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发展与高校改革问题浅析

2018-02-13冯艳

青年时代 2018年33期
关键词:学生发展创新能力

冯艳

摘 要: 本文旨在促进高校教学改革中除重视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发展的同时,更需关注学生获得身心的共同健康发展,着重开发其创新能力,塑造其独立健全的人格,培养其自主学习的素质,从而使之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关键词:学生发展;创新能力;高校教学改革

一、研究意义

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极速发展的时代,需要具有全面素质的优质人才,更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时代发展也需要具有丰富多彩个性的高质量人才。为此高校教育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开发,促进学生的个性也得到良好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理想目标,这一理想在现代社会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中得到了越来越充分的体现,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界共同追求的目标。

当代大学生不仅要掌握传统的学习技能,而且要具备较强的创新型实践能力,这集中体现了当代教育的价值取向。从当代教育观来看,人类发展的根本动力来源于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发生,但要使得这种矛盾真正成为人类发展的动力,关键还在于人类能否成为自身发展的主体,能否把社会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内在标准,能否把人类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矛盾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内部矛盾。同时,在教育工作中把人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来培养,重视培养和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和超越性。基于这一方面,提出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并不意味着其各基本素质齐头并进或平均发展,而是在全面的基础上有所侧重的发展。

二、研究现状及方法

著名的教育哲學家布鲁贝克曾将20世纪的西方大学的教育理念分为两种,即存在两种主要的高等教育哲学,一种哲学主要以认识论为基础,另一种哲学则以政治论为基础。强调认识论的人们认为,对知识的探求,追求真理是出于人的本性,其坚实的基础是严格的客观性。而强调政治论的人则认为人们对深奥知识的探讨是因为它对国家有着深远的影响,即要考虑其社会价值,如果没有社会价值则高等教育没有存在的意义。这两种哲学在历史上交替占据着主导地位,而历史表明,当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时,各自都会得到进步和发展。着眼全球,追求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有机统一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很多国家的一致追求。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发展的同时,问题也显现出来,主要表现为人才培养质量上的不尽人意。因此,重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刻不容缓,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许多发达国家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运用、师生之间平等和谐关系的建立、教材的重新修订、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等方法,来探求学生的个性素质发展。从这方面研究可以看出,高校教育应该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我们在不断总结我校办学经验的同时认为进行“全面发展与学生个性发展关系”的研究很有必要,从教育本身着手,全面发展是目的同时也是基础,从主体看,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也是现代社会的所需。学校提出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更进一步阐述了我校关于促进全面发展的内涵,突出了系统化、全面化、个性化。

高校教育的发展一方面体现于学生个性素质发展符合社会要求方面的全面性,另一方面指学生个性内在结构方面的全面性。学校教育是发展学生个性的主要渠道,促进学生的个性素质发展,在当前学校教育中首当其冲需要落实的在于加强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建设,教学过程中的科学化和考试的正确导向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这就要求高校在教育教学改革的道路上做出更多的努力,制定更加适合本校学生并且适应社会需求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教师在教育方法、教学手段、评价体系上也都应做出相应的改革,比如建立第二课堂、期中测验等;课堂上努力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要使学生学习上得到全面发展,更要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正确的学习态度、广泛的兴趣爱好、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学生树立高尚远大的理想,学习的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高校亦可根据自身的培养目标,向学生提出全面发展的一般要求。但当这些要求落实到不同的学生身上时,便产生了个性化,表现出发展状态和发展水平的千姿百态的独特性,这就要实现培养目标的特殊方面。苏霍姆林斯基说:个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道德的、智力的、劳动的、审美的、身体的几个方面的和谐发展。要把这种全面发展和发掘人的天赋结合起来。

在具体的教改过程中教师要先停下来,听一听、看一看、问一问,站在学生的心理角度精心构思课堂教学,创立自主学习的环境,形成民主和谐的良好学习氛围。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努力探索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教师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把学习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一定的学习系统,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长此以往,会使学生收获到比单纯的听讲更大的机会。

三、困难与挑战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各种的机遇和挑战,其中包括 “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在大学生就业制度深化改革的今天,大学生对人生有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求异思维,才是创造思维的开始。对正在高校学习的大学生来说。接受相关知识并不难,更重要的不是记忆知识的能力,而是运用知识、创造思维的能力。要多听、多问、多想、敢于怀疑和挑战权威,这既是一种创造思维的培养,又是养成研究、探讨问题好习惯的过程。同时,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增强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与人合作及协调管理能力,这都是走上创业之路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社会问题、工作问题、健康问题等错综复杂,所遇到的挫折和苦难也随之而来。因此,大学生必须具有承受各种挫折的心理素质。

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生存是更具风险性的,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尤为不易。成功和失败往往只在一瞬间,成功则一步登天,失败则是一贫如洗,这种竞争的残酷性与风险性对一个初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需要具备很好的心理素质。人生路不会一路高歌,它是一条充满艰辛的漫漫长路,更是充满希望和光明之路,面对这些,大学生要坚定自己的信心,正确认识自我,提高心理健康素质,有意识的锻炼自己的意志和品质。而对于高校而言,以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对学生人文素质、创新能力以及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但是它又是培养教师队伍的最佳方法,是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不断进行课题实验、鼓励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在教学改革进行了大胆而有益的尝试,这将是一个反复实践,反复研究,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困难必然伴随存在,但是坚持下去,必然收获理想。

参考文献:

[1]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 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

[2]李正华.论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3]杨延林.大学生社会化问题研究[J].决策探讨,2005(7).

[4]孙迎光.学校德育与学生个性发展.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2).

[5]单江林.校园志愿者服务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4.

[6]祝成.精心育人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宁夏教育》,2006(6).

猜你喜欢

学生发展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通用电气公司创新能力分析