和意境,通过有限语言字面之义品味无限的想象空间。如果没有长久的感性体验就是很难做到的。所以,没有“实”,对外汉语教学就没有基础,一切就不复存在。

“虚”,这里除了主指虚拟技术外,当然也包含语言的“虚”的内容,如虚词、虚指、想象、抽象等语法类目和语言现象。要完成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任务,基础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零基础的学生尤其是成年学生,集中、强化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途径。这一点,虚拟技术无疑具有不可比拟的重要性。通过虚拟技术,可以将教学中的具体内容模块,如教学场景、写作、语音、语法等虚拟化,对教学过程、对学生的读、写实践过程等加以分析、解疑,纠错避短,有针对性地进行重复训练。当然,这种虚拟技术的运用应当遵循由浅入深、由低级而高级的规律,结合和针对现实教学的特点、缺点,贯彻“语言—语用—文化”三位一体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在虚拟教学的强化训练中迅速提升汉语言水平和能力。

三、结语

虚拟教学推动着现实教学的发展,现实教学规范着虚拟教学的发展。虚实结合,相生成趣,两者的矛盾发展、对立统一,不断更新着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结构、技术结构、过程结构,也推动着对外汉语教学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改变,推动着对外汉语教育的普及和变革。

参考文献:

[1]朱少红.虚拟语境与对外汉语教学[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01).

[2]郑艳群.虚拟现实技术和语言教学环境[J].世界汉语教学,1999(2).

[3]仇鑫奕.虚拟现实技术支持下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J].外语电化教学,2006(2).

[4]刘著.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5]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6]薛红.后项虚化的动补格[J].汉语学习,1985(04).

[7]杨剑宇.对外汉语专业建设的若干问题[J].国际汉语教学动态与研究,2007(03).

[8]黄琼.对外汉语专业“中国文化通论”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语文学刊,2015(17).

猜你喜欢

现实性对外汉语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强化学术性和现实性并举
温州城市“拥江发展”的战略性和现实性思考
谈新闻标题的现实性
文字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当现实性遇到语文味: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评析
浅论对外汉语听力课教学热身环节中中文歌曲的应用
检察机关终结性法律文书公开的现实性分析
后现代视角下微教育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及其与继续教育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